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C肽(c肽偏高是糖尿病吗)

文章目录: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血糖超过正常值就是糖尿病?不超这个数,无需用药!

体检时偶尔会发现

咦,怎么空腹血糖超标了

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等等,别慌给自己“扣帽子”

血糖超过正常值

可不能直接与糖尿病划等号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我们特邀37度里健康部落驻群专家 肖方喜(武汉第一医院 内分泌副主任医师)

用专业知识提升糖友们的幸福指数

血糖略高?您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汉口68岁的徐女士平时买菜时喜欢在街边的药店歇歇脚,让店员帮着免费量量血压、测个血糖。上周早上7点不到,她还没吃早餐就出门买菜了,在熟悉的药店测了血糖,竟达6.5mmol/L,超过了6.1mmol/L的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上限。这让她很是心慌,第二天就上医院询问是否得了糖尿病。

血糖高于正常值就是得了糖尿病吗?

我们知道血糖正常范围包括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及餐后血糖正常范围,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

而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指:

典型糖尿病症状: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

或加上糖耐量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人们的血糖存在波动,在无糖尿病典型症状时,一次检查血糖高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事实上,血糖升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饮食:短期内摄入大量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

应激状态:如发热、手术、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血糖也可能升高。

药物: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那么,若空腹血糖居于6.1-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也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什么情况呢?

我们叫做糖调节受损,也叫做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是具有糖尿病危险性的状态。

糖调节受损并不是糖尿病,而是提示血糖正在向糖尿病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预警信号!

糖尿病哪些情况可以缓解?

实际上,在糖尿病前期的这一阶段,身体已经开始出现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迹象。虽然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可不必用药,如果积极进行生活干预,是可以避开糖尿病的。

甚至部分2型糖尿病,尤其是确诊后的前5年,都是“逆转”的黄金期,越早干预越好。

1型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重、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一般不可逆转外,以下2型糖尿病的3种情况,如积极干预,可实现逆转。

部分2型糖尿病

①病程短,尤其是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刚确诊时,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时间不长,及时去除毒性后,现有的胰岛细胞功能完全可能恢复正常。

病程5年之内且符合超重或肥胖、C肽水平高、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这3个条件的糖友,也有极大的缓解机会。

②超重或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

因此,超重或肥胖患者通过减重有可能达到糖尿病缓解。

③胰岛功能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胰岛功能才有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如果胰岛功能严重受损,一般就不太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

实现糖尿病缓解,怎么做?

1.体重管理

《柳叶刀》一项研究显示,减重10-15kg并维持有助于实现糖尿病缓解,特别是减少腹部脂肪。

2.饮食营养治疗

对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限酒,限能量平衡饮食配合运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热量膳食、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等,均可促进早期2型糖尿病缓解。

3.运动干预

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可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持续性的改善。

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身体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建议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选择慢走,60岁以下可以选择快走,年轻人可以适当选择打球、跑步等运动。

4.药物治疗

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只有极少数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因此,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5.血糖监测和医疗咨询

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或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设备在家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与医生紧密合作,调整治疗方案以优化血糖控制。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为什么胖人容易得糖尿病?一个病例就能让你搞懂

为什么胖人容易得糖尿病?一个病例就能让你搞懂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这是一个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结果。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检测胰岛素功能的临床试验,一般和糖耐量试验一起进行。

病人空腹,抽血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然后口服75g无水葡萄糖,于服糖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血,测这4个时段的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

空腹时,胰岛素也有分泌,称基础胰岛素。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称餐后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血胰岛素会在0.5~1小时后上升至高峰,高峰值为基础值的5~10倍,此后分泌逐渐下降,3~4小时后应该恢复到基础水平。

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以了解胰腺的储备功能,鉴别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而且还可以指导治疗。

检查报告中的C肽,也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和胰岛素配对分泌,能够完全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血胰岛素含量可能受药物的影响,但C肽含量不受影响,这个时候,测C肽就更准确、客观了。

我们再看看这位患者。

他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水平是正常的,可以排除1型糖尿病;服糖后峰值发生在2小时,但峰值水平不足空腹值的4倍,而且服糖后3小时未降到基础水平。说明他的胰腺功能已经受损,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这种情况一般见于年龄稍大、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可他仅仅30岁,糖尿病史不足3年。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胰腺“早衰”了呢?

肥胖,还是肥胖。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身高174cm,2年前最高体重100 kg,体重指数33.03,血糖最高19mmol/L。虽然他用胰岛素治疗,现在体重也减到了80kg,但血糖仍高,而且胰岛素功能已经受损。幸运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并发症。

体内的胰岛素,必须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肥胖者,人变懒,胰岛素受体也“变懒”、变得不敏感,胰腺分泌正常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信号传到大脑,大脑也“懒得思考”,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于是发布“命令”促使胰腺“加倍工作”,结果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叫胰岛素抵抗。

早期糖尿病人,以及没有糖尿病的单纯肥胖者,血中胰岛素的含量是很高的,称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本身就有危害,这在以后的科普中会专门介绍。

胰岛素抵抗早期,胰腺对高强度工作还能承受,但长期过度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就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产渐渐不能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于是出现了糖尿病。

这如同一台卡车,当初设计的载重量是20吨,但天天超载,每天装着60吨货物到处跑,发动机很快就会受损。

所以,肥胖很容易造成糖尿病。据统计,长期肥胖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以上。

减肥和运动都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治疗胰岛素抵抗。有效的减肥,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可以明显减轻糖尿病的程度。甚至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和运动可以完全摆脱药物,恢复正常。

这也是医生不断呼吁减肥和运动的原因。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