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爱吃糖肥胖咋办?深圳首推儿童健康绘本讲“甜蜜的负担”
南都讯 记者李榕 葡萄糖、胰岛素、多巴胺……当你和孩子说这些“科学术语”时,孩子可能会“一脸懵”。那要如何和孩子讲述糖和健康的关系,培养他们健康生活习惯?为此,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推出了一本面向3岁至9岁的儿童绘本《甜蜜的负担》。
在这一绘本中,身体的消化系统成为了大工厂,胰岛素化身为工程师,葡萄糖、多巴胺、细胞化身为调皮捣蛋的小可爱,浅显易懂的语言,有趣生动的图画告诉了孩子们一个“甜蜜负担”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添加糖的危害,并自己学会鉴别食物中的那些“甜蜜”的陷阱。据悉,这是深圳健康医疗机构首次和阅读机构合作推出的儿童绘本。
不想让健康宣传成为“锅垫子”
两机构各出所长推出健康绘本
近几年来,儿童肥胖成为家长和社会焦心的问题,儿童一旦肥胖将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并且延续到成年期。在健康膳食中,三减(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体重)对于中小学生尤为重要,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保障,而这种观念和知识,越早“植入”青少年儿童的脑中越好。
可是,医学原本就有知识门槛,加上很多医学健康知识都比较晦涩难懂,和00后、10后的青少年儿童谈抽象的“三减三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些宣传册,由于没有考虑到语言的通俗性,很多市民接过手之后并没看明白,就把这些宣传册作他用,最让人沮丧的是,有的市民拿着宣传册垫锅子,这样并没有起到健康科普的作用。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肩负着于向市民传达健康科学知识的重任,一直在探索更接地气、更能考虑到受众接受度的科普方式。此次,他们决定从孩子入手,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进行健康科普。此外,他们也考虑到,目前市面上的健康绘本大多是国外创作出版的,国内本土的儿童健康绘本少之又少。如何将“一本正经”的科学健康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儿童能接受的语言和绘画,于是决定推出儿童健康绘本。
身体是“工厂”胰岛素化身“工程师”
生动绘本帮娃认识“甜蜜的负担”
对于孩子来说,零食、饮料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这些食品当中的糖分含量也是惊人的。而糖分恰恰是导致儿童肥胖的“罪魁祸首”。该儿童绘本将以“糖”作为突破口。
儿童时期长期的高糖饮食会加重胰腺的负担,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增加成年时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糖(尤其是含糖饮料)过量容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严重时会引起痛风。过多的糖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视力,导致学习记忆力下降,近视发生率升高,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
2019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但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儿童从观念上有所转变。
可要如何和孩子们讲好“减糖”这个道理呢?经过大半年的磨努力,《甜蜜的负担》终于顺利出版。这一绘本将身体比作一个大的工厂,这家工厂之中有胰岛素“工程师”。当糖进入血液中,刺激了多巴胺,多巴胺会让人感到快乐,于是就招呼更多的糖来身体里开舞会,当招呼的糖和多巴胺越来越多,胰岛素工程师就不够用了,整个车间挤满了糖,最后胰岛素工程师们累垮了,没被处理完的糖就变成了脂肪,导致小朋友们龋齿、长胖长不高还变丑,身体工厂也垮了。
绘本以工程师小讲堂为结尾,由工程师来向读者讲述“硬核”科普,让阅读者正确认识食物标签,学会揪出隐藏在日常食品中的添加糖,自己的健康从自己小时候开始管理。
健康绘本广受跨界好评
老师医生都点赞
据介绍,深圳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比例超过了20%,爱吃甜食、爱喝含糖饮料、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喜欢吃油炸食品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常见原因。2019年国家启动了减糖专项行动,2020年深圳市出台的《深圳特区经济健康条例》也提出,碳酸饮料需要设置健康损害提示标识。这一绘本在此刻推出具有正面影响,就是让青少年儿童从小建立“减少摄入添加糖”的健康观念,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甜蜜的负担》从语言和画风上都紧扣3岁至9岁青少年儿童的口味,刚一推出就广受好评,点赞者既有来自健康领域的专家,也有教育工作者,还有儿童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评价说,《甜蜜的负担》巧妙地借用“身体工程师”的概念,把身体运行机制和日常饮食习惯联系起来……通过亲子共读,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警醒自己、关注孩子和老人,进而改变整个家庭的饮食习惯,惠及三代。
著名阅读推广人、阅读教师周其星说,翻开《甜蜜的负担》,“你一定会像我一样,被书中生动活泼的画面与故事所吸引。清晰简洁的介绍,充满童趣的讲述,将带给你深刻的启发和警醒。”
据悉,目前该绘本已经面市,市民可以在新华书店、京东、当当网等渠道购买到该绘本。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肥胖症全程照护门诊揭牌
8月19日,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积极响应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发起的活动,联合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眼科与康复医学科等知名专家团队,在中心院区妇儿综合楼一楼大厅举办了“8.19中国医师节肥胖多学科联合义诊,MMC在行动”活动。内分泌代谢病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默参加活动并致辞。医院医务部主任夏庆华主持活动。
王默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在肥胖相关慢病致病机理及干预策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表示,此次活动同时为医院新开设的“肥胖症全程照护门诊”揭牌,是医院深入贯彻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推动内分泌代谢慢病管理的重要举措,将为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做出省医贡献。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管庆波教授宣读活动倡议书,倡导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赵家军教授、王默副院长、夏庆华主任、医院门诊部主任闫根全、管庆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周新丽等为“肥胖症全程照护门诊”揭牌。赵家军教授在启动会总结致辞中勉励内分泌代谢病科医务人员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努力,为肥胖症及相关慢性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照护,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肥胖症全程照护门诊”将针对来自门诊、住院、健康管理中心、研究队列的超重肥胖患者,进行全面信息和标本收集,健康评估,提供医学营养指导与用药指导,开具营养处方及运动处方,制定个性化、规范减重和危险因素管理方案,筛查防治并发症,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院内院外、线下线上服务有效结合,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全方位提升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义诊活动现场,多科室医护专家团队为群众进行义诊及健康宣教。周新丽主任医师、姜秀云主任医师、陈海燕副主任医师、孔帅副主任医师、宁丽萍副主任医师、吴义霞营养师,以及陈林护士长、孙秋英护士等围绕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科学营养、减重降糖、减重代谢手术、运动及生活方式指导、肥胖引发的内分泌失调、睡眠、心理以及营养失衡等问题,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给予耐心解答,为肥胖及超重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减重咨询与评估。义诊活动中,医护人员还为大家免费测量体重、血压、血氧饱和度,计算BMI指数,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为咨询者进行体脂分析,为前20名参与者提供了AI辅助运动康复体验。护理人员发放了关于肥胖、饮食及科学减重的健康宣传册及资料,帮助居民了解更多减重知识。
本次活动中,医院充分发挥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多学科诊疗优势,内分泌代谢病科、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眼科与康复医学科多学科协作,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站式营养、运动、药物指导、减重代谢手术、并发症防治等多学科会诊模式,更好地服务肥胖患者及超重人群,共吸引了200余名群众前来咨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义诊活动中,相关合作厂商提供了AI体质检测设备、泰山力量-智能运动康复设备、体态体适能评估设备及医疗级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让就诊群众享受体质测试、运动评估、智能导引、科学运动的“测评导练”闭环个性化运动干预全流程体验。
省一院举行“关爱肥胖人群 反对肥胖歧视”主题义诊活动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为提高公众对肥胖危害的关注度,科普科学防治肥胖的方法,倡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当天上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减重与糖尿病外科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团队)举行“关爱肥胖人群 反对肥胖歧视”主题义诊活动。
近年来,我国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肥胖会对身体造成诸多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综合征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经成为国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义诊现场,医护人员播放了减重健康宣教视频,发放科普宣传册,还为市民测量体重、身高、血压、血糖,检测体脂,就市民提出的减重疑问进行解答,同时提供健康指导。
“我对减重效果非常满意,减重成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省一院进行复查的周女士由衷地感慨。周女士表示,自己体重最重时达到88千克,曾一度因为肥胖而自卑,心情抑郁。同时,肥胖也对她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尿酸、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都找上门来。在尝试多种减重方式未果后,2021年9月,周女士接受了减重手术。术后经过科学锻炼与日常管理,目前成功减重26千克。
周女士说:“减重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原来走路都会喘得很厉害,现在完全不会,疾病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多学科团队从运动锻炼、饮食营养、心理疏导、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我提供了专业指导,让我从中获益很多。”
省一院普外二科副主任医师吴边介绍,省一院减重与糖尿病外科多学科团队由普外二科、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睡眠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生殖医学科、临床心理科、麻醉手术科、妇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放射科、骨科、消化内科15个科室共同组成。发挥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多学科诊疗优势,更好地一站式服务肥胖患者,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的减重代谢手术多学科诊疗模式,确保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和长期随访落实,最大程度保证肥胖患者减重效果及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治疗,进一步为广大超重肥胖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走出肥胖困扰。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莉
责编:黄璐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