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感冒,她的肝上长出13cm“大脓包”!这个常见病要警惕
48岁的市民黄女士(化名)
在连续高烧8天后,
发现问题竟然出在自己的肝脏上
——一个巨型肝脓肿!
01
“大脓包”直径达13厘米,
约占肝脏三分之一!
“刚开始就是感冒了,但是吃了药没得啥效果。”
在出现发烧、乏力等症状时,黄女士也曾服用一些感冒药,但是症状却依旧持续。在连续高烧、寒颤8天后,她这才去到就近的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
而检查的结果,让她和家人都大吃一惊——肝脏左外叶竟然长出了一个肝脓肿,直径达到13cm,差不多已经是1/3个肝脏的大小。
而此时的黄女士,感染症状已经非常严重。经过内科治疗无效后,她被转送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外科切除的方式治疗,得以康复出院。
▲左肝外叶巨大肝脓肿(红圈),右肝散在小脓肿
02
感冒会引发肝脓肿?
罪魁祸首还有这个常见病!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肝胆胰外科「王明博士」介绍到,肝脓肿是由微生物侵入肝并在其中繁殖,从而导致的肝脏占位性、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
据目前研究结果表明,患有糖尿病或胆道结石的人群最为高发,此外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也可引起肝脓肿。
但上文中的黄女士,以上所有高发诱因她都没有,怎么就长出了个巨大肝脓肿呢?
王明博士讲到,也真的就是“赶巧”了。他表示,肝脓肿还有一个相较罕见的诱因同样值得关注——感冒。
感冒可能继发细菌性感染,黄女士的肝脏又有基础疾病——脂肪肝,在机体抵抗力不佳的情况下,病原菌在肝内繁殖,发生肝脓肿。
王明博士提醒:持续的发热、肝区疼痛等为肝脓肿的常见表现,而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
因此,在持续出现以上问题时应尽快到医院排查,避免诊治延误。
03
脂肪肝正严重威胁国人健康!
早期诊断可“逆转”
说到脂肪肝,在生活中简直太常见了。也正因如此,许多人对脂肪肝也就并不重视,甚至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隐患。
王明博士介绍到,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毁“身”、伤“心”、还致癌!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而肥胖、酒精、快速减肥、营养不良、糖尿病、药物等是目前认为与脂肪肝形成相关的高风险因素。
王明博士表示,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脂肪肝呢?一套“保肝法则”分享给大家↓
“减”掉肝脏脂肪
体重超标者,特别是BMI指数大于30的人,建议在6-12月内有意识地降低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MI18.5-22.9)可以减轻脂肪肝程度和改善肝功能。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
把脂肪肝“吃”回去
一方面控制摄入的热量,一方面优化饮食结构。
控制摄入的热量,除了少吃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少吃坚果类和蛋类之外,三餐别太饱,微微饿的感觉是对身体很好的。
没有其他原发病的患者可以试着每天吃两餐,加一餐水果,坚持三个月,就会改变进餐习惯,有利于肝脏减脂。
此外,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谷物、高纤维蔬菜,多吃绿色蔬菜,既能补充营养,饱腹感强,也能减少身体代谢负担。
● 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应低热卡、低脂肪和高纤维素饮食;
● 高脂血症患者应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勤做运动,全身受益
每天坚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45岁以后,要保证每天半小时的运动,以心率加快、微微出汗为宜,比如游泳、跑步、快走、乒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要坚持循序渐进,从小到大,加强体内的脂肪消耗,而不是短时间的剧烈运动。
定期体检,掌握健康情况
推荐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脂肪肝通过普通的腹部彩超筛查即可发现。
及时治疗原发病
有些脂肪肝可能是由于原发病而诱发的脂肪肝,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所以,想要控制脂肪肝,应该及时去除病因及诱因,治疗原发病。
脂肪肝没那么可怕
但你也不能放任不管
应该怎么做
相信聪明的你都清楚了吧~
快和小康妹儿一起下定决心
排除脂肪肝这颗“定时炸弹”!
受访医生▼
采写/编辑|豆豆
制图丨junru yun
图|123rf等;动图来自SOOGIF
监制|清清
审核|蓝岚
屁股上长的疙瘩和脓包,到底是什么?不是痔疮哦!
在所有身体部位中,屁股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那个,同时也是最吃苦耐劳的那个,经常需要承担各种累活和脏活。
长期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不出意外肯定就会出意外,例如有的屁股会开始长“小疙瘩,甚至还伴随瘙痒、疼痛等不适。
又痒又热:毛囊炎
毛囊炎是一种毛囊感染大多由细菌(葡萄球菌属)感染所致,它最爱出现在受潮和摩擦的部位。
好巧不巧,屁股刚好符合上述条件。
通常来说炎热的天气和久坐挤压,都是诱发屁屁毛囊炎的重要原因。
另外,那些未经过充分消毒的热水浴池、水滑道和恒温泳池也是常见的致病菌温床。接触后,可能在1至2天后出现“热水浴缸毛囊炎”。
轻度的毛囊炎,会出现单个或者连片的红色小疙瘩,伴随皮肤瘙痒感、灼热感;
严重的会发展成疖,出现有触痛的大脓包,脓肿破裂流出的液体会有一定的感染性,所以千万别乱挤。
【防治小贴士】
轻微毛囊炎可以通过局部清洁和使用抗菌软膏来缓解,比如红霉素、莫匹罗星;真菌性毛囊炎则可外用二硫化硒洗剂、酮康唑乳膏;轻微的疖,可用温水热敷,流脓时要及脓肿过大建议时消毒,避免扩大感染;
挤压毛囊炎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留下疤痕,因此要避免用手去挤。如果脓包较大或疼痛明显,建议就医处理;
日常避免过度摩擦压迫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
奇痒无比:湿疹湿疹也叫特应性皮炎,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剧烈的瘙痒,同时还会让皮肤成片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严重时导致裂纹和脱屑。
湿疹让人比较痛苦的是——防不胜防。
温度或湿度变化了、压力大了、受到衣服摩擦刺激、食物过敏等等……都可能引发或加重病情。
而且它还会同一个地方反复出现,发作了也不能挠,因为一旦挠破患处,就容易导致感染。
【防治小贴士】
瘙痒是湿疹患者最痛苦的症状。避免抓挠,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日常注意用乳液、凡士林或植物油保持皮肤湿润;
天气变化时,注意皮肤保护。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避免冷热刺激皮肤;
避免洗澡时水温过高、剧烈运动,高温容易加重病情;
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避免羊毛、化纤等易刺激材质;
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传染性强:股癣
股癣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皮肤癣。
它的典型表现是环状皮疹,初期会形成连片红斑或鳞状脱屑;后期会发展成丘疹或水泡,伴随瘙痒症状。
股癣虽然常见于臀部位置,但也会蔓延到会阴、肛周,男性患者甚至还会波及到生殖器。
由于真菌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这几类人更容易中招:
喜欢穿紧身裤、肥胖易出汗人群
直接接触股癣患者以及间接接触感染物品的人
本身有手足癣(脚气)的患者
这里提醒大家,得了股癣千万不能拖,不然感染持续扩大就可能发展成全身范围的体癣。
【防治小贴士】
轻度股癣可使用抗真菌药膏,如含有咪康唑或克霉唑成分的药膏,早晚涂抹患处,坚持2~4周。如涂抹无效,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坚持用药一段时间,防止真菌残留引发复发;
瘙痒时切勿用手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导致二次感染。可以用凉水清洗缓解不适;
选择透气的吸湿性好的衣物,特别是在潮湿或炎热的天气里;
清洁衣物、床单,防止真菌传播给家人或再次感染自己。
除了上述建议外,保护屁屁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不要久坐!
久坐不仅让屁股难以“呼吸”,还会导致屁屁变黑、死臀综合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为了保持屁股光滑白嫩,一定一定不能久坐。
小伙臀部长脓包,切开发现藏着一缕毛,久坐人群小心
武汉晚报3月14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程馨玉 陈梦圆)男子臀部长出一颗痘痘,半年未能痊愈。直到前往医院检查,才发现脓包中竟然藏着一缕手指长的毛发。
30岁的李先生是一家企业的员工,平时多半是坐在电脑前办公。最近半年来,李先生总感觉不适,发现臀部接近尾椎骨的地方长出了一个小痘痘,很快就长成一个大脓包,又肿又痛,还有脓液流出。以为是上火长了火疖子,位置太尴尬,不想就医,他便买了些药膏涂抹。擦药后,脓包果然变小,不再疼痛,但是硬疙瘩一直没有完全消失。最近一段时间,李先生频繁加班,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接近10个小时。不到一周,李先生骶尾部的脓包又迅速变大,比以前更严重。疼痛难忍之下,李先生赶紧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观察后初步判断,并非单纯的化脓感染性包块。超声检查发现,脓包中有一条粗线一样的强回声影像。医生判断,李先生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少见的疾病——藏毛窦,并且发生了化脓感染。果然,手术中,医生切开脓包,取出一缕一指长的毛发。
据该院超声诊断科夏建国主任介绍,藏毛窦是骶尾部臀裂处(屁股沟)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里面一般藏有毛发。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内成为异物,一旦继发细菌感染,即可形成慢性感染或脓肿。此外,还有一部分藏毛窦是先天性,这样的患者往往还伴有脊柱裂。
夏建国解释,这一疾病多与久坐导致尾骨区压力增高,毛发向内生长有关。在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中不少士兵因长时间乘坐颠簸的吉普车患上此病,因此这一疾病又被称为“吉普车病”。该病多在20岁-30岁发病,患者几乎都是男性,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以往多见于白人,黄种人较为罕见。不过随着久坐人群的增多,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夏建国主任提醒,肥胖和毛发浓密者要避免久坐不动,尽量减少骶尾部皮肤的压力和摩擦。如发现骶尾部脓肿时,不要轻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由于毛发的存在,藏毛窦很容易反复发作,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编辑: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