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辛格:凭借入赘肯尼迪家族当上州长,出轨自家肥胖保姆20年
阿诺·施瓦辛格的名字相信没有人会陌生,他是世界健美运动员的天花板,他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晚年还进入政坛连任两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他的名字全世界都家喻户晓,他的健身照登上过无数的杂志封面,他的作品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他的影响力甚至一度超越美国总统。今天我们就深入走进阿诺·施瓦辛格,来品读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1947年7月30日,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塔尔镇的一座小村庄。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名警察局长,他的母亲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施瓦辛格的家庭背景十分普通。当时奥地利还在二战之后的恢复期当中,经济萧条百废待兴,虽然父亲是警察局长,但施瓦辛格的家里日子也并不好过,他们住在当地政府为警察局长分配的免租房,饥饿和贫穷时常折磨着一家人。
父亲作为一名警察,对施瓦辛格和哥哥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从小就懂得自律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父亲支持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鼓励他们参加滑雪、拳击和足球比赛,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10岁的阿诺·施瓦辛格参加了一个足球联盟,并在运动中学习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他曾说:“我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地方、其他活动,比运动更能让人学会自律。”
那时的施瓦辛格同样也是个小电影迷,他非常喜欢看美国电影,美国电影当中的英雄人物让他着迷,他从小便有一个美国梦,并时常幻想远离奥地利的家乡去美国闯荡,成为美国电影中一样的英雄人物、电影明星。只是当时施瓦辛格只是一个乡村少年,家庭条件也十分拮据,去美国闯荡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5岁那年,一天,施瓦辛格无意中来到当地的一家健身房参观,他看到健身房里有很多壮汉正在撸铁,那种汗流浃背却充满力量的锻炼方式,和壮汉们粗壮却棱角分明的肌肉线条,深深的吸引了施瓦辛格,他喜欢这种充满汗水和挑战的锻炼,更喜欢壮汉们身上铁疙瘩一般的肌肉块,这种原始的、绝对的力量之美让施瓦辛格心向往之。随后不久他也加入了这家健身房,开始了他的健美之路。
第1次参加健美锻炼,由于施瓦辛格过于兴奋,锻炼时长严重超出一个新手能承受的极限,导致第2天他全身酸痛无比。但这种痛苦并没有打消他练习健美的决心,他反而十分兴奋,因为他知道酸痛代表着训练的成果显著,他甚至十分享受这种训练后的酸痛感,也许这就是普通人和健美天才的差距,施瓦辛格很快适应了训练的强度,并不断突破身体极限,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这种肌肉的酸痛感中无法自拔了。
那时的施瓦辛格,还只能算是业余健美爱好者,而真正促使他从业余走向职业的,是一部美国的关于大力士的电影。当年,施瓦辛格刚刚在健美之路上起步,他并没有想把健美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是业余爱好罢了。
因为在当时的奥地利,尤其像他这种普通又传统的家庭,绝大部分是子承父业或子承母业,而且健美在当时也不是非常普及、受众广泛的运动,所以施瓦辛格从未想过未来会成为一名职业的健美运动员,他只是单纯的享受健美给他带来的强健身体和快乐。但随着一部美国的关于大力士的电影上映,他的想法改变了,因为他了解到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曾经也是一名健美运动员,三次获得“宇宙先生”桂冠,并且凭借着在健美领域的成就成功跻身好莱坞成为一线明星。
这个人的经历似乎点醒了施瓦辛格,他突然意识到健美也许是他摆脱贫困,走出奥地利,实现美国梦、明星梦的一个途径。于是他更加努力、刻苦的训练,准备朝职业健美运动员的方向发展。
有了目标的施瓦辛格,训练起来格外卖力,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包括每组动作的规范和数量,严格的饮食食谱等等,他坚持严格按照自己的训练计划推进,从没有过丝毫的松懈。
他的父母起先并不反对他参加健美运动,觉得能够锻炼身体是件好事,但看到施瓦辛格魔鬼般的训练强度之后,开始担心他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以往施瓦辛格每周要去6天健身房,但父母为了他的健康考虑,要求他每周只能去三天,在这根本不能动摇施瓦辛格想成为一名优秀健美者的决心。
他把自己家里一个没有暖气的小屋改造成健身室,不能去健身房的日子他就在家里训练,父母见他如此执着于健身,最终也是妥协了,不再限制。长期高强度的严格训练,效果十分明显,四五年左右的时间,施瓦辛格的体重从150磅暴涨至250磅,肌肉线条也更加完美,他也开始参加当地的健美比赛,拿到了一些全国性的奖项,从此正式踏上了职业健美运动员之路。
1966年,在奥地利服完一年兵役之后,施瓦辛格移居德国慕尼黑,接受更专业的健美训练,冲击欧洲和世界健美大赛。就在同年,19岁的施瓦辛格一举夺得“欧洲先生”称号,成为欧洲健美界当之无愧的王者。次年,他又获得了“环球先生”称号,成为历史上获得此殊荣的最年轻选手。至此,20岁的施瓦辛格在健美界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健美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
施瓦辛格在欧洲健身界取得的骄人成绩,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乔·维德,奥林匹亚健美大赛的创始人,给施瓦辛格送去了一张邀请函和前往美国的机票,邀请他参加在迈阿密举行的奥林匹亚健美大赛,施瓦辛格的美国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对于美国人的邀请施瓦辛格欣然接受,随后便启程前往美国。那时的施瓦辛格虽然已经是欧洲健美界的新星,但依然是个穷小子,兜里没什么钱。但来到美国后他受到了贵宾般的礼遇,美国人热情地接待了施瓦辛格,为他提供住宿和训练场,还帮他制定训练和参赛计划,美国人的热情和慷慨让施瓦辛格大为震撼,对美国的好感油然而生。
但初到美国的施瓦辛格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他确实是最“大”的,但不是最“好”的。欧洲的评判标准主要关注肌肉的尺寸、维度,而美国的评判标准更侧重精确、比例和美感,而施瓦辛格之前一直在欧洲参赛,所接受的训练也都是为了迎合欧洲比赛的评判标准,所以来到美国后他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第1年参加奥林匹亚健美大赛并没有胜利。这次失利后,施瓦辛格暗下决心,绝不能允许自己再失败第2次。随后他听从乔·维德的建议,来到加利福尼亚,一边给乔威德的健身杂志写健身专栏,挣点生活费,一边在美国国家健身中心接受高强度训练,备战第2年的奥林匹亚大赛。
在此期间,他创造了多个新的健身动作,用于培养特定的肌肉群,为了提高舞台表现力,他甚至参加了芭蕾舞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2年的奥林匹亚大赛中,施瓦辛格顺利地拿下了比赛,获得了“奥林匹亚先生”的殊荣,从那一年开始,他连续7年蝉联此桂冠,成为了世界健美界当之无愧的王者,全球健美运动的代言人。1980年,在获得第7个奥林匹亚先生之后,施瓦辛格在健身界的成就已无法复制,阿诺宣布退役。
阿诺·施瓦辛格虽然是以一名健美运动员的身份来到美国,但他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健美,他想深入了解美国,融入美国的生活,成为有钱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获得奥林匹亚先生之后,小有名气的施瓦辛格便报名了大学商科课程,并最终于1975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经济学和商业学位。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办了以健身为导向的邮购业务,有时还为健身杂志等拍摄广告,他的钱包日渐鼓了起来。
在退役后,他将比赛奖金和邮购业务的利润投入房地产,赚了个盆满钵满,成为了70年代初的百万富翁。不得不说,阿诺不光身体强健,商业眼光也十分毒辣,他绝不是人们常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傻大个”。
施瓦辛格的美国梦萌芽于少年时期所观看的美国电影,成为真正的好莱坞明星是他美国梦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正是怀着这种信念,施瓦辛格在来到美国之后便开始尝试接触电影。
1970年,在乔·维德的推荐下,施瓦辛格作为男主角参演了电影《大力神在纽约》,但当时的施瓦辛格只是一名运动员,演技并不成熟,自身影响力也不够大,还操着一口浓重的欧洲口音,导演无奈只能使用配音,并且把施瓦辛格的名字也改成了阿诺·强壮。影片的剧本和制作水准也一般,上映后反响平平,施瓦辛格的演艺生涯起步之路差强人意。
那时的美国,大块头已经不是主流审美,人们更喜欢达斯丁·霍夫曼,李小龙这些标准身材、动作敏捷的明星,阿诺的片约也从此停滞。但阿诺并未放弃自己的明星梦,他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加符合好莱坞明星的标准。
一方面,他潜心于健美,连续七届获得奥林匹亚先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也塑造了更加完美的线条;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学习,学习演技、美式英语和学士学位,让自己更了解美国,也更像一个美国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8年的学习和等待,1979年阿诺终于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角色,他将担纲主演史诗巨片《野蛮人柯南》,扮演片中男主角柯南。柯南一角与施瓦辛格的形象和气质完美契合,充分体现了阿诺的个人魅力和健美身材;影片在当时也算大制作,导演和制片都是当时好莱坞鼎鼎大名的人物,所以电影一经上映,反响热烈,一举拿下1亿多美元的票房,施瓦辛格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新一代好莱坞动作明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野蛮人柯南》及其续作奠定了施瓦辛格好莱坞动作明星的地位,但他和好莱坞巨星还差一步之遥,他一直期待着一部能让他成为巨星的代表作。
1983年,当时还籍籍无名但才华横溢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找到施瓦辛格,邀请他出演自己的科幻惊悚片《终结者》,这部预算只有600万美元的电影,当时任谁也不会想到,未来会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天花板。施瓦辛格起初以为自己要演男主角,当得知自己要演反派的时候,起初他是拒绝的,因为以他的名气在当时完全可以胜任一部电影的男主角了,而且终结者中的反派是一部机器人,台词很少只有二十几句,这很难让角色出彩。
但当他真正试戏后,他发现终结者这个角色其实更有发挥空间,也更符合他的形象和气质,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角色。影片的拍摄过程也非常辛苦,为了特效更加逼真,每次阿诺都要画几个小时的妆,但他从无怨言,只一心想把角色诠释好。
《终结者》上映后票房大爆,甚至被评价为10年来最佳电影,而电影中最为出彩也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反派,他也凭借这一角色奠定了自己好莱坞巨星的地位。 《终结者》的成功,为后面的续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之后的终结者系列可以说部部经典,他成就了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成就了阿诺·施瓦辛格影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终结者》已经将阿诺推到了影视界难以超越的高度,但他在好莱坞的传奇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突破和改变。阿诺深知自己凶狠、刚毅的硬汉形象已深入人心,但他不想被这种形象所束缚,他努力尝试寻求更宽广的戏路。他接连拍摄了《龙兄鼠弟》《幼儿园警探》等多部融合了动作元素的轻喜剧电影,票房也都很成功,他的个人魅力、喜剧天赋得到完美的展现,铁汉柔情的形象也征服了更多女性观众。
施瓦辛格电影事业的另一座高峰是1994年的《真实的谎言》 。 他与《终结者》系列的老搭档詹姆斯·卡梅隆再次合作,创造了好莱坞电影的又一个神话。《真实的谎言》完美融合了喜剧和动作元素,可以说是施瓦辛格多年来电影生涯的集大成者。
《真实的谎言》也是我国引进的第1部好莱坞大片,当年国内上映时的盛况,对国内观众所带来的震撼,都是前所未有的,那时国内电影市场刚刚起步,《真实的谎言》便在大陆狂揽1.2亿票房,为日后《泰坦尼克号》等大片的引进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说推动了大陆电影市场的发展。
2002年,《终结者》系列第三部开拍,这也是阿诺·施瓦辛格电影生涯最后荣光,那个终结者又回来了。那时的阿诺已经54岁,但机器人的样貌和体态是不会变的,为了影片效果,阿诺重新走进了健身房。
皇天不负有心人,阿诺的努力最终完美重现了终结者T-800的荧幕形象,而《终结者》第三部也依然延续了前两部的火爆,为阿诺·施瓦辛格的电影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虽然卸任州长后阿诺也客串和主演了一些电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好莱坞电影的式微,都难以达到他曾经的高度。
娶总统侄女 成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并不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才和美国政界搭上关系,1977年,他参加了肯尼迪家族成员主持的罗伯特·肯尼迪网球公开赛,认识了21岁的玛利亚·施莱佛,她是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亲侄女,当年她是一家电视台的制片人、撰稿人,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并很快坠入爱河。
1985年,施瓦辛格在家乡奥地利的一个小湖上划船泛舟时,向玛利亚·施莱佛尔求婚,虽然玛利亚·施莱佛和施瓦辛格的党派不同,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爱情走向婚姻的脚步,1986年,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伴娘正是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肯尼迪。
与肯尼迪家族的联姻使施瓦辛格不可避免地和政治扯上关系,而他本人也对政治颇有兴趣,甚至有一个当美国总统的梦想。施瓦辛格很早便热衷于参与带有政治色彩的活动,他长期支持他的岳母尤尼斯·施莱佛为智障人士举办特奥会,还成为了美国的国民健身教练,推广健身和健美,他还经常参与帮助孩子们的慈善活动,施瓦辛格的影响力也很快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注意,他们意识到他身上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
1988年,施瓦辛格以他独特的方式为乔治·布什站台,自愿做他的“代言人”,帮助乔治·布什竞选总统。在当选总统后,乔治·布什也给予了施瓦辛格应有的回报,任命他为总统健身委员会主席,而施瓦辛格也投桃报李,自费前往50多个州宣传健身对美国的好处,掀起了一阵全美健身的浪潮。施瓦辛格的演讲总是十分具有煽动性,他对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有自信,甚至有了从政的想法。
妻子出身肯尼迪家族,自己拥有美国最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阿诺·施瓦辛格可以说拥有从政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只是在等一个时机。
2003年,加州的严峻形势给他创造了绝佳的时机。那时加州财政赤字有380亿美元之多,选民对民主党州长格雷·戴维斯非常不满,重新竞选州长已迫在眉睫,阿诺·施瓦辛格看准这个时机参加了州长的竞选。一个政治门外汉竞选州长,难免有些经验不足,选举活动缺乏细节,妻子玛利亚·施莱佛动用家族力量,为他出谋划策,调整他的讲话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整个竞选过程中,阿诺·施瓦辛格始终得到媒体的大量关注,这是其他候选人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胜利的天平逐渐向阿诺这边倾斜。但就在选举的前5天,《洛杉矶时报》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阿诺对待女性的行为调查报告,指出阿诺曾多次猥亵和不尊重女性,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阿诺的政治生涯很可能还没开始就将结束。
关键时刻还是他的妻子站了出来,在多种场合向媒体发声为阿诺正名,把矛头指向政治对手的陷害。妻子的站台无疑是十分成功的,选民不但没有改变选票,还将矛头指向了《洛杉矶时报》,认为它被政治操控,数千读者取消了订阅。阿诺·施瓦辛格在妻子的帮助下险些逃过一劫,最终竞选为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在加州州长的位置连续干满了两个任期,于2011年1月卸任。绝大部分媒体对施瓦辛格任加州州长期间的政治表现评价不高,问题大于政绩。
《洛杉矶时报》的指控虽然没有成功,但其实阿诺·施瓦辛格并不是一个生活检点的人,影视圈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经常与其他女性约会,常年不在家,作为妻子也只好容忍。但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坏事做多了早晚有暴露的一天。
2011年5月,施瓦辛格与妻子玛利亚宣布分居,同年7月,玛利亚·施莱佛提交了离婚申请书,欲结束两人长达25年的婚姻。玛利亚·施莱佛早就知道阿诺是一个风流成性的人,她之前一直选择隐忍,是为了家庭和丈夫的事业考虑,但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施瓦辛格竟然出轨自家保姆长达15年,还生下了一个私生子,那年私生子已经14岁了。
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保姆并不是什么漂亮女人,又胖又矮长相也一般,甚至有点丑,属于那种大部分男性看了都毫无兴趣的类型,而自己出身高贵、温文尔雅、长相甜美,对丈夫也是一心一意的付出,还为他生了4个孩子,她想不明白丈夫为什么会出轨保姆这样的女人,这件事极大的打击了她的自尊心。
施瓦辛格起初并不想离婚,但经过将近一年的挽留,终是留不住这个被伤透心的女人,最终两人于2012年4月正式离婚。之后施瓦辛格有参加私生子的学校活动,保姆的照片也被媒体所曝光,所有吃瓜群众都难以理解施瓦辛格的所作所为,也许个中原委,也只有当事人自己能知道。
施瓦辛格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却靠自身的努力成功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全世界。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练健美蝉联7次奥林匹亚先生,拍电影塑造了多个影史上的经典角色,把好莱坞文化输出到全世界,也成功创造了明星变州长的奇迹,虽然有点晚节不保,但他的一生仍是传奇的一生,值得学习和仰视的一生。
只因挨了一枪,英俊的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沦为肥胖的“废物”
熟知二战的军迷朋友都知道,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一直是以肥胖臃肿的体态出现的,再加上他于二战中蹩脚的表现,几乎成了盟军的笑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戈林,年轻时相当的英俊,其军人生涯也极具传奇色彩,只不过是在加入纳粹党后,挨了一枪所致。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他是二战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与“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关系极为亲密,在纳粹党内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二战结束后,戈林在审判德国党政军领袖的“纽伦堡审批”中,被判犯有“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并处以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杀身亡。
戈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著名的“王牌飞行员”,有着击落22架敌机的纪录,并获得了德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勋章——“大铁十字勋章”。
在战争后期,戈林还担任过“红男爵”所领导的,德国第一战斗机联机最后一任指挥官。一战后戈林加入了纳粹党,为该党最早的一批成员,他参与了1923年失败的“啤酒馆政变”,并在暴动时中枪受伤。为此,后来他一直靠注射吗啡来减缓痛苦,其结果是体型从健壮的军人转为肥胖笨拙。
戈林于1893年1月13日,出生在德国南部的罗森海姆,父亲为海因里希·恩斯特·戈林,海因里希原为一名骑兵军官,后改作外交人员,曾于德国西非殖民地(现在的纳米比亚)担任行政首长,后被派至海地担任总领事。
戈林自幼就很逆反,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盛行,而戈林却曾有一次班上上作文课,作文的题目为“我最钦佩的人”,戈林居然写了他的犹太人教父。这无疑与德国的主流格格不入,其结果是被校长约谈,要他写悔过书、再也不准写赞美犹太人的文章,同学也欺侮著戈林,在他脖子上挂了“我教父是犹太人”的牌子,并要他罚青蛙跳,戈林对此极为愤恨。1905年一晚,他即打包行李逃离了学校。这段学校经历令戈林留下对知识深深的厌恶感,致使后来他常将一句俏皮话挂在嘴边:“一听到文化这个字,我就会去拨我的勃朗宁 (著名手枪品牌)。”就在人们以为戈林将是位反种族主义人士时,二战中他却成为屠杀犹太人的急先锋。
后来戈林在曾为骑兵军官的父亲与教父的帮助下,于1905年进入巴登卡尔斯鲁厄的士官学校就读,并在1909年毕业,其中尤以骑术、历史、英文、法文等科目最为优秀。1909年,戈林进入了柏林的名校“普鲁士军官军校”就读。1911年以“优等”成绩通过了下级上士的候补生考试,成为下级上士候补军官。1913年,戈林通过了该校的高考,身为名门军校优秀候补军官的戈林,从此开始有了接触社交界的机会,也累积了与上流阶级交流的经验。
1914年7月末至8月初,欧洲各国间爆发了战争,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法国亦于1914年8月3日开战。戈林所属的第112步兵团因为驻于法国国境一带,在战争爆发后迅速开往战区。戈林带领的部队于米卢斯的攻防战中对法军的据点攻击,俘虏了四名法军士兵,他因此战功而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但戈林不久后因罹患了风湿热而进入医院休养。
戈林住院期间,他在第112步兵团的朋友布鲁诺·罗尔萨的说服下,戈林自陆军步兵转至航空队,并于弗赖堡进行飞行训练。1915年9月,戈林终于成为第25野战飞行营所属的战斗机飞行员。1915年10月3日,戈林首次以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份出战了,在论及战技与斗志两方面,戈林受到长官的认可,他很快就成为德军飞行员中最优秀的飞行员,而且还获得了“铁人赫尔曼”的称号。
1918年6月2日,德皇威廉二世为了奖励戈林击落18架敌机的功勋,亲自给戈林颁发军人的最高荣誉勋章——蓝色马克斯勋章,而此勋章只是颁发给至少击落25架飞机的飞行员,但当时的戈林已被视为一位特别优秀的军人,故有此特例,从中也可以看出,戈林不但是优秀的陆军士兵,同时也是优秀的空中骑士。
1918年7月7日,戈林被任命为素有“里希特霍芬联队”之称的第一战斗机联队的队长。此联队第一任队长为外号“红男爵”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他拥有80架击落敌机的战绩,为一战协约军敬畏的一位传奇人物,但于1918年4月21日阵亡。
继任者威廉·莱茵哈特也于7月3日因战斗机在空中分解而坠落身亡。下一任的队长职务一般被认为将由击落数排名第二与第三的恩斯特·乌德特 (62架)与埃里希·罗温哈特继任,但出乎众人意料地是由戈林被任命担任队长,而戈林的战斗机生涯共击坠了22架敌机。
一战结束后,据说在里希特霍芬战斗机联队解散的典礼上,戈林哽咽的说道:现在的德国只剩下蒙尘的名声、被人遗忘的记录、受人嘲笑的军官,但自由、正义以及公理的力量将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将同企图奴役我们的势力作斗争,最终也将获得胜利。里希特霍芬联队则将会发挥它们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和平时期所具备的资质与荣耀。我们的时代将再度来临,诸位,干杯吧!为了祖国!为了里希特霍芬联队!随后戈林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并把玻璃杯摔碎,其他队员也跟着照作,并一起悲伤的失声痛哭。
不可否认,戈林是一位优秀的士兵,但并不等于他是一位优秀的将军,尤其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戈林成为战争狂人希特勒的帮凶,这也是他走上灭亡之路的开始。
还是中国古语说得好,人生于世应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德国胖小伙迎娶上海白富美,为爱成功减重120斤,互相成就彼此
德国胖小伙的逆袭之路!从痴迷美食到绝佳身姿,他与上海白富美相遇,爱情见证奇迹!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爱与改变的感人故事。这是属于一位德国胖小伙的逆袭之路,他为了追求爱与健康,成功减重120斤。而他的爱人,正是那位来自上海的白富美。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冯峰,一个体重曾超过300斤的德国小伙,过着沉浸在美食世界的日子。每天面对诱人的食物,他无法自拔,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但一次机缘巧合,他在上海游玩期间,遇见了林雨晴,一位优雅美丽的上海白富美。林雨晴对冯峰的内在品质深感被吸引,但也对他的健康状况表示担忧。
从相遇到相爱 ❤️
林雨晴和冯峰之间逐渐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但面对彼此的未来,林雨晴希望冯峰能够为了自己和两人的幸福,追求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
决心减重,共同努力
在林雨晴的鼓励下,冯峰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他开始积极参与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合理控制饮食。
每一次踏上跑步机,冯峰都会想起林雨晴的笑容,这成为他坚持减重的动力。他戒掉了垃圾食品和甜品的摄入,转而选择健康的蔬果和低脂肪的食物。
坚持不懈,成功减重
经过数月的努力,冯峰奇迹般地减重了120斤!他从一个胖小伙变成了拥有健康体魄和自信笑容的男人。
他的励志故事迅速传播,激励着无数人也加入了健康减重的行列。冯峰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偶像,他的改变不仅令自己获得了幸福人生,更激发了他人的希望和勇气。
爱与幸福的见证 ❤️✨
林雨晴与冯峰的爱情顺利结为婚姻,并在幸福中共同开启了美好的未来。他们成为了彼此身心成长的见证者,用真挚的爱和坚定的决心,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当爱与改变相遇时,奇迹便会发生。冯峰通过减重实现了身心的蜕变,而林雨晴的爱与支持也成就了他的逆袭之路。
愿每个追求幸福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改变动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