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转自 |健康时报
8月17日,《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关注“大肚腩”,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报告数据显示,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 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
“男性更容易肥胖有几方面的原因,通常与其在生活或工作中所受压力和情绪有关。一是长期的过高压力和不良情绪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应激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既公众通常所指的激素)分泌大量增多,起到对抗胰岛素作用,增加腹部脂肪堆积,引起以“将军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二是为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男性常常会采取喝酒和过多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除过量进食外,酒精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也会促进肥胖形成。三是睡眠问题。长期的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也会通过打破能量平衡而导致男性肥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另外,从肥胖的“年龄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至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糖尿病前期、脂肪肝,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
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趋势P<0.001)。
“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和久坐少动,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综合征人群剧增。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预测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代谢综合征早期就存在血管功能的病变,随着病程延长,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相继出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内分泌免疫科副主任李步满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伍学焱教授向记者分析道,实际上,肥胖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我们需要胰岛素协助摄血糖进入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如果胰岛素抵抗,就会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所利用,于是就在脂肪组织内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而加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很多肥胖的患者,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是脖子上会出现‘黑棘皮’,‘黑棘皮’是高胰岛素血症所导致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警示,预示着糖尿病的正在靠近。所以,肥胖的患者,如果胰岛素异常高,应尽快就医,医生会建议改变生活方式,甚或使用增强胰岛素敏感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减少胰岛素在血液中的量,从而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李步满认为,预防肥胖并发症,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是重要策略。代谢综合征是生活方式病,管住嘴、迈开腿、中医药综合干预调理等是必要的措施。
来源: 潇湘晨报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我国肥胖人群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健康减肥?医生建议→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3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为16.4%,且近年来肥胖人群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如何辨别肥胖程度、如何健康减重呢?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主要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 高光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专家表示,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适合大多数肥胖人群,儿童、中老年人群也可以练习。此外,健康减肥不是少吃主食,而是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于康:对于肥胖的防治,特别强调减少相关的高能量摄入,特别是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比如糖油混合物。增加绿色蔬菜或者深色蔬菜的摄入,它的能量密度比较低,饱腹感比较强,有利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粗粮这些全谷类的食物,还有大豆及其制品,蛋白质高、脂肪低的食物,都是可以用来保持良好体重选择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快,建议每餐都超过20分钟。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饱、过晚,避免重口味特别是过咸的食物。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