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与肥胖的关系(血糖与胖瘦有关系吗)

文章目录:

压力过大易诱发糖尿病

如今,罹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除了年龄、肥胖、遗传、饮食、“三高”等因素,生过巨大儿的女性及低体重初生儿、“梨形”身材、吸烟喝酒、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缺乏体育锻炼都是危险因素,尤其是腰围≥90cm的男性、腰围≥80cm的女性更容易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尽管糖尿病至今仍被认为是终身性疾病,但相当部分的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还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糖尿病。

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又被称为“长寿激素”,能够给予生命所需的能量。如果胰岛素失去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我们吃进去的“糖”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就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长期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器官,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衰竭、失明、阳痿、肿瘤以及各种感染及截肢等。

糖尿病虽被称为终身性疾病,但在早期阶段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提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很有必要,糖尿病有九大危险因素:

年龄在45岁以上,家人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人患有糖尿病,风险肯定会增加,这与基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夫妻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也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肥胖。特别是“肚大腿细”的人,风险会增高。如果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说明脂肪可能已经在内脏和皮下堆积,它会阻止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这种人往往更容易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生过巨大儿的妇女。

低体重初生儿。

吸烟及酗酒者。

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精神的压力以及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到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水平,造成内分泌紊乱。

缺乏体育锻炼者。

代谢综合征(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患者。

长期高热量饮食者。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45岁以上,大部分人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都会增高。因此,凡是高危人群,要预防糖尿病,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会增加预防糖尿病的成功率。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健康的生活行为特性,不仅可降低Ⅱ糖尿病的风险,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许多其他健康问题,包括癌症的风险。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四个衡量指标:一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适度运动,三是达到推荐的身体脂肪百分比,四是不吸烟。

如果已经出现了高血糖,但又没有累及器官功能,这个时期可称为“亚健康”状态。这一阶段,需要将血糖、体重、血压、血脂、尿酸、血黏度、营养素等代谢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这一人群需由医护人员指导制定合适自己的降糖方案并定期跟踪。同时,最好买一台血糖仪,准备一个血糖日记本。血糖日记的内容包括:测血糖的日期、时间,空腹还是餐后两小时,早餐、午餐还是晚餐,吃的什么东西及数量,做了哪些运动、多长时间,吃了何种药物……坚持这样做,不但能掌握自己血糖升高的规律,知道谁是影响血糖的罪魁祸首,还能掌握通过调整饮食让血糖稳定的“技巧”,而这个日记本,还可以让医生分析找出高血糖的原因。

出现了并发症,到了这个阶段,也不要气馁,相反,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急性加重或器官功能的进一步衰竭。因为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患者要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及饮食结构、调整各种代谢指标的控制目标。这样,不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可大大减少、慢性并发症也可长期维持稳定不加重。

常见的降糖方式是什么,高血糖饮食需要注意什么,来了解下

高血糖的问题,是现在困扰中老年朋友的一个大问题,因为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那平时最常见的三种降糖方式是哪三种呢?

1.胰岛素注射:这种情况经常被用于血糖偏高,已经诱发了糖尿病的患者身上,通过注射胰岛素,来促进我们体内糖分的代谢,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这种方式很痛苦,但是对降糖确实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最好还是选择这种方式。

2.运动降糖:如果血糖偏高,但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来降糖,因为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运动,能够降低我们体内的糖原,这样体内的糖分少了,血糖值自然就会平稳了,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一开始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要贸然贪快,这样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健康。

3.饮食降糖:这种方式经常被用来配合以上两种方式来使用,这种方式是一个持久战,毕竟饮食能够调节的效果还是有限的,需要大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高血糖的朋友,在饮食当中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起到降糖的效果吧。

1.主食尽量选粗粮:现在大部分的主食都是精制粮食,这种粮食更适宜被我们人体消化,但是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消化快也就意味着血糖升高快,所以在平时饮食当中尽量食用一些粗粮,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减缓消化速度,平稳血糖。

2.食量要控制:高血糖的问题和肥胖有很大关系,而且血糖偏高之后我们更容易出现饥饿感,大家要注意控制饮食,不要吃太多,每次吃7分饱就可以。

3.粥类少喝:粥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其中的膳食纤维会被大量破坏,而且其中的淀粉会直接转化为葡萄糖,如果血糖偏高还喝粥的话,很容易让餐后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什么肥胖的人,血压和血糖都会升高?本文告诉你真正的原因

朋友小刚跟华子诉苦,说他刚刚体检完,结果血压也高,血糖也高,问华子怎么办。华子看着他二百多斤的身躯,告诉他真的应该减肥了。高血压与高血糖有一个共同的“土壤”,叫做“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正是根源。

一、肥胖同时影响血压和血糖

1、血糖超标的人血压多半也会高:在血糖超标的人群中(包括确诊为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受损者),超过一半人同时血压也超标。在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作用下,这类患者的血管病变,以及器官损害进展速度更快,也更严重。

2、发生“双高”的多为肥胖者:在发生血压、血糖“双高”的患者中,肥胖者占了大多数。事实上,即使没有发生高血压,肥胖者的血压也会高于非肥胖者。

二、“胰岛素抵抗”是病根

对于这种现象,医学专家们做了大量的观察试验,结果发现这一类人群中,血中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造成血压和血糖双高的共同病根,是“胰岛素抵抗”。

1、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控制着人体中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可以把剩余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人体就要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这种现象,就称为“胰岛素抵抗”。

2、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遗传、疾病与肥胖都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其中肥胖是最大的原因,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中心性肥胖。肥胖会造成游离的脂肪酸增多,反馈给大脑“脂肪过多”的信息,大脑就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

可是血中的无法正常转化成脂肪的营养物质又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超量的胰岛素把血糖合成脂肪后,又使得血糖降得过低,增加了人进食的欲望,结果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意是想减少人体脂肪合成的“胰岛素抵抗”,反而成为了人体发胖的祸首。

3、“胰岛素抵抗”的后果:胰腺会过度分泌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心率加快;引起远端小动脉收缩造成血流阻力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造成水钠潴留;会促使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兴奋收缩,所有的一切都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血压上升。

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限,当发生持续的“胰岛素抵抗”后,胰腺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就会“累垮”,逐渐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人体内的血糖就会急剧上升,引起糖尿病。

三、如何应对“胰岛素抵抗”

当人出现“将军肚”之后,无论血压与血糖是否正常,“胰岛素抵抗”都已经发生了,只是在于程度的不同。所以要趁着血压受影响不大,胰腺还没被“累垮”的时候,积极应对,消除“胰岛素抵抗”。

1、控制体重:对于肥胖者,降低体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标准的体重指数(BMI)应当在20~24之间,对于超胖者如果达到24以下较困难,可以控制在27以下。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2、增加运动量:建议有氧运动与力量锻炼同时进行,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减轻体重,还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对抗“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式。而力量锻炼可以促进肌肉增长,肌肉是“吃糖大户”,即使在休息状态,肌肉组织也在消耗大量血糖。

快步走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如果所处地区环境污染不大,建议户外运动,大步快速行走,身体出汗以略有潮湿感为宜。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合运动,也可以室内跑步机练习,每次运动30分钟至1小时。力量锻炼可以做平板支撑、深蹲、俯卧撑等运动,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受伤。

3、调整饮食:控制盐摄入每天在3~6克之间,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25克。可以多食蔬菜、杂粮、粗粮、水果等食物,其中富含纤维素,既能产生饱腹感,又可以减少热量摄入,还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脂肪和胆固醇减少吸收,降低血压及血糖。

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多食用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补充运动中身体蛋白的损耗。肾功能没问题的人,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蔬菜,或是食用含钾的低钠盐,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的升压作用,帮助降低血压。

4、调整心态:愤怒、忧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腺体分泌增强,使人易于饥饿,从而进食更多的食物造成肥胖,有个名词叫做“压力性肥胖”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还会使心率增加,外周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所以多与人交流、进行户外活动,或是听音乐,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会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综上所述,肥胖的人一定要尽早的减肥,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当然了,如果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而且通过增加运动、调整饮食都无法控制时,就需要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了。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安全使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