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正常体脂率却超标,如何发现隐形肥胖儿童?
不少家长认为胖嘟嘟的孩子招人喜欢,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误区,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
“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高已经143公分,体重39公斤,他的BMI19.1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40%,所以他属于隐形肥胖,问题远比身材看起来严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该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向家长解释着。
2022年,首儿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开设体成分检查项目。评估体成分的金标准是基于身体不同组分密度不同原理的密度法。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首先开展的是空气置换(ADP)法,适用于3-18岁的人群。空气置换法检查时让被测试的小朋友更换泳衣,然后坐进一个像太空舱的仪器,通过人进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计算体脂肪。
据介绍,对于3-6岁不能配合检查的孩子还有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检查。这个仪器就像健身房里的跑步机,被测试的小朋友光脚站立在踏板的指定区域内,握住手柄,保持手臂伸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它的原理是对人体施加无法感知的微弱电流,根据脂肪不导电、肌肉组织含水分多所以导电性好的特点,分析人体电阻,电阻越高,身体脂肪含量越多。
由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法配合,因此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近期新引进了体态密度法。仪器像秤盘一样,宝宝只需要躺在上面,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成分数据。
所以,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实现了0-18岁儿童体成分检测全覆盖,可以让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体成分组成情况,包括脂肪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些非脂肪组织。准确评估体成分的变化,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也能够对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形成风险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肥胖双重负担、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选择有效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定期监测,是儿童营养干预的前提,对于预防营养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晓燕介绍,作为众所周知的BMI[体质指数,可以评价消瘦、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组织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类非脂肪组织。所以BMI或体重的增减既可能是脂肪组织的变化,还可能是非脂肪组织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仅用BMI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脂肪发育情况。
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门诊,医生通过测量孩子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得出BMI,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评价为正常、偏高或偏低,提示孩子存在消瘦、超重、肥胖等营养状况。接着,将通过体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体内蛋白质、矿物质、肌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脂肪等指标。
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BMI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存在体脂率超标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而脂肪比例过高。因此,通过BMI结合体成分分析,可以将这些真正肥胖和隐形肥胖的儿童筛选出来,再通过腰臀比区分孩子的肥胖类型。比如,有的是“周围型肥胖”,表现为臀部和大腿较为肥胖;而有的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俗称的“苹果型身材”,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针对性的出具营养膳食方案,同时结合喂养和进食行为等信息,指导家庭喂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辅助其达到最佳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的预防、治疗、保障。同时针对肥胖的孩子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0年最新体重表!超重不可怕,还要看这些
2020年体重表新鲜出炉,请各位根据身高对号入坑。美体体重相对宽容了许多,模特体重也比之前人性化了不少,如果你还是比标准体重重,不要在意,除了体重,下面的指标也很重要。
女生版:
BMI指数是许多年前就提出的身体质量指数,用以衡量身体的健康状况。成人标准值是BMI介于18.5-23才算标准体重。这么算的话,条主160cm,标准体重范围就是47.5KG~59KG。这个范围好像有点宽啊??160cm,将近120斤已经超出当今大众的审美范围,距离微胖星人也很遥远啊。条主认为,对于BMI指数,重点应放在BMI>23时的筛选,当BMI值>=23时,就真的需要监控体重,开始考虑减肥了。
体脂率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监控指标。女生喜欢的马甲线,男生追赶的人鱼线,八块腹肌,都是体脂率比较低的外显表现。
女性:
8%~10% 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
11%~13% 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女子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4%~16% 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
(17%~25%为女子的理想型体脂率)
17%~19%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20%~2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马甲线出现。
23%~2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
大于26%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明显松弛,腹肌不显露。
男性:
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8%为男子的理想型体脂率)
10%~1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
大于19%腹肌不显露。
腰臀比即腰围与臀围的比值。用来衡量身体的肥胖程度,比值越小,即腰围越小,臀围越大,越健康,比BMI的方法要准确3倍。腰围小说明体脂低,内脏没有囤积过多脂肪。臀部肌肉是大肌群之一,丰满坚实的臀部不仅外形美观,同时会使腰部和骨盆更稳定,膝盖不易受伤。日常生活中提到的不健康的苹果型身材和健康的梨型身材也是腰臀比一个比较好的证明。
女性的腰臀比也是吸引男性的一个外显指标。男性在短期择偶时会优先考虑女性的外貌,而且对低腰臀比的女性拥有更强烈的偏好。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男人认为细腰肥臀,大腿丰满的女人更有魅力。不同年龄的男性都认为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内脏脂肪是检测隐性肥胖的重要指标,也容易被人忽视。有的人看起来并不胖,但由于肌肉含量少,体脂高,内脏脂肪也高。有的人四肢瘦,肚子大,很有可能内脏脂肪指数超标,90%以上的“大肚子”都是内脏肥胖者,同样需要减肥。
检测内脏脂肪,可以参照内脏脂肪指数,现在的体检机构在测体脂率的同时也会增加内脏脂肪指数。是通过CT或者是核磁共振对内脏周围的脂肪进行扫描,利用扫描获取的内脏脂肪的面积数,通过某种计算而得到的数值结果。常用的方法: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cm²)/10cm²,分30个等级,四个等级段,分别是:1~9,正常;10~14,偏高;15~29,高;30,很高。
对于体型和健康的评估,体重只是最浅显的指标,大家不用过分在意体重,也不需要一味追求低体重。坚实的肌肉,合适的体脂率,好的腰臀比,健康的内脏才是衡量健康与美的标准。
BMI正常体脂率却超标,如何发现隐形肥胖儿童?
不少家长认为胖嘟嘟的孩子招人喜欢,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误区,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
“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高已经143公分,体重39公斤,他的BMI19.1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40%,所以他属于隐形肥胖,问题远比身材看起来严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该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向家长解释着。
2022年,首儿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开设体成分检查项目。评估体成分的金标准是基于身体不同组分密度不同原理的密度法。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首先开展的是空气置换(ADP)法,适用于3-18岁的人群。空气置换法检查时让被测试的小朋友更换泳衣,然后坐进一个像太空舱的仪器,通过人进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计算体脂肪。
据介绍,对于3-6岁不能配合检查的孩子还有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检查。这个仪器就像健身房里的跑步机,被测试的小朋友光脚站立在踏板的指定区域内,握住手柄,保持手臂伸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它的原理是对人体施加无法感知的微弱电流,根据脂肪不导电、肌肉组织含水分多所以导电性好的特点,分析人体电阻,电阻越高,身体脂肪含量越多。
由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法配合,因此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近期新引进了体态密度法。仪器像秤盘一样,宝宝只需要躺在上面,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成分数据。
所以,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实现了0-18岁儿童体成分检测全覆盖,可以让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体成分组成情况,包括脂肪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些非脂肪组织。 准确评估体成分的变化,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也能够对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形成风险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肥胖双重负担、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选择有效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定期监测,是儿童营养干预的前提,对于预防营养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晓燕介绍,作为众所周知的BMI[体质指数,可以评价消瘦、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组织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类非脂肪组织。所以BMI或体重的增减既可能是脂肪组织的变化,还可能是非脂肪组织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仅用BMI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脂肪发育情况。
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门诊,医生通过测量孩子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得出BMI,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评价为正常、偏高或偏低,提示孩子存在消瘦、超重、肥胖等营养状况。接着,将通过体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体内蛋白质、矿物质、肌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脂肪等指标。
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BMI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存在体脂率超标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而脂肪比例过高。因此,通过BMI结合体成分分析,可以将这些真正肥胖和隐形肥胖的儿童筛选出来,再通过腰臀比区分孩子的肥胖类型。比如,有的是“周围型肥胖”,表现为臀部和大腿较为肥胖;而有的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俗称的“苹果型身材”,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针对性的出具营养膳食方案,同时结合喂养和进食行为等信息,指导家庭喂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辅助其达到最佳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的预防、治疗、保障。同时针对肥胖的孩子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完)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