静脉曲张 肥胖(静脉曲张 肥胖纹)

文章目录:

38岁王先生的沉痛教训:肥胖诱发静脉曲张,你还敢忽视吗?

王先生今年 38 岁,来就诊说道:“以前,特别爱吃油炸食品和甜食,蔬菜水果基本不碰,大概从去年开始,酸胀感特别强烈。到后来,小腿上开始出现一些弯弯曲曲的青筋,不仅难看,还时不时地疼。”

一检查,确诊为静脉曲张。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因肥胖而陷入静脉曲张困扰的患者。为什么说静脉曲张”陷阱“近在咫尺?

肥胖是导致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体重超标,下肢得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的血管就像水管,静脉里的瓣膜就像阀门,本来是保证血液单向流动的,可在高压下,血液倒流,静脉就慢慢扩张、迂曲,形成了静脉曲张。

肥胖导致的脂肪堆积

不仅增加了重量,还会压迫周围血管,阻碍血液回流。大量的脂肪组织不仅增加体重,还会压迫周围血管。

同时,体内的代谢紊乱也会影响静脉壁的健康。

为了治疗静脉曲张,我王先生也没少遭罪。不仅要改变饮食习惯,每天吃那些清淡的蔬菜、粗粮,还要强迫自己运动。一开始,跑几步就气喘吁吁,走一会儿腿就疼得不行。穿弹力袜也不舒服,紧紧的,难受极了。

好在慢慢的有了好转的迹象。

再次来复诊时,感慨的说到:“我特别后悔当初没有重视肥胖问题。”

肥胖问题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外貌形象,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问题等的发病风险大幅增加。

以上内容或综合患者口述,或临床症状经验所得。在此提醒,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候,最好到专业的医院进行科学诊疗,以免自误,从而耽误治疗最佳时间!

警惕!看似肥胖纹,实则暗藏静脉曲张危机,速看真相自保!

不少患者常常将静脉曲张与肥胖纹混淆,从而延误了静脉曲张的治疗。

我们该如何正确判断呢?

一、外观特征:

肥胖纹:初起时,呈现为淡红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宽窄不一,表面平滑。之后,颜色会逐渐变淡,变成银白色或白色。

这些纹路通常出现在大腿内侧、臀部、腹部、上臂等脂肪容易堆积或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

静脉曲张:突出于皮肤表面的青筋,呈现蚯蚓状、团块状,颜色多为青色或蓝色,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明显的条索状结构。

静脉曲张常见于小腿内侧、后侧以及大腿内侧,严重时整个下肢都可能出现。

二、形成原因:生长与病变的差异

肥胖纹:主要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变化有关。

孕妇在孕期,也容易出现妊娠纹,这本质上也属于肥胖纹的一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增加肥胖纹出现的几率。

静脉曲张:主要与静脉本身的病变以及外部因素有关。

长期站立、久坐、重体力劳动、遗传因素、妊娠等,会阻碍血液回流,也可能诱发静脉曲张。

三、症状与危害:忽视带来的不同后果

肥胖纹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主要影响美观。部分人在肥胖纹形成初期,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感,但通常不会引起其他不适症状。

静脉曲张若不及时治疗,危害不容小觑。

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可引发肺栓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肥胖纹和静脉曲张虽然在外观上有些相似,但它们的成因、症状和危害截然不同。当发现皮肤出现类似纹路时,不要自行盲目判断,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胖人更容易下肢静脉曲张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游华玲)小腿容易疲劳酸胀,走几步都辛苦,仔细看还看得见暴突的血管像蚯蚓……这就是下肢静脉曲张了。别以为是小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也可能严重到需要截肢。

近日,60多岁的孙阿姨便是因为左小腿静脉曲张在一家医院做了硬化治疗,结果不规范的治疗让她差点保不住小腿,最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了手术和一系列的治疗。医生提醒,不仅是久坐久站人士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肥胖也可大大增加患病风险。

小腿静脉曲张

差点截肢

孙阿姨60多岁,左小腿因为静脉曲张在一家医院做了硬化治疗,没想到治疗后左下肢就一直红肿发热且疼痛难忍,一周后情况没得到控制,治疗的部位出现了皮肤破溃流脓,没办法行走,后到南医三院血管外科就诊。B超提示,患者左侧大隐静脉小腿段脓肿形成,门诊以“左下肢浅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感染”收入院,急诊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左下肢软组织清创术 VSD负压吸引术,控制病情恶化,之后陆陆续续进行了多次治疗,包括伤口清创、游离取皮植皮,抗感染、抗凝、改善循环、伤口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孙阿姨才保住了险被截肢的左腿,康复出院。

南医三院血管外科主任周忠信介绍,治疗静脉曲张有物理、药物和手术等方法,不同的病情适用的治疗方式也不同,患者应到正规的三甲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多种原因可导致

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当然,最常发生的部位还是在下肢。静脉曲张可能是疾病的主要症状,也可能是疾病的继发病理生理学改变,因此,临床上治疗静脉曲张不仅要处理浅静脉曲张,原发病也是需要积极处理的。

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是静脉高压,这也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泵”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梗阻是造成静脉高压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腿部静脉将血液从腿部运送回心脏,从人体的足部开始从下向上运送,静脉中有静脉瓣膜,维持血液只朝着心脏一个方向流动。如果瓣膜功能正常,会阻止静脉血流向下反流回腿部,而当瓣膜受损导致关闭不全时,血液就会向下返流,增加下方静脉的压力,从而导致静脉曲张等问题。

有这些临床表现

警惕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可表现为小腿疲劳或酸胀沉重感,严重的可有疼痛;脚踝或小腿肿胀,大部分会在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明显,早晨起床的时候不明显或者减轻。

下肢静脉曲张,包括腿部的毛细血管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皮肤颜色的改变,皮肤可有色素沉着,皮肤颜色变成红褐色甚至黑褐色,大部分会首先出现在脚踝附近;局部坏疽和经久不愈的溃疡,也就是俗称的“老烂腿”,以脚踝附近常见。

体重偏重

也要警惕静脉曲张

周忠信说,对于静脉曲张来说,肥胖也会增大患病风险。肥胖虽不是导致静脉曲张的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力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此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厨师、理发师、医生、护士、地质工作者、酷爱登山旅游者和广场舞者),最好穿弹力袜套,使浅静脉处于被压迫状态。

妇女经期和孕期(多次怀孕)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殊的关照,多休息,要经常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

提醒:

患者日常注意这几点

周忠信介绍,如果患上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手段有内科和外科手术两部分。

缓解症状可多做腿部抬高:平躺,将双足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并保持30分钟,一日2~4次。这个方法可改善慢性静脉疾病患者的皮肤微循环并减轻水肿,还能促进静脉性溃疡愈合。

患者还应坚持每日步行锻炼,或者坐着的时候进行屈踝锻炼(脚趾和脚做向上和向下的运动),每日数次。尽量多四处走动,避免在一个地方久坐或者久站。如果体重超重,减轻体重可缓解静脉曲张。

患者还应注重皮肤保湿,如果有皮肤干燥或者瘙痒,可以使用合适的保湿乳膏或者乳液。

情况比较严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压力治疗,最常见的就是使用医用弹力袜,这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和慢性静脉疾病的基本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