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王先生的沉痛教训:肥胖诱发静脉曲张,你还敢忽视吗?
王先生今年 38 岁,来就诊说道:“以前,特别爱吃油炸食品和甜食,蔬菜水果基本不碰,大概从去年开始,酸胀感特别强烈。到后来,小腿上开始出现一些弯弯曲曲的青筋,不仅难看,还时不时地疼。”
一检查,确诊为静脉曲张。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因肥胖而陷入静脉曲张困扰的患者。为什么说静脉曲张”陷阱“近在咫尺?
肥胖是导致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体重超标,下肢得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的血管就像水管,静脉里的瓣膜就像阀门,本来是保证血液单向流动的,可在高压下,血液倒流,静脉就慢慢扩张、迂曲,形成了静脉曲张。
肥胖导致的脂肪堆积
不仅增加了重量,还会压迫周围血管,阻碍血液回流。大量的脂肪组织不仅增加体重,还会压迫周围血管。
同时,体内的代谢紊乱也会影响静脉壁的健康。
为了治疗静脉曲张,我王先生也没少遭罪。不仅要改变饮食习惯,每天吃那些清淡的蔬菜、粗粮,还要强迫自己运动。一开始,跑几步就气喘吁吁,走一会儿腿就疼得不行。穿弹力袜也不舒服,紧紧的,难受极了。
好在慢慢的有了好转的迹象。
再次来复诊时,感慨的说到:“我特别后悔当初没有重视肥胖问题。”
肥胖问题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外貌形象,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问题等的发病风险大幅增加。
以上内容或综合患者口述,或临床症状经验所得。在此提醒,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候,最好到专业的医院进行科学诊疗,以免自误,从而耽误治疗最佳时间!
突然脸大膀子粗,不一定是肥胖也可能是上腔静脉综合征
扬子晚报网5月9日讯(通讯员 马兆敏 于备备 记者 成沫)突然脸大膀子粗,不是发福不是肥胖,有可能是上腔静脉综合征。近日,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就收治了这样一位患者,在介入技术的精准治疗下,这名长期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摆脱了肢体肿胀之苦。
患者术前(左)、术后(右)对比
今年61岁的郑女士因慢性肾衰竭已规律透析11年,上个月中旬,她感到自己右上肢明显肿胀,比以往粗了两倍,面颈部也浮肿了,郑女士慌了,便来到江都人民医院就诊。肾内科主任王维平经查后初步考虑其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收入介入与血管外科。
经进一步查体,明确了郑女士“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上腔静脉是连接头部、颈部与上肢静脉血流回心的重要通道,一旦出现狭窄或阻塞,导致脸部和手臂浮肿,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手臂溃烂。”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郝国强介绍。“一方面要维持患者透析的通路,另一方面要消除上肢和脸部的浮肿,治疗需要另辟蹊径,即通过介入的方式,解除患者上腔静脉的梗阻。”
4月下旬,江都人医介入与血管外科为患者开展手术,造影显示右侧颈内静脉下端闭塞,医护人员通过导丝“穿针引线”,成功在梗阻处释放球囊,让闭塞的上腔静脉重新恢复血流。
术后的效果立竿见影,郑女士手臂、脸部浮肿的症状明显好转,透析正常进行,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医生告诉记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在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瘘侧肢体肿胀。该介入技术在临床的开展与推广,不仅改善了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症状,也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血液透析通路,让更多尿毒症患者获益。
校对 王菲
肥胖患者静脉曲张,办法总比困难多
陈阿婆静脉曲张20余年,现步行去市场买菜回家后常感觉下肢酸胀明显,同时伴有小腿沉重乏力、轻度水肿,卧床休息或肢体抬高后明显减轻,夜间常有小腿肌肉抽搐现象。同小区的另一阿伯比陈阿婆大十来岁,也是静脉曲张多年未治疗,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皮炎发痒才去医院治疗(如下图)。
陈阿婆也不希望自己的静脉曲张发展成老烂腿,则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就诊。因陈阿婆肥胖,大腿段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位置较深,无法直接打针硬化治疗,则先行小腿的曲张静脉打针硬化治疗(如下图)。
第二天再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逆行穿刺右大腿根部的大隐静脉插管,造影显示右大隐静脉扩张反流,造影剂经大腿根部直接反流至膝关节,则给予插管注入泡沫硬化剂硬化治疗(如下图)。
如下为动态视频
插管硬化治疗后陈阿婆立即穿弹力袜步行,第二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