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这组“三件套”正在摧毁你的身体!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有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经超过1个亿,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总是绕不开肥胖和超重这两个问题:为什么超重、肥胖总是和糖尿病一起出现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版权库图片
为什么超重、肥胖人群
更容易得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和肥胖是一对“亲密伙伴”,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腹型肥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水平不够导致的。
而肥胖更容易导致的是2型的糖尿病,这是因为肥胖会导致身体内的代谢发生紊乱,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即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当它不能有效工作时,血糖就容易升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版权库图片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以及平衡等起重要的作用。
当能量摄入过多,脂肪组织超过肝脏的储存最大量,多余能量以脂肪酸形式被释放入血,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FFA)增多,多余的脂质在肝脏中沉积,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形成脂肪肝。
正常情况下,肝脏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5%,当含有的脂肪超过肝脏重量的10%即是脂肪肝,超过10%~25%时称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则为重度脂肪肝。
版权库图片
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对脂肪肝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胰岛素升高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肝脏内脂蛋白合成不足或合成障碍时,肝细胞内的脂肪便不能被及时运出肝脏。
当我们的身体中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受损的情况时,脂肪肝就容易找上门。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胰岛素就会像“疯狂加油工”一样,拼命往肝脏里塞脂肪,还把分解脂肪的“清洁工”给赶走了。更要命的是,肝脏这个“快递站”如果罢工(脂蛋白合成出问题),肝细胞里的脂肪就会像快递积压一样越堆越多,最后把肝细胞撑得“喘不过气”,就造成了肝功能的损害。
肝脏功能发生异常时,更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从而又加重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危害
1.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和肥胖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二者并存时,风险更是大大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在这类人群中也更为常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2. 影响肾脏功能
糖尿病本身就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肥胖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肾脏需要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而高血糖和肥胖状态下的代谢紊乱会使肾脏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问题,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3. 降低生活质量
肥胖会引发很多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抑郁症、骨关节疾病、脂肪肝等,使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降糖用药都受到影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
1. 生活方式干预
注意饮食控制: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的摄入。合理分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糖尿病患者尤其要讲究进餐顺序,先菜和肉,后吃主食,对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版权库图片
2. 坚持适量运动锻炼
坚持适量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与肥胖都非常重要。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且要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不仅可帮助消耗热量,减轻体重,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建议肥胖患者要先选择游泳、划船等运动方式,减少对关节的损伤。
图片来源于“39健康网”
3. 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难以控制体重和血糖的患者,则需要药物治疗。例如,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同时对血糖控制也有一定作用,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恒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利司那肽)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停药后会引起体重反弹,所以在用药的同时,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是保持体重的关键。
4. 定期体检
对于肥胖人群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体检非常重要。包括测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糖脂代谢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肥胖与糖尿病、脂肪肝关系密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与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健康河南
肥胖是哪些疾病的高危因素,如何科学瘦身,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人的体重总要维持在一个标准范围,才能够拥有健康的一个体魄,因此保持一个健康体重特别重要。
一、肥胖是哪些疾病的高危因素?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重大慢性病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80%。研究表明,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意味着超重肥胖人群已经过半,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将超过70%。
肥胖不仅是“胖”,更是一种慢性病状态。大量研究已证实,肥胖会显著增加以下疾病的患病风险:
疾病类型
高风险机制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房颤等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肿瘤
与13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包括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IARC, WHO)
脂肪肝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呼吸系统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慢阻肺加重
骨关节疾病
膝关节、髋关节负担增加,易患骨关节炎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慢性肾病(CKD)
生殖系统障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男性性功能减退
二、常用肥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肥胖不等于单纯体重重,更关键的是体脂分布。常见指标及意义如下:
指标
正常范围(参考)
含义与临床意义
BMI(体质指数)
18.5–23.9 kg/m²(中国标准)
最常用指标,但不能区分肌肉与脂肪
腰围
男性<90cm,女性<85cm
腹型肥胖,与代谢疾病密切相关
腰臀比(WHR)
男<0.9,女<0.85
反映内脏脂肪累积程度
体脂率(BF%)
男<25%,女<30%
直接评估肥胖程度,最准确指标之一
内脏脂肪指数(VAI)
需通过BIA或MRI测量
内脏脂肪高→胰岛素抵抗、炎症水平高
腹型肥胖(即使BMI正常)也是重大健康风险。
三、除了体重超标,身体还有哪些“减重信号”?
以下临床表现常提示代谢异常型肥胖,即使体重并不重也要重视减重管理:
1. 实验室指标
- 空腹血糖 ≥ 5.6 mmol/L 或 OGTT异常
- 空腹胰岛素升高(>15 μU/mL)
- 甘油三酯↑、HDL-C↓
- ALT或GGT轻度升高(提示脂肪肝)
2. 临床症状/体征
- 劳力耐受下降、疲乏
- 睡觉打鼾、白天嗜睡(提示OSA)
- 月经紊乱或不孕(女性)
- 血压轻度升高(>130/85 mmHg)
- 脸部或颈后皮肤颜色变深、粗糙(提示胰岛素抵抗)
3. 影像学表现
- B超提示脂肪肝
- CT或MRI提示腹内脂肪厚度增加
四、如何科学减肥,保持健康体重?
1. 保持健康体重的理念,吃动平衡维持能量平衡。
2. 定期测量体重指数,维持健康体重。
3. 通过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4. 合理饮食要做到摄入适量,食物多样化,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5. 合理运动,科学运动,坚持“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6. 超重肥胖者应坚持长期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
7. 儿童青少年应该从小养成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的习惯。
8. 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宜活动。
9. 提倡安全减重,运动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受伤,充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重。
作者:李照
插图:背后闪光
排版:封水
肥胖:它才是祛湿“王中王”,2个黄金搭档,体重噌噌掉
大家好,我是中医陈松。
干了二十多年门诊,明显感觉现在来减肥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人说自己喝了荷叶茶、吃了决明子,为啥体重还是纹丝不动?
其实啊,减肥先祛湿没错,但用对药更关键。
今天给大家讲一对被忽视的祛湿搭档,比荷叶决明子更适合脾虚湿重的人。
说到祛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茯苓、薏米,但今天要讲的是白术 泽泻
这两味药搭配,堪称祛湿界的“组合拳”:
白术:专补脾胃阳气,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抽走。
脾虚的人舌苔总是厚腻、大便粘马桶,白术能从根本上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泽泻:擅长利水泄浊,把身体里停滞的废水直接排出体外。
很多人下肢水肿、肚子胀,泽泻能让这些多余的水分从小便走,减轻身体负担。
两味药一补一泄,白术把脾胃阳气提起来,泽泻把废水排出去,特别适合那种“喝水都胖”、身上肉软塌塌的痰湿型肥胖。
三种常见的脾虚湿重表现
1. 脾虚湿困型
最典型的就是肚子大、腿软没力气。
吃一点就胃胀,大便不成形,早上起来眼皮肿,舌苔白厚腻,说话有气无力。
这种人往往不爱运动,越不动湿气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2. 湿浊阻滞型
除了胖,还容易头晕、嗓子有痰,脸上和头发油得厉害,皮肤爱长湿疹。
大便粘马桶冲不掉,小便颜色黄,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心里烦躁。
3. 水湿内停型
全身水肿明显,尤其是小腿一按一个坑,肚子胀得像气球,月经期间下肢水肿加重。
舌头边上有齿痕,嘴唇颜色淡,冬天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的。
门诊案例
去年接诊了一位42岁的张先生,身高175cm,体重180斤,肚子大得像怀孕6个月。
他说自己每天要喝3大杯奶茶,爱吃油炸食品,最近体检出脂肪肝,走路稍微快点就喘气,晚上睡觉鼾声如雷,早上起来嘴里又苦又粘,大便3天一次,特别粘马桶。
看他舌苔黄厚腻,脉滑,这是典型的湿浊阻滞 脾虚。
调理:先清热利湿排浊,再健脾固本。
开方思路:
急性期(前2周):白术、泽泻、茵陈、栀子、茯苓
白术健脾,泽泻、茯苓利水,茵陈和栀子清肝胆湿热,解决他口苦、大便粘的问题。
巩固期(2周后):减栀子、茵陈,加党参、
党参补脾气,陈皮理气化痰,炒薏米加强祛湿,防止湿气反复。
生活建议:
每天用白术 泽泻煮水代茶饮,上午喝效果最好。
晚饭减半,戒掉奶茶和油炸食品,多吃冬瓜、丝瓜等利水蔬菜。
每天快走30分钟,出点微汗帮助排湿。
调理效果:
第1周,张先生说大便通畅了,每天一次,肚子没那么胀了;
1个月后,体重减了12斤,晚上睡觉鼾声明显变小,嘴里不苦了;
坚持调了3个月,体重降到155斤,肚子平了很多,脂肪肝指标也改善了。
为啥白术 泽泻更适合多数人?
荷叶、决明子偏寒凉,适合热性体质,但现在多数人肥胖是因为脾虚,脾胃本身就怕冷,用寒凉药容易伤脾,越喝越虚。
白术和泽泻不一样,白术性温,能温脾胃阳气,泽泻虽然利水但不伤正气,两者搭配就像给脾胃“边打扫边加固”,适合大多数湿重的人。
最后提醒大家:
中医减肥讲究辨证,同样是湿重,有人偏热有人偏寒,有人兼脾虚有人兼血瘀。
这几年用白术泽泻搭配调好了不少痰湿胖的患者,其实减肥真没那么复杂,把脾胃功能调好了,水湿排干净了,体重自然会跟着降。
与其盲目喝减肥茶,不如先把身体调理好,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