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新药来了,和老药“他汀”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副主任药师 章小燕
降脂药
一说起“他汀”,很多人都知道它就是降脂药,甚至有人说它是具有“通血管”作用的“神药”。但是,这么好的一类药,也有10%-20%的人服用后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不舒服的表现,导致无法继续服用,或是服用后血脂水平仍然降不下来,那么是否有替代的降脂药物呢?
下面带着这个问题
一起来看看降脂药物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要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含冠心病,脑中风等)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高血脂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病死率上升的首要原因,其病死率高达77%。控制血脂水平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及死亡风险。
血脂正常需要降脂吗?答案是:要由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进行评估。
比如刘阿姨,57岁,血脂水平正常,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年龄大于55岁,肥胖,合并高血压,那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0%,如果将血脂水平再降低一些,可以降低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权衡获益和风险后,医生可能会建议刘阿姨服用降脂药。
常用的降脂药有哪些?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三类,不同的降脂药作用途径不一样。
1、“他汀”类药物
主要是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如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辛伐他汀等;
2、“麦布”类药物
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
3、PCSK9抑制剂
是一类近年新上市的降脂药,主要是增加胆固醇的清除,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叫“瑞百安”),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叫“波立达”)等,为目前降胆固醇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
选择降脂老药“他汀”还是新药PCSK9抑制剂?尽管有了新药,但老药“他汀”类药物仍是目前治疗高血脂的首选药物,只有当服用“他汀”类药物,有明显的不舒服无法继续服用,或是降脂疗效不满意时,医生会建议选择其它类别的降脂药物,如“麦布”类,PCSK9抑制剂,或者二者联合用药。
那么,相比“他汀”,新药PCSK9抑制剂在疗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有什么不同呢?
降脂药分类
“他汀”类
PCSK9抑制剂
降脂疗效
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1天1次,胆固醇水平下降约50%
常用剂量胆固醇水平可下降50%-70%
使用方法
每天口服1次
每2周,或者每个月皮下注射1次,在大腿、腹部或上臂皮下注射
使用期间注意
1、用药期间如有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压痛、无力,尤其是伴不适或发热,应停药并及时就诊;
2、可引起肝酶异常,定期抽血监测肝功能
用药期间可引起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背痛、关节痛和注射部位反应等,如使用期间出现不适可咨询医师或药师。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黄作君 副主任药师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哪种降胆固醇更好?医生总结优缺点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和脑血管闭塞事件的已知危险因素。因此,抑制胆固醇合成疗法在治疗和预防这两种疾病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汀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
世界范围内规定了各种类型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普伐他市场上常见的他汀类药物类型。
这些他汀类药物中的每一种对脂质特征都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比较两种他汀类药物,一起分析这两种他汀类药物的优缺点吧
1、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胆固醇水平,是高胆固醇或心脏病患者常见的首选治疗方法。
阿托伐他汀的优点:
(1)降低“坏”胆固醇(LDL)和甘油三酯(脂肪),并提高那些通过饮食和运动难以做到这一点的人的“好”胆固醇(HDL)。
(2)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如果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或有吸烟史。
(3)它是最强的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之一。
(4)立普妥(阿托伐他汀)是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患者的不错选择。
(5)它可作为仿制药使用,并可与其他降胆固醇药物联合使用。
阿托伐他汀的缺点:
(1)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阿托伐他汀)会导致消化问题、血糖问题、肌肉酸痛和僵硬、肌肉损伤、肾脏损伤或肝脏损伤。如果出现这些问题,有些人需要停止服用该药。
(2)如果你是女性、65岁或以上,或者每天喝两杯以上的酒精饮料,服用一种以上的胆固醇药物,或者患有肝病、肾病或糖尿病,那么你出现这些副作用的风险更高.
(3)服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时,吃葡萄柚或喝葡萄柚汁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瑞舒伐他汀是改善胆固醇最有效的他汀类药物之一。
瑞舒伐他汀的优点:
(1)当饮食和运动不够时,它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首选药物。
(2)减缓血管中脂肪沉积物的堆积,也称为动脉硬化。
(3)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坏”胆固醇方面的作用最强。
(4)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如果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或有吸烟史。
瑞舒伐他汀的缺点:
(1)如果你是女性、65岁或以上、每天饮酒或服用一种以上的胆固醇药物,则更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2)患有肝病、肾病或糖尿病的人也更有可能出现瑞舒伐他汀的副作用。
(3)如果你怀孕了,使用瑞舒伐他汀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会伤害胎儿。
早晚温差大,提防“心梗”找上门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设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受气候因素影响“心梗”的患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对50岁以上、患高血压及抽烟史的男性朋友,要特别小心“心梗”来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立娟主任医师指出,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症状时,千万不要强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八大危险因素知多少
记者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痛中心获悉,最近医院连续收治了15例突发心梗患者,这些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发病除了跟基础病有关外,还和最近早晚温差大有关。
哪些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陈立娟主任医师介绍,冠心病有八大危险因素即 “5 3”——五种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三种不可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
据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是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就冠心病而言,有高血压的病人其病患的发生率是没有高血压病人的5-6倍;血脂异常同样不能忽视,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增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患了糖尿病就等同于患了冠心病,糖尿病的代谢异常也会引发冠心病;吸烟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等心脏危机事件;肥胖是冠心病的导火索,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吃高脂高热量食物,久而久之体重逐渐超标而肥胖,容易患上冠心病。
性别、年龄以及家族遗传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女性受雌激素的保护,较男性而言,发作冠心病相对少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但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如果双亲被明确诊断了冠心病,那么子女冠心病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另外还和家庭遗传有关,这是不可改变的一种因素。
熬夜、压力大是猝死主要诱因
长时间的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而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最多,等家人发现再就业为时已晚。”陈立娟主任医师介绍。
据悉,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中青年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等,都是猝死的诱因。身体经常处于超负荷疲劳运转的状态,或情绪过于紧张时,更易诱发“心梗”。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需要引起警觉。
抓住救治黄金时间 发生胸痛要尽早就医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120分钟内是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发病后60分钟内血管开通最佳。
为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治疗,就不能忽视“心梗”发作前的蛛丝马迹。其实,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或多或少都有过心绞痛症状,当时不留意,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后演变为心梗。尤其是对50岁以上、患高血压及抽烟史的男性朋友,要特别小心“心梗”找上门。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尤其在劳累、运动后加重的情况,千万不要强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整理:健康报通讯员 崔玉艳
记者 程守勤
知识链接:
家有心梗病人
健康管理做好这8点
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研究员 王玉林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陪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的朋友去医院看急诊。朋友拿出一个厚厚的病历夹,端坐在医生诊查桌旁,跟医生讲述病史:“今天晚餐约1小时后,我突感左侧胸痛,像刺痛,有点牵扯痛,持续大概8分钟左右,现在已无明显痛感,其他没有什么不适。为防万一,我还是来请您看看。6年前由于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经抢救后成功复苏,并安装了心脏支架。最近一次心电图检查,是3个月前体检做的,无特殊变化,资料都在这。现在每天按时吃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立普妥各一片。”
医生听后,大大地称赞朋友和家人,说他们的病案资料整理得非常好,从第一次抢救资料到最后体检的心电图,摆放井然有序,病史描述清晰,警惕性也高。“要是所有病人都像你一样就好了!既能节省医生问诊时间,又能为危重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医生说完,马上量血压、开单做心电图,抽血查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结果出来,与之前对比无特殊变化,医生嘱咐有不适随时来诊。朋友开心回家了。
确实,家有曾患过心肌梗塞的病人,家庭成员和病人多多少少会有些心理阴影,担心复发,担心并发症,更担心猝死。那么,我们怎么进行心梗病人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和病情管理呢?下面几点很重要:
1 严格遵医用药。
心梗患者一般都需长期规律用药,病人和家属需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并按时按量服用,切忌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2 改善生活方式。
摒弃不良嗜好,戒烟限酒少刺激、睡眠充足不熬夜,保持饮食平衡,食物清淡多纤维,多吃水果蔬菜。
3 保持良好情绪。
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积极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
4 规避诱发因素。
切忌从事剧烈活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防止便秘,避免过度劳累,适时增减衣服。
5 掌握紧急自救知识。
当出现胸痛、晕厥、大汗等症状时,病人应立即就地休息,并解开领带皮带,保持室内通风,安抚病人,稳定情绪,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出现心脏骤停,立即心肺复苏。边急救边联系急救车送医。
6 适度体育锻炼。
根据自己的情况坚持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且持之以恒。
7 定期监测心电。
备个血压计,有不适时,及时测量血压和心率,必要时可备掌上心电监护仪。
8 建立病历档案。
从初次发病资料到最近就诊资料有序保存,与诊疗卡、医保卡、门诊病历本等放置到一起,如果发病,时间就是生命。舍去手忙脚乱找东西,医生也更容易了解情况,尽快做出处置。
9 及时复诊随诊。
根据医生嘱咐,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血压、心肌酶、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螺旋CT或冠脉造影等。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看医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因为起病急而重,可瞬间猝死。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后,家庭的病情观察与健康管理对病人的预后和康复至关重要。只有在战略上藐视疾病,在战术上重视疾病,才能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
编辑:王建影 管仲瑶
审核: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