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有泡沫尿(泡沫尿排除糖尿病和肾病,还有什么可能)

文章目录:

尿液里有大量泡沫,是尿毒症前兆吗?糖友尤其要注意

健康人的尿液呈现透明琥珀色,大量喝水时尿量增加,尿液颜色可能变浅,上火或饮水量不足时颜色就会变深。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尿液也会在第一时间发生变化,可谓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有些人上洗手间的时候会发现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泡沫,且不易消退,这是什么原因?是尿毒症的预兆吗?

泡沫尿是怎么回事?

尿液中泡沫的形成,主要与尿液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一般来说,液体表面张力越高,越容易形成泡沫。在各种情况下,尿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如蛋白、黏液和有机物质增多,就可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增加,容易出现泡沫。

泡沫尿是否预示着尿毒症的到来?

泡沫尿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摄入含蛋白质食物后、剧烈运动后、发热、喝水较少、排尿过急等情况下都有可能产生泡沫尿,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预示着肾脏问题,不用太过担心。不过也不能排除一些肾病患者出现泡沫尿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拖延下去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偶尔发现泡沫尿或初期泡沫尿可以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不用太担心,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泡沫尿可能是什么疾病导致的?

1. 肾脏受损

肾脏受损导致的尿液中蛋白含量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肝炎、血液系统肿瘤等,均可以导致肾脏损害,使尿液中蛋白异常增加,导致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久不消失的泡沫。

2. 糖尿病

长期血糖升高可能导致肾小球过滤功能出现障碍,蛋白质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泡沫一般比较小,不容易消失。另外尿液中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也可使尿液张力增高而出现泡沫,这种泡沫一般较大且很快消失,这种属于正常的泡沫。

如果糖友持续出现细密不易消退的泡沫尿,就要引起警惕了,很可能是糖尿病肾病找上门了。

3.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以引起尿液中泡沫增多。一方面,尿道内的炎性分泌物增多,可增加尿液的液体表面张力,引起泡沫尿;另一方面,某些产气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使尿液中产生气泡。

出现泡沫尿,如何治疗?

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可消退的泡沫尿不必担心,改善饮食和作息后一般会自行消失,如果是不易消退的蛋白尿,或者同时出现了浮肿、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高血压等情况时,就要引起警惕,进行检查和治疗了。

早期肾脏病可以通过规范日常生活习惯、饮食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紧张。在饮食方面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低盐低磷低嘌呤饮食,最好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低于3克。多饮水,使24小时尿量达到2000~2500毫升。

还需注重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对已有的肾脏疾病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预防和治疗感染。积极控制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在用药方面要咨询医生,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随便服药,以免对肾脏造成损害,也不要轻易尝试各种“偏方”药丸等,不仅对疾病治疗无益,还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尿液泡泡增多不在意,小伙拖成尿毒症!专家提醒:关注肾脏这些“报警”信号!

吴先生经常被夜尿憋醒

原以为只是肾虚

吃保健品调理一下就好

没想到才过半年

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脚无法走路,眼睛都睁不开了

到医院一查,居然是尿毒症

需要做透析治疗!

医生表示

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

早知道这样,当时就应该来医院看病

“早知道这样,当时就应该来医院看病”。今年30岁的吴先生,昨日刚刚在同济医院肾病内科确诊为慢性肾脏病5期,也就是尿毒症,需要做透析治疗。说起患病经历,吴先生后悔不已。

半年前开始,吴先生半夜睡得正香时,总被一股尿意憋醒,夜尿增多,早上上厕所看见尿里面有很多泡泡。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发现肌酐也高于正常值,体检医生告诉他,这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要到肾病内科做进一步检查。

“能吃能喝,没有什么舒服的,夜尿多估计是肾虚,吃保健品调理一下就好了。”吴先生说,对于医生的提醒,当时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及时去医院就诊,而是从朋友圈里代购了一些护肝、护肾的保健品吃。

渐渐的,吴先生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足有些水肿,起初吴先生以为是生活不规律,常常熬夜,没有休息好,但情况越来越严重,双手双足皮肤肿胀到发亮,手不能握拳,脚无法正常走路,整个头部水肿明显,眼睛都睁不开,这才赶到医院来看病,抽血一检查肌酐值已升至近500umol/L,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肾功能衰竭,需要做透析治疗。

“像吴先生这样的年轻小伙,这两年我遇到的不少。浓茶、高糖分饮料、抽烟、喝酒,熬夜、肥胖这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会直接让我们的肾脏罢工。”同济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徐钢教授说,“不能等到肾脏出了大问题了才开始重视,应该关注肾脏的早期‘报警’信号,如果出现夜间排尿量增多、泡沫尿增多、尿色发红、尿频、尿急、尿痛、不明原因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颜面部、下肢水肿就要尽快到医院肾病专科就诊。

肾病:沉默的杀手

肾虚、肾亏,这两个词语差不多就是大部分人对于肾脏疾病的全部认识了,而且还会觉得肾病是只有中年男人才会得的病。实际上,肾病远远不是以上两个词语就能概括的,它危害的人群也不远只是中年男性……

肾脏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排名11的疾病。全世界有8.5亿人罹患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CKD)每年造成至少240万人死亡,目前是增长最快的第六大死因。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总发病率达10.8%,也就是每十个人中就有一名肾脏病患者,肾脏病发病率逐年递增

慢性肾病的病程隐匿,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出现症状后再去医院时,肾脏的损害已经很严重了,所以肾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不仅是成人,儿童肾脏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不仅是成人,儿童也会遭受肾脏病的折磨。儿童肾脏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成人一样,儿童肾病最开始也没有症状,当小孩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和头发焦枯、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落后等现象时,肾脏的损害常常已经超过了75%。

5岁的杨杨因为感冒导致过敏性紫癜,双腿出现密密麻麻的红疹。杨杨妈妈找到了擅长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湖北省中医院儿科。接诊后刘晓鹰主任医师建议杨杨妈妈给孩子检查一下尿常规,果然孩子的尿常规提示有少许红细胞,杨杨有肾脏损伤的迹象,很可能是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常见病,常会伴腹痛及关节痛,并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的情况,如尿血、蛋白尿等等。是儿童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医生提醒:体检很重要!

徐钢教授建议,

健康人群要遵循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和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每年做一至两次的体检。

而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肿瘤治疗的患者,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肾脏,此类疾病的人群是肾脏病的高发人群。

对于肾脏病患者,更是不能忽视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规律透析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和肾脏疾病一起快乐的生活。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指出,要降低患上肾病的风险,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遵循以下8项黄金法则。

8项黄金法则

1、保持健康的运动

2、控制血糖

3、监测血压

4、保持健康体重

5、保证水份摄取

6、不要吸烟

7、不要定期服用非处方药物

8、定期进行肾脏检查

学龄儿童、没有症状的成年人群或有肾脏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能进行1次以上的尿常规检查,如果发现有蛋白尿、血尿等问题,应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并进行专科治疗、跟踪随访。

今天(3月14日)是世界肾脏日

今年的主题为“全民参与,维护肾康”

(Kidney Health,For Everyone,Everywhere)

要注意保护好你的肾脏哦!

来源:综合湖北省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往期回顾:

经常遇到扭伤,该热敷还是冷敷呢?关键在于这个!

6岁男孩突发脑梗!罪魁祸首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5个最伤鼻子的小动作,很多人5个都有!

目前4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你还不来吗?

肥胖背后的警示:保护肾脏不容忽视!

肥胖也可以得肾病?

答案是:是的

肥胖也可以得肾病

而且发病概率在逐年提高

肥胖引起的肾脏疾病临床上称为肥胖相关性肾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

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肿大

一般伴或不伴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大约10%的肥胖相关性肾病

在6-7年之间会进展到慢性肾衰竭或终末期肾脏病

随着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肥胖相关性肾病在终末期肾病的占比也越来越多

对于肥胖,我们一般用体重指数(简称BMI)来衡量人体的肥胖程度和对健康的影响,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BMI=体重(kg)/身高(m)2。临床上BMI>30kg/m2即为肥胖,我们通常知道,肥胖引起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极高。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诊断需要临床大夫行肾穿刺活检术明确,随着临床肾穿刺活检术开展的越来越熟练,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现也越来越多。1979-2002年的肾穿刺活检病理中,肥胖相关性肾病在继发性肾脏病中的占比仅为0.67%,可在2003-2014年中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占比已经高达4.94%。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原因始于脂肪因子异常,肾小球高滤过,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激活等,出现微量蛋白尿,逐渐进展到大量蛋白尿,若临床干预不佳或发现较晚,约10%-30%的患者可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慢发展至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进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阶段。尤其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减轻体重越来越难,或BMI过高,减肥效果不好患者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发展会更快。

对于轻度的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一般我们通常建议患者减轻体重为主要,吃药辅助降低尿蛋白。减轻体重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大多数患者适用的减重方案为适当运动联合减少食物能量摄入。虽然对于肥胖相关性肾病来讲,减轻体重的速度适当增快对于疾病的治疗也较快,但是盲目增加过多运动量反而会增加横纹肌溶解及低血糖等疾病的风险,进而造成其他继发性肾损害。所以减轻体重仍需要科学减重。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减肥“神药”出世,俗话讲“是药三分毒”,药物确实有一定的副作用概率出现,吃药减轻体重或者减肥手术均要遵医嘱进行。

肥胖相关性肾病也并非说减轻体重就可以好,对于蛋白尿较多患者或已经造成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减轻体重的同时必须联合药物控制尿蛋白或降肌酐,以延缓肾脏的进展。常见的药物有RAAS阻断剂,即常用的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可以减少尿蛋白量,保护肾脏;新型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拮抗剂非奈利酮可以延缓糖尿病伴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的进展。

总之,肥胖患者出现尿泡沫增多或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增加,即入院明确有无肥胖相关性肾病,早发现早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肾内科 赵继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