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引起胃酸(肥胖引起胃酸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

肥胖会增加胃酸过多的风险,管理胃酸过多,要这几步!

许多人在饭后经常感到食道和口腔中有酸水回流,伴随着口中的苦涩感,这种不适的体验其实是一种胃部疾病的信号,被医学界称为胃酸反流性胃炎。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胃酸反流的原因和机制。

胃酸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饮食因素: 不当的饮食习惯,比如频繁摄入高淀粉类食品、含糖量高的食物和辣味食品,能激发胃部黏膜,进而导致胃酸的过量产生。此外,过度饮食、快速大量食用食物、摄入大量油炸或刺激性食品也是导致胃酸分泌增多的常见原因。

生活和心理因素: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心理压力、情绪波动、过度吸烟,以及环境或心理状态的急剧变化,都有可能刺激胃部产生更多胃酸。

药物影响: 有些药物,例如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和某些降压药,可能会促进胃酸的分泌。

其他潜在因素: 肥胖或怀孕等状态也可能对胃酸的产生产生影响,增加胃酸的分泌。

胃酸过多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其中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预防和改善的关键。对于药物引起的情况,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调整。

胃酸过多怎么办?1. 饮食调整:关注营养与平衡

优选食物:建议选择低脂肪、低糖的食物。避免高脂、甜食,因它们可能增加胃酸分泌。

调味品限制:减少辣椒、咖啡、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的摄入,以降低胃酸产生。

消化易食物:优先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确保肉类充分煮熟,蔬菜避免半生不熟。

酒精和咖啡:严格禁止饮用,它们对胃黏膜的刺激可能加剧溃疡。

碱性食品:以含碱食品为主,如面食、乳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帮助中和胃酸。

进餐习惯:定时进食,尽量避免过量。饥饿时可适量吃些点心,避免胃痛。

2. 日常穿着:避免过紧衣物

紧身衣裤和过紧的腰带可能增加胃部压力,导致胃液逆流。

  1. 保持体温:防寒是关键

寒冷天气可能诱发胃部不适。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应注意保暖,避免胃部血管痉挛。

4. 食疗建议:胡萝卜与小米粥

红萝卜是碱性食物,生吃有助于中和胃酸。

小米粥,熬制时注意保留营养成分,对胃酸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5. 体重管理:维持健康体重

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定期进行适量运动,促进消化。

6. 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管理工作和生活压力,避免神经紧张引起的胃部问题。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

提醒胃酸反流的人,这4种食物很可能会加重不适,你吃了吗?

你是否经常在饭后感到一股灼热的酸液涌上喉咙,仿佛整个食道都被火焰灼烧?胃酸反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实则可能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然而,你知道吗?有些食物正是加剧这一不适的“幕后黑手”。今天,我们就来揭露那些很可能让你的胃酸反流症状雪上加霜的四种食物。你是否已经不自觉地踏入了这个“雷区”?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面纱,为你的胃部健康保驾护航!

辛辣诱惑,胃酸反流的隐形“加速器”

对于许多热爱美食的人来说,辛辣食物无疑是一大诱惑。然而,当这份辛辣遇上胃酸反流,就可能变成一场难以言说的“灾难”。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如同一个个小火苗,在口腔中跳跃,刺激着味蕾,却也悄然点燃了胃部的“火焰”。

对于胃酸反流患者而言,辛辣食物中的刺激性成分会加剧胃酸的分泌,使得原本就脆弱的胃黏膜更加不堪重负。这不仅会加剧烧心和胸痛的症状,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消化问题。因此,尽管辛辣食物的美味难以抗拒,但胃酸反流患者仍需保持警惕,尽量避免食用辣椒、芥末、咖喱等高辣度的调味品和食材。

此外,一些看似不辣或微辣的辛辣食物,如生姜、大蒜等,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刺激性成分。这些成分在烹饪过程中可能释放到食物中,从而间接影响胃部健康。因此,胃酸反流患者在选择食材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成分表,确保所选食物不会加重胃部不适。

辛辣食物虽美味诱人,但对于胃酸反流患者来说,却可能是加剧症状的“隐形杀手”。为了守护胃部健康,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方式。

油腻食物:胃酸反流的隐形“加速器”

在探讨胃酸反流的饮食禁忌时,油腻食物无疑是绕不开的“重灾区”。它们不仅难以消化,还会显著加重胃部的消化负担,成为胃酸反流的隐形“加速器”。

油腻食物之所以对胃酸反流患者不友好,关键在于其高脂肪含量。脂肪在胃中的消化速度相对较慢,会延长胃的排空时间。这意味着,当胃内充满未消化的油腻食物时,胃酸的分泌量会相应增加,以试图加速消化过程。然而,这种努力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胃酸对胃壁和食道的刺激,导致胃酸反流症状加剧。

此外,油腻食物还常常伴随着高热量和辛辣调料的使用,这些因素同样不利于胃酸反流患者的健康。高热量食物容易增加体重,而肥胖又是胃酸反流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辛辣调料则可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酸分泌增多,进一步加重胃酸反流症状。

因此,对于胃酸反流患者而言,油腻食物应当被列入“黑名单”。这包括但不限于油炸食品、烧烤、煎制食品、肥肉以及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尽量选择清淡、低脂的饮食,如蔬菜、水果、瘦肉和鱼类等,以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缓解胃酸反流症状。

酸性果实,胃酸分泌的加速器

柑橘类水果及某些果蔬中的酸性成分,如同胃酸分泌的“加速器”,刺激胃黏膜产生更多胃酸。这些多余的胃酸无处安放,极易逆流而上,引起强烈的烧心感。因此,享受水果的同时,胃酸反流者需有选择性地避开这些“酸性炸弹”。

提神饮品,胃部健康的隐形威胁

咖啡、浓茶及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和可可碱,是提神醒脑的好帮手,却也是胃部健康的隐形威胁。它们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胃酸分泌,同时影响胃部的正常收缩与排空,为胃酸反流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对于胃酸反流者来说,这些提神饮品或许需要暂时退场。

综上所述,胃酸反流患者需对以上四种食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为胃部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胃反酸别喝粥

很多人以为反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实际上,这可能是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本期壹点问医,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彭传亮为大家详解胃食管反流的防治。

肥胖的人更容易

发生胃食管反流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彭传亮介绍,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不会反流进入食管。但由于某种原因,当食管抗反流的机制逐渐减弱或丧失时,反流就成为一种常态,并产生相应症状,这就形成了胃食管反流疾病。

“反酸、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彭传亮表示,医生和患者容易被这些症状迷惑,从而导致误诊。

胃食管反流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为10%-20%,有资料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12.5%。

“虽然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比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老龄化,胃食管反流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彭传亮表示,“大量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吸烟、饮酒,喝碳酸饮料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食管防御机制下降。”

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这是因为超重会增加腹压,并使食管下括约肌紧张度降低。据研究,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点,胃食管反流风险增加30%,只要体重减轻10%,就能明显改善反流症状。

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并诱发食管癌变

胃食管反流听起来不是什么大病,但危害不小,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彭传亮介绍,糜烂性食管炎会导致呕血和黑便,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食管炎反复发作,则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吞咽困难。

“更可怕的是,长此以往,还会引发食管腺癌。”彭传亮提醒,如果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

其中,胃镜检查对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及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反流的疾病(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食管反流监测包括24h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pH监测等,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食管测压则是评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及预测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粥等流质食物

会对病情“雪上加霜”

彭传亮介绍,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是所有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轻症患者完全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来有效缓解甚至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作。”彭传亮表示。

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对胃黏膜有明显刺激的食物,辛辣刺激、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均可增加胃酸分泌,引起反流增加,包括葱蒜、辣椒、奶油蛋糕、巧克力、浓咖啡、浓茶、膨化食品等。同时,红薯、年糕、元宵、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会延缓胃排空速度,增加反流机会,也容易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

很多人都认为粥是养胃食物,对此,彭传亮提醒,作为流质食物,粥对胃的刺激性较小,胃病患者可在发病的急性期经常喝粥。然而,对部分容易烧心、反酸的胃食管返流患者来说,喝粥却有些“雪上加霜”。

“流质食物更容易导致反流,产生反酸的感觉。对于反流患者,我们不太建议进食过多流质食物,应该进食半流质或固体食物,以免伤及食道。”彭传亮表示。

吸烟、饮酒都会造成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加剧,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情,因此患病后应注意戒烟限酒。

胃食管反流的情况也受重力的影响,平卧位时易出现反流情况,立位则不会,因此应该多保持立位或坐位。此外,还要注意餐后不宜立即躺下,夜间睡眠时保持床枕抬高,使头部高于脚部的高度。

抑酸类药物只是对症治疗

停药后易反复

“对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控制症状。”彭传亮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促动力药物和黏膜保护剂三种。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包括两类,一类是h2受体阻滞剂,另一类是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促动力药物常用的有胃复安、吗丁啉、莫沙必利等。

黏膜保护剂主要是局部作用制剂,能通过黏附在食管黏膜表面提供物理屏障,对胃酸有温和的缓冲作用,但不影响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常用的药物包括硫糖铝、铝碳酸镁咀嚼片等。

如果刚开始服药治疗就感觉效果不明显,通过检查,确定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如果刚开始效果不错,服用一段时间效果欠佳,说明疾病出现进展,需要在医生建议下,加大药物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抑酸类药物只是对症治疗,减轻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抗反流机制减退的作用,停药后容易反复。因此,即使症状明显好转,仍需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维持。

近年来手术指征

变得更加宽松

手术治疗是目前胸外科医生比较提倡的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通过手术在腹部打几个匙孔样切口,将食管裂孔缩缝,保留腹段食管长度,从而加强抗反流作用。创伤较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能出院。

以前医疗界认为只有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无效、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以及出现了食管裂孔疝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这是因为以前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胸或开腹,大切口小手术,创伤较大。”彭传亮表示,随着技术进步,近几年手术指征变得更加宽松。“长期口服药物甚至出现食管裂孔疝等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均可考虑手术。”彭传亮说。

不过,做完手术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胃食管反流病腹腔镜手术后有可能复发,所以最重要的是去除复发原因,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必要时采用药物干预。

为了预防胃食管反流,彭传亮建议,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很多患者不舒服就自己买药吃,结果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果长期得不到合理规范化的诊治,还可能发展成严重的食管狭窄,甚至诱发食管癌。(记者陈晓丽)

来源: 齐鲁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