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肥胖真凶!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会有什么区别?
真正健康的饮食是怎样的?每个人的标准或许都不一样,但不健康饮食的标准却是统一的。在我们普遍看来,高糖高脂的饮食,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对我们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那糖和脂肪,究竟哪个对身体更糟?
来自英国的一对双胞胎,Chris和Xant拿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联合7名科学家完成了一场持续30天的疯狂测试,并拍摄下来成为纪录片——《糖和脂肪谁才是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在营养学家的设计下,兄弟二人采用截然相反的饮食方案,Chris采用极端低脂的高糖饮食(精制谷物食品、糖、水果和果汁等),Xant采用极低碳水的高脂饮食(肉、乳制品、鸡蛋和鱼类),并在精密仪器监控下坚持一个月。
为了观察糖和脂肪可能对大脑的影响,在开始两周后,他们被要求去当一天的股票交易员,这对大脑的脑力要求极高。通过一天的实际工作下来,只吃糖的Chris表现得得心应手,甚至还赚到了800美元。而只吃脂肪的Xant则表现得一筹莫展,他的大脑不能很好的记住繁多的数字,对于股票交易的反应也不能及时响应。
科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转化的葡萄糖是大脑最需要的成分,当人体只摄入脂肪时,也就抛弃了糖分,大脑不能获取足够的能量,反应和记忆力就会相应下降。
之后的第二个测试是糖和脂肪对体力的影响。兄弟二人被要求进行大量的有氧运动,期间记录下血糖变化。在进行了45分钟的单车骑行后,Chris吃了两块糖(代表糖分),Xant则补充了一小块牛油(代表脂肪),并最后向山顶进行冲刺。最终结果Chris将Xant远远甩在身后。
吃了两块糖后,Chris的血糖飙升到7.1,这为他的肌肉提供了足够的力量。而Chris能率先抵达也和这有关,在剧烈运动时,碳水需要和糖分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能量,而脂肪并不具有这样的功能,Xant只能通过消耗肌肉蛋白转化为氨基酸,间接提升血糖再提供能量。
一个月的实验很快结束,出乎意料的是双方的体重都有所下降。高糖饮食的Chris体重下降了2斤,1斤来自脂肪,1斤来自肌肉。高脂饮食的Chris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体重足足减轻了7斤,3斤来自脂肪,4斤来自肌肉。
也就是说单独高糖或者高脂都不会令人肥胖,那到底是什么偷偷给我们增加了体重呢?纪录片最后解释道,其实高糖高脂的双高饮食,才是造成饮食不节制后肥胖的元凶。
回到现实,这个实验样本单一,或许不具有十分强的说服力,但也为我们延伸了思路,提高了对于饮食摄入和健康二者关系的关注度。毕竟,不好的饮食结构对于我们身体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研究也不在少数。
二、柳叶刀:真正的饮食杀手是这样吃《柳叶刀》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全球195个国家、地区因饮食造成的死亡和疾病负担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仅在2017年全球约有1100万人的死亡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而我国因饮食问题造成的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
在15项不良的饮食习惯中,诱发死亡率最高的并不是我们认为最不健康的的高糖高脂饮食,而是高盐饮食、全谷物摄入不足以及水果摄入不足。想要预防饮食习惯不良导致的死亡率增加,日常要注意做好这几件事。
1.减少高钠(盐)饮食
导致死亡率最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就是盐分摄入过量,所以日常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日均盐摄入量要保持<6g,日常可购买限盐勺或是使用醋等调味料代替盐。
2.增加全谷物摄入
膳食指南推荐日均谷物的摄入量为200~300g,其中要包含杂豆、全谷物等,可适当使用燕麦、黑米、小麦等来代替部分的精细米面,保持1:1的配比即可。注意不要只吃粗粮,否则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反而对健康不利。
3.增加水果摄入
每日水果的摄入量要保持在200~350g,水果内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多酚类物质,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不会导致身体发胖,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当然,日常也要注意不能摄入大量高糖的水果,不然也会导致身体肥胖哦。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健康息息相关,日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健康的维持有很大好处。
1.选对烹饪方式是关键
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尽量荤素搭配,尽可能购买多的品类,每日保持有至少12种的食物摄入,每周至少25种。烹饪方式要选择蒸煮、清炒、凉拌等相对清淡的方式,减少煎炸、爆炒、油焖等油脂含量高的方式。
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不仅会导致食物内的营养成分流失,在高温烹饪下还容易产生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且脂肪含量较高,容易引起身体肥胖。
2.消化不良少食“硬”
杂粮粗粮相对来说质地比较硬,对于本身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很容易加重自身的症状。在烹饪时,可以提前对杂粮浸泡或是添加部分白米,这样做可以避免主食过硬,有助于消化,还能让身体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营养。
3.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临床营养学》上曾发布过一项新加坡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研究指出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顺序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很有帮助。一些人没有这样的饮食习惯,也可以选择先吃蔬菜,然后再肉和主食搭配着吃,这样吃也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4.吃饭速度也决定健康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指出,吃饭速度过快会增加身体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在日常进食时,一定要对食物充分咀嚼后再下咽,避免狼吞虎咽,吃饭时慢一些为好。
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也许我们很难做到完全按照指导的那样来吃,但只要做出一些改变,就能让我们吃得多健康一些,对于延长寿命就会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柳叶刀重磅报告!195个国家饮食结构引发死亡率调查!餐桌“头号杀手”竟不是TA》.中国医学论坛报 2022-02-05
[2]《会选,会看,会烹......这些膳食好习惯,帮你吃出健康》.云南疾控 2022-05-25
[3]《改变饮食习惯,能延寿十多年!越早改变越好!》. 健康时报 2022-03-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长得胖可能是优点,关键时候肉多可以保命,大家要珍惜身上的肥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肥胖是“健康杀手”,在某些情况下,它竟然可能成为“救命神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那些被我们嫌弃的脂肪,或许能在关键时刻保护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肥肉的“另一面”,它远比你想象中复杂又神奇!
一、肥肉的“底气”:脂肪不只是负担
提到肥肉,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似乎它是万恶之源。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脂肪,其实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组织,它储存能量,还在许多关键时刻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脂肪在人体内承担了以下几个核心功能:
1. 储存能量:脂肪就像人体的“燃料库”,当身体缺乏能量时,它会分解提供能量,支持生命活动。
2. 保护器官:脂肪是内脏器官的“防护垫”,能够缓冲外界冲击,保护脆弱的内部器官。
3. 调节体温:脂肪还能帮助维持体温,尤其在寒冷环境中,它是人体的一道“温暖屏障”。
4. 参与免疫:脂肪组织中的某些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实例分析:2023年,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引发了热议。一名重度肥胖的车祸患者因脂肪层较厚,在多次冲击中保护了内脏,避免了致命性损伤,而同时受伤的另一位体脂较低的患者却因内脏破裂不幸离世。
这一案例被《中华创伤杂志》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对脂肪保护作用的广泛关注。
医学小贴士:
脂肪不是绝对的“坏东西”,适量的脂肪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控制肥胖的程度,避免因脂肪过多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
二、脂肪的“救命时刻”:关键场景中的保护作用1. 脂肪与急性疾病的关系
在急性重症疾病中,脂肪可能成为存活率的“隐形支撑”。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项研究,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脓毒血症)的患者,如果体脂率偏低,死亡率明显高于适度肥胖的患者。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
原因解析:
脂肪组织储存能量,还能分泌多种抗炎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帮助身体调节免疫反应,避免过度炎症反应导致器官衰竭。
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一千多名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适度肥胖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更易耐受治疗副作用,生存期也比体重过轻的患者更长。
化疗期间的食欲减退会导致体重快速下降,而肥胖患者的脂肪储备为身体提供了“缓冲带”,帮助其渡过治疗难关。
正如前文提到的车祸案例,脂肪层的厚度在某些外伤场景中可以充当“肉盾”,起到保护内脏的作用。尤其是在高压撞击或坠落事故中,脂肪层较厚的人更容易幸存。
提醒:
虽然脂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越胖越好。过度肥胖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危害健康。
三、肥胖的界限:如何判断“适度脂肪”?
肥胖并不是健康的代名词,脂肪的“救命作用”也有条件。如何判断自己的脂肪是否“适度”呢?以下指标可以作为参考:
BMI指数(体重指数)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标准:
1. 正常体重:BMI在18.5~23.9之间
2. 超重:BMI在24~27.9之间
3. 肥胖:BMI≥28
腰围
腰围是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
1.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为腹型肥胖。
体脂率
1. 成年男性:15%~20%为正常
2. 成年女性:20%~25%为正常
特别提醒:
体脂率过低(男性<5%,女性<10%)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与其追求“骨感美”,不如保持健康的脂肪比例。
四、如何珍惜“救命脂肪”而不致肥胖?1. 合理饮食,避免脂肪过多积累
“管住嘴,迈开腿”是控制体重的金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脂肪都是“敌人”。日常饮食中,建议选择健康脂肪来源,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等,减少饱和脂肪(如动物油)和反式脂肪(如部分加工食品)的摄入。
饮食建议:
· 早餐可选择全谷物 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 少量坚果;
· 午餐主食占1/4,蔬菜占1/2,蛋白质占1/4;
· 晚餐避免高热量食物,以清淡为主。
2. 适度运动,平衡脂肪与肌肉运动能消耗多余脂肪,还能提高肌肉质量,改善代谢功能。中国运动医学会推荐:每周至少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脂肪健康与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如血糖、血脂、血压等。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肥胖相关疾病,及时干预。
五、医生的呼吁:珍惜健康,合理管理脂肪
作为医生,必须提醒大家:脂肪在特定情况下确实有其独特的“救命”作用,但肥胖绝不是健康的象征。我们需要科学管理自己的体脂,避免“谈脂色变”,也不能放任肥胖危害健康。
请记住:健康的体脂比例是生命的“护航者”,而过度肥胖却是慢性病的“催化剂”。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在享受脂肪“保护伞”的避免其带来的“副作用”。
结语:科学认识脂肪,为健康护航
脂肪,是身体的“守护者”,也是健康的“潜在威胁”。正确认识脂肪的双面性,科学管理体脂,是每个人健康生活的必修课。
让我们珍惜每一滴脂肪,同时保持适度,走向更加健康的未来!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中华创伤杂志,2023年《肥胖患者创伤保护作用分析》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肥胖与癌症生存率研究报告》
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肥胖悖论:脂肪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肉堆在哪里,病就在哪里!下身胖是肝胆不好,那么肚子胖是什么?
体型和脂肪分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体重过重或肥胖时,脂肪在身体特定部位的堆积可能预示着某些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体脂分布与健康之间的关联,特别是下身肥胖可能与肝胆问题的关系,以及肚子胖可能暗示的健康问题。
体脂分布的模式是评估健康风险的重要因素。通常,体脂分布分为两种类型:
- 苹果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即腰围较大。
- 梨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和大腿。
梨型肥胖,即下身肥胖,被认为与肝胆问题有关。这种关联可能包括:
- 肝功能不佳:肝脏是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肝功能不良可能导致代谢产物和毒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影响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 胆囊问题:胆囊疾病,如胆结石,可能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脂肪在下半身堆积。
苹果型肥胖,即腹部肥胖,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风险更高的体型。这主要是因为腹部脂肪与以下健康问题有关:
- 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与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 2型糖尿病:腹部脂肪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风险。
- 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一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的症状群。
判断自己的肥胖类型可以通过简单的测量来完成:
- 腰臀比:测量腰围和臀围,然后计算腰臀比。腰臀比较高通常表示苹果型肥胖。
- BMI: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判断体重是否健康的另一种方式。
健康饮食
- 低脂肪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 高纤维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帮助改善肠道功能和降低血脂。
规律运动
- 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
- 肌力训练: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是肝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 戒烟:吸烟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体脂分布的不同不仅关系到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与健康紧密相关。了解自己的体型和脂肪分布模式,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一步。
通过平衡饮食、规律运动和避免不良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因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