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对照表(儿童肥胖度)

文章目录:

“一胖毁所有”,孩子的体重标准,一张表告诉你,看看是否超重

对于肥胖,不少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小孩子胖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青少年肥胖,不仅不好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因肥胖导致疾病住院,如此前一名11岁的小男孩,在家玩游戏时突然感到恶心、头晕,随后开始呕吐,父母连忙送去医院急诊,经检查发现,为腔隙性脑梗,且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重度脂肪肝等病症,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过度肥胖引起。

可见,肥胖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一、青春期肥胖,或增加中年患癌风险

近日,全球顶级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更是把肥胖推上了舆论中心。

该研究基于以色列1967-2010年间分析的230万名青少年健康资料,并与此后的随访数据做对比,最终发现:青少年时期肥胖,可使男性中年时期发生癌症的风险上升26%,女性上升27%(除宫颈癌、乳腺癌)。

在这近230万人当中,有5.5万例已确诊癌症患者,有1.3万人因癌症去世,而确诊癌症的中位年龄,男性和女性分别是43.2岁和40岁,其中男性主要以淋巴瘤、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发病为主,女性则是宫颈癌和乳腺癌为主。

关于肥胖为何会导致癌症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最被大众接受的便是一个理论是“慢性炎症理论”。李治中博士解释,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炎症。

发炎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组织受伤后,人体会自行修复,但有时候也会“修复失败”,导致炎症一直存在,便形成了慢性炎症,其背后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持续性的病毒细菌感染、或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组织,也有可能是因肥胖引起的系统失衡。

而多项研究都已经证实: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明显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因组织被破坏的同时会刺激细胞不断分裂生长,显著提升DNA突变几率。

另外,肥胖的人,脂肪组织也是比较多的,这种组织可产生雌激素,增加女性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

不仅如此,除了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肥胖还会对孩子造成其它危害:比如高血压,当体内脂肪太多太厚,可使毛细血管扩充,血液循环量增加,心脏输出量增多,时间久了便会诱发左心肥厚,出现高血压;同时有研究发现,儿童肥胖还会提升性早熟的风险,而性早熟又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可见,肥胖对青少年来说,简直是百害无一利!

二、孩子怎样才算“胖”?BMI指数来判断

到底怎样才算胖呢?生活中有的人看着瘦,体重却不轻;有的人看着有点胖,体重却很轻,让人十分混乱。

其实,判断儿童体重是否超重最科学的方法,并不是看体重数字,而是通过BMI计算方法,也就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对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的列出的6~18岁不同年龄的男女肥胖的判定标准,看是否存在超重情况。

图源央视新闻

如果测试结果为超重,那么,就要想办法及时控制体重,以免过度肥胖危害到健康。

三、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合理的体重?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不容乐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称,目前阶段,我国年龄在6-17岁的人群超重肥胖率近20%,与10多年前相比有着大幅度的增长,严重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管控。

一般来说,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多与营养过度,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保持大量摄入高脂、高热量、高蛋白以及低膳食纤维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所以想要避免肥胖,可从这些因素下手。

  • 1、科学饮食,限油限糖限盐

生活水平上来后,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饮食也会比较关注,各种好的补的都想给孩子吃,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营养过度而诱发肥胖。尤其是长期大量摄入汉堡、奶油蛋糕等高脂食物,碳酸饮料、甜点等高糖食物,很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一旦没有及时消耗,便会转为脂肪储存在体内,最终诱发肥胖;所以,想要控制体质,科学饮食,限油限糖限盐很重要。

  • 2、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

目前,各种培训班的出现,增加了学习(久坐)的时间,压缩了休息(运动)的时间,而长期如此,也容易出现肥胖。所以,想要控制体重,除了控制饮食外,适当运动也很重要。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积极参加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也有很大的意义,所以鼓励青少年多运动。

而对于项目的选择,小艾推荐三类运动:游泳,对脊柱骨、四肢骨的增长有很大帮助;跳跃训练,如跳起摸高,单脚跳起,可加强心血管的弹性,增强心肌活性,从而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一天跳200次以上;还有球类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排球等。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 3、保持充足睡眠

青少年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也容易导致肥胖。充足的睡眠被剥夺后,体内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容易被干扰甚至打破,当摄入的能量远大于消耗量时,便会导致肥胖。

另外,人睡着时,人体内会分泌“瘦素”,这种物质有助于抑制机体摄入食物,加大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而睡眠不足时,“瘦素”分泌量减少,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肥胖;长期睡不够还会使生物钟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时间久了,可造成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也容易导致肥胖,出现糖尿病。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肥胖,保持充足且质量良好的睡眠很重要。专家表示,晚上21:00-1:00、5:00-7:00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段,如果没有保证孩子在这两个时段的良好睡眠,或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

总结:看完文章后,别再觉得小孩子胖不碍事,等一堆健康问题找上门后,你后悔都来不及!任何年龄段,都需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才是最健康的一种做法!#健康明星计划##长城心脑血管健康周##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柳叶刀>子刊:少壮不减肥,老大易患癌!》.奇点网.2020-03-11

[2]《肥胖增加10多种癌症风险!到底为什么?》.菠萝因子.2019-08-12

[3]《睡不好也会发胖?别怪我没提醒你》.生命时报.2018-08-21

[4]《孩子多胖才算胖?复旦儿科专家给出远离肥胖的方法,家长必看!》.健康时报.2020-07-22

[5]《“小胖墩”伤心更伤身?《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发布》.央视新闻.2020-10-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青少年儿童体重对照表出炉,快看看你家娃达标了没

作者 | 夏晴风

最近被一则新闻震惊了。

杭州一名10岁的男孩,居然长出了“乳房”,甚至比很多成年女性还要丰满,接近“D罩杯”。

看着孩子的“乳房”,父母着急不已,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的睾丸也开始发育,而他的骨龄已经超过了实际年龄3岁。

令人恐怖的是,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不超过1米7。

此时只有10岁的孩子,脖子发黑,皮肤粗糙,空腹的血糖处于异常的临界状态,空腹胰岛素也比正常值要高3倍,最后B超显示他已经有轻度的脂肪肝。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肝功能会异常,甚至出现肝硬化等。

可是为何一个10岁的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最后医生说,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肥胖,如今年仅10岁的他身高是150cm,体重高达68公斤 。

通常我们都以为孩子胖一点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孩子来说,太胖反而是一种伤害。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自检表,快看看你家超标了没?

男童:

女童:

美国曾有一家医学机构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抽取了500名肥胖的孩子和500名正常体重的孩子,等他们长大后,把他们的学习成绩、考试通过率,对各阶段内容的接受速度分别做了记录。

最终发现肥胖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完全低于体重正常的孩子。

不仅如此,而且他们还发现肥胖的孩子,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孩子的2.7倍。

之前广东省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孩子肥胖容易引起哮喘、还会给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过量的压力,容易导致关节和骨骼受伤,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下肢畸形。

孩子一旦肥胖,不仅会影响大脑发育,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而且对孩子来说,过于肥胖是一种负担,让他们行动不便甚至还会被人耻笑。而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父母在吃的上面控制不够造成的。

所以,不管多爱孩子,都要控制孩子对下面这几类食物的摄入。

01 含油量高的食物

孩子容易变胖,含油量高的食物是罪魁祸首。

比如:油条、炸鸡、炸薯条、炸薯片、炸鸡翅、炸丸子、炸鱼、炸里脊、爆米花等食品,含油量都比较高。

而且这些食品需要高温油炸进行烹饪,这样的烹饪方式会让钠、油、糖达到最高峰。

而钠、油、糖摄入得过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孩子变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每人每天食用烹调用油为25-30g,也就是常规勺的2-3勺,可这些油炸的食物,一个的油可能就1勺多了。

而且孩子每天吃饭含有油,吃肉食也含有油,这些油几乎已经足够他们每天对油的摄入,此时若还吃这些零食,油的摄入量就会超标,一旦超标,孩子就会容易变胖。

所以对于高油的食物,我们可以偶尔让孩子吃,却不能经常给孩子吃。

02 含糖量高的食物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拒绝不了甜食,可是甜食中含有很多糖,若是含糖量正常还好,可若是一旦超标,孩子每天糖的摄入就会超标。

而含糖比较高的食物有:糕点、饼干、膨化食品、雪糕、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爆米花等食物。

重要的是很多零食中不会直接显示含糖量,而是用许多别的词语替代,比如甜味剂、糖精、糖醇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每人每天食用的糖不超过25g,孩子的摄入量要更低。

曾有医生说,一个体重20公斤的孩子,每摄入35克糖,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停止分泌2小时。

糖摄入过多,不仅会出现龋齿,还会出现骨质疏松,增加脂肪的含量,从而容易造成身体内分泌失调,同时会引发肥胖。

而孩子一旦肥胖,就会出现很多肥胖容易出现的病症,比如糖尿病、肥胖症、肝病等。

所以,对于含糖较高的食物,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控制量。

03 高热量的食物

很多食物看似很普通,但其实是高热量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孩子若是吃得多了,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健康,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肥胖。

比如腐竹、螺蛳粉、饼干、板栗、薯片、汉堡、面包、巧克力等。

一罐薯片的热量大约是1100卡路里,

而100g腐竹相当于有400卡路里,

一袋螺蛳粉有800卡路里,

一袋苏打饼干有400卡路里,

一个汉堡有600卡路里。

这些都需要做很多的运动才能消耗。

平时我们大人跑步20分钟才能消耗150卡路里,想想1000卡路里,一个孩子需要跑多久才能消耗?

这样的高热量摄入,会让孩子很容易变得肥胖。

之前江西一名4岁的男孩,在家中睡觉的时候突然去世了,而让他去世的罪魁祸首就是肥胖。

据了解年仅4岁7个月的他,腰围95公分,身体的质量指数超过35,属于重度肥胖。

而他肥胖的原因就是把零食当饭吃,每次家人吃饭,他吃零食,摄入的热量过多。

最终因太过肥胖而去世。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旦摄入了过多的热量,就要通过运动去消耗掉,可是很多孩子却在父母的宠溺下,不愿运动,最终导致热量越积越多,变得越来越胖,影响身体的健康。

04 脂肪多的食物

脂肪多的食物,很容易导致孩子变胖。

有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的身体更好,长得更快,从而给孩子每天吃各种肉食,但其实,孩子每天可以摄入的脂肪是有限制的。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曾指出,

2岁前的孩子,对于脂肪的摄入不必太严格,

可是2-5岁的孩子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每天每个人对脂肪的摄入是25g,孩子的要更少。

而脂肪的摄入主要是通过油、肉食类。

红色的肉,里面的脂肪是最多的。

100克猪肉(肥瘦)里就含有395千卡。

特别是猪油、肥肉、动物内脏等,每天稍微吃一些就可以,若是食用过多就会导致脂肪的摄入增多,孩子就会变胖。

而我们想给孩子减少脂肪的摄入,又想补充营养,可以用鱼禽肉代替一部分红肉。

因为鱼肉内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而禽类的脂肪比较低,如果孩子喜欢吃肉,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吃鱼肉和禽肉。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变胖,还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05 反脂肪酸的食物

反脂肪酸是孩子变胖的最大凶手。

反脂肪酸主要以人造为主,主要是在油脂加工烹调的时候产生的,它们对人体是有害的。

很多的产品中都含有反脂肪酸,因为反脂肪酸可以让食物的味道更鲜美,保存的时间更长。

比如:蛋糕、奶茶、面包、巧克力、冰淇淋、薯条、炸鸡等一些煎炸食品,它们都含有大量的反脂肪酸。

而反脂肪酸在我们的成分表中,看到的都是各种包装过的名字,比如:氢化植物油、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脂肪、起酥油、奶精等。

早在2018年的时候,世卫组织就提出要在5年内全球范围、全面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酸,可是现在依然有一些商家为了食物好吃,继续在用。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童晓曾说:

反式脂肪酸会引起孩子成年以后的心血管疾病,而且吃多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严重的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性别错乱,摄入过多反脂肪酸,会让孩子变胖变傻。

所以,那些披着好看的外衣,实则是反脂肪酸的食物,能不给孩子吃就别给孩子吃。

06 碳酸饮料、鲜榨果汁、奶茶

除了一些吃的食物外,很多喝的食物,也会导致孩子变胖。

那些含有碳酸饮料的饮料,里面的热量很多,一瓶300g的饮料大约有150卡路里的热量,而这些热量相当于跑步20分钟才能消耗掉。

而碳酸饮料,大概有:可乐、各种柠檬味、橘子味等汽水。

之前搜狐网曾报道了一名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体检中心,被测出有糖尿病。

最后经过了解,才发现孩子吃东西没有节制,而他的父母也总是纵容。

特别是肉和碳酸饮料,每天都是一瓶接一瓶,睡觉前都喝,父母也从来不拒绝,最后导致孩子发胖,甚至患有糖尿病。

除了碳酸饮料,还有我们认为健康的鲜榨果汁,也是导致孩子变胖的元凶。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艾格斯说:

只要一榨汁或者是把水果放进果汁机里,它就立刻会氧化,降级为副产品。

也就是说,这样会让水果的营养变少,从而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果汁和水果的营养是一样的,从而买给孩子喝。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很多鲜榨果汁的口感都不好,商家为了好喝,从而添加了很多的糖分。

大部分鲜榨果汁的含糖料都在10%以上。

特别是橙汁、西瓜汁、火龙果汁、苹果汁,它们的糖分并不比可乐少,一旦喝得多了孩子就很容易发胖。

奶茶也是孩子发胖的元凶,对孩子来说奶茶好喝,再加上现在各种网红奶茶的出现,孩子们也好奇不已。

可这样的奶茶中糖分的含量很高,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调查了51种现制奶茶,其中20种无糖的奶茶也全部含糖,含糖量为:1.2-5.0g/100ml。

也就是说一杯奶茶的糖,就超过了我们一天糖分的摄入。

这还是大人的摄入量,孩子就更别说。

肥胖对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想要孩子身体好一点,能够理解,可不能为了身体好,而不顾健康。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有一项研究显示:

7岁就胖起来的孩子,如果能在13岁时减肥成功,那么30-60岁的糖尿病发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常人没有区别。

可若是拖到17岁才瘦下来,发病率就会上升47%,但若是一直没有瘦下来,说不到不到成年就患有了这些老年病。

重要的是一旦小时候肥胖,长大后88%的孩子会继续肥胖。

*数据来源:Freedman, D. S. et al., (2018). Tracking and Variability in Childhood Levels of BMI: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26(7), 1197–1202.

所以,孩子的健康要从小抓起,我们要明白,胖不等于健康。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我们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食,让孩子从小就能健康地成长。

——End——

作者:夏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宠娃狂魔的妈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学生肥胖率 43.12%,孩子是否超重?看看身高体重对照表

12月,北京体验中心发布《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在中考体检中,初中男生平均身高是175cm,初中女生平均身高是164cm,比2019年男、女初中学生身高平均增加2厘米。

身高有增加,而体重也有明显的增幅。北京男性初中生的体重增幅比较明显,2020年男生体重肥胖率为43.12%,相比2019年肥胖率增加了8.74%,而女生体重相对增幅较少。

初中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刻,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营养,担心孩子会因为营养不足而影响身高。初中生的营养因此也非常充足,甚至是过剩。随着疫情的到来,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身高增加,体重也跟着增长,从而出现肥胖,真的是不一小心就超重了。那么什么样的身高体重是正常水平呢?

看看身高体重对照表,你的孩子是否超重、矮小

作为父母都会比较担心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相对于体重,可能身高在发育的阶段父母更加担心。如果矮小的话,今后不论是升学、求职,还有以后的找对象都会有着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曾经发布过一个亚洲人身高预测公式:

男性身高 =(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 13)÷2(cm)±7.5cm

女性身高 =(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13)÷2(cm)±7.5cm

如果母亲的身高是 160cm,父亲的身高是175cm的话,按照公式计算,儿子的身高大约在166.5到181.5cm之间。而女儿大约是在153.5到168.5cm之间。

当然这个也只能参考,毕竟身高的决定因素是多元的,运动量也是能促进生长的。

如果要判断目前孩子是否肥胖,矮小,可以参考一下中国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数据,已经梳理成了对照表。

0-18 岁女孩身高体重对照表:

0-18 岁男孩身高体重对照表:

这里的参考值,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身高和体重,上下浮动两个百分位,来进行对照。

影响中小学生发育的三个关键要注意

1. 保障足够的睡眠

今年教育部门颁布了“睡眠令”,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这是因为,睡眠是真的会影响青少年的发育。

青少年长个子,是受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可以直接促进个体的发育包括骨骼的发育,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睡眠时间和质量对于青少年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公认的科学睡眠时间:

2-3 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 12 小时至 13 小时

4-6 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 11 小时至 12 小时

7-13 岁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够 9 小时至 10 小时

13-29 岁数的青年人,每天应该睡够 8 小时左右

2. 适当运动对骨骼发育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诸多研究已证实,适当运动对骨骼发育有显著提高的作用,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机械张力促进了骨骼的发育。

运动除了促进身高发育外,还能增强肌肉强度、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肥胖、预防近视。这可能也是中考加入体育的原因之一了。

3. 营养摄入

2018年天津教委发布过中小学的营养指南,中学生每天要吃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补充蛋白质,而每日蛋白质应达到60g~75g,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40%~50%。

维生素A、D、C、B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脑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应充分供足。

每天提供至少五种以上新鲜蔬菜。

内类方面,禽肉与瘦畜肉互换,鱼与虾、蟹等互换。优先选择水产类或禽类(鸡鸭等);以瘦肉为主,少提供肥肉。每周应该食用20g~25g的动物肝脏。

奶制品,牛奶、酸奶等,每天需要食用约300g,经常提供大豆制品,如黄豆、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腐脑等。

烹调油用量和食盐摄入需要控制,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含的食盐在内。

以下是每天食物搭配的种类和数量表格,可以参考。

说明

文章参考自 北京市体检中心、天津市教委,个人整理

参考内容

《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

《天津市中小学学生营养指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