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暴瘦,先别急着高兴,或是身体在“求救”,4种病要重点关注
老刘今年60岁,4月中旬开始,突然消瘦,一个月几乎瘦了40斤,5月底觉得胸闷气短,会咳嗽,产生不适症状一周后到医院检查,结果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
“为什么会这么突然?”老刘不解,自己出现咳嗽后,已经尽可能快地到医院检查了,为什么一查就是癌症,癌症晚期。
对此,医生解释,其实4月体重减轻已经是癌症信号,只是老刘并没有重视,一直拖到有明显症状才来检查,自然也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人的体重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它除了受到饮食、喝水的影响外,还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制约:①人体排泄、排汗、内分泌(激素水平)、呼吸等生命活动;②病原体感染、食物中毒等疾病导致人体腹泻或呕吐,女性月经时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水肿,这些特殊情况也会影响体重;③当人体摄入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托吡酯、降糖药(二甲双胍、胰岛素、阿卡波糖等),这些药物也会分别对体重造成增减效果。
体重是当代人十分重视的形象标准,也是医学上的健康指标,有时候不明原因的突然暴瘦,或许是疾病信号,需要警惕,其中,4种疾病需要重点关注。
1、甲亢
临床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的老年甲亢患者只会有消瘦特征,而不会表现出大脖子(甲状腺肿大)、食欲振奋、烦躁和突眼等典型症状。
甲亢使得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的分解代谢旺盛,因此患者表面上可能会表现出食欲大增的情况,但由于此时体内的营养成分消耗过多,因而即便大量进食,体重也会明显下降。
2、慢性消化道疾病
慢性肝病、胃炎、肠炎、胃溃疡等疾病会导致人体消化能力降低,对食物的吸收出现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营养缺乏,甚至是营养不良,而出现体重暴降的情况。
患者除了食欲不振,还可能伴随着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也可能会有恶心呕吐、腹痛、内出血等表现。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就是“3多1少”,1少指的是就是莫名消瘦,体重减少,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患者体内血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还可能伴随着多食、多尿、多饮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合并四肢麻木、视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等。
4、癌症
肿瘤的生长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人体短时间内体重暴降。
医学界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过一项由牛津大学学者主导的研究,该研究证实表明,体重突然减轻的同时伴有一些临床特征或体征以及血液检测指标异常,则提示患癌症可能性大。
·体重突然降低的男性若同时伴随10类病症,包括胸部症状、腹部肿块、咯血、吞咽困难、食欲不振、腹痛、黄疸、淋巴结疾病、非心源性胸痛、缺铁性贫血等,则患癌可能性较大。
·体重突然降低的女性若同时伴有11种临床症状或体征,包括腹痛、食欲不振、背痛、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淋巴结病和静脉血栓栓塞,则患癌的可能性较大。
体重是生命的物质重量,它的变化代表着生命受到人体内部和自然环境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往小了说关乎健康,往大了说是和生存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大家最好保持一个健康体重。
三、体重过轻过重都不好,如何维持健康体重?不只是体重过轻可能带来健康隐患之外,体重过重也容易招来疾病。由于生活安逸、缺乏运动、营养过剩、暴饮暴食等多种风险的综合,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肥胖 。而肥胖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医学研究也证实肥胖和多种癌症之间关系密切。
所以,总结一句话:过瘦过胖都不好!那么,体重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
世界卫生组织考虑身高和体重两个要素推导出了一个公式,让人们可以快速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处于健康范围,它就是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公式:“BMI=体重(kg)÷身高(m)²”,举例:小刘体重50kg,身高1.8m,那他的BMI指数为50÷1.8²,即15.4。
中国18-64岁年龄段的成年人BMI正常应该保持在18.5-23.9,65岁以上老人BMI理应保持在20-26.9。小刘的体质指数15.4,在18.5以下,属于体重过低。如果一个人BMI指数在24-28之间则是过重,超过28属于肥胖范畴,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除了BMI指数,健康体重的指标还可以参考体脂率和腰围。其中,建议成年男性体脂率保持在10-20%,女性体脂率保持在15-25%为佳。男性腰围建议保持在85厘米以下,女性则是80厘米。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本身体重过大,有的人体重过轻,有的人体脂率太低,有的人腰围过粗,这些条件都决定了个人改变体重的针对性是不一样的。健康体重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上述的BMI、体脂率、腰围的健康标准,彼此对比,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
同时要注意,不管是体重问题,还是体脂率和腰围,一个人的身材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骨骼和肌肉都已经固化,只能通过适当有效的运动、合理健康的饮食、规律性的作息习惯等等全方位地缓慢调节。切勿为了短时间的成效采取过于剧烈的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总结:人们以往提起体重,大多会联想到身材、审美,很少有人会想到体重的变化有可能暗示了身体的病变,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很多遗憾,希望人们能够从中借鉴,学会了解健康体重的“科学密码”,这样生活中既可以注意自查,也可以通过保持健康体重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参考资料:
[1]《突然消瘦不一定是减肥成功!体重下降可能与这5个因素有关》.开放科学.2020-08-28
[2]《如果有一天爸妈突然消瘦,一定要让他警惕这6种病》.生命时报.2019-12-18
[3]《BMI 高就一定要减肥?!健康体重的真相你一定要知道!》.广西疾控.2022-06-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杭州19岁女孩突然恶心呕吐,一是查竟尿毒症!医生:这些情况别不重视
无力、疲劳、恶心
很多人都以为是自己体质弱
不幸的是
19岁的芳芳(化名)
却因为忽略了身体发出的种种警报
结果一进医院就查出了尿毒症
19岁女生突然恶心呕吐
一查竟是尿毒症
芳芳(化名)今年刚刚19岁,高三毕业,长得乖巧白净。可是她从小体弱多病,是大家眼中的“林妹妹”。特别是上了高中后,她总觉得全身没力气,爬个楼梯都觉得累得不行。高二开始,她跑步都跑不动,家里人认为是她体质弱,直接给她体育课打了个长期假条。
因为有一副“林妹妹”的身体,芳芳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求学,也没有去工作,一直在家里休息。然而,大半年过去了,她的身体丝毫未见起色,反倒愈发严重。
今年1月开始,胃口一直不太好的芳芳,一吃饭便想呕吐,全身无力,整天卧床,昏昏欲睡,没精打采。
没过多久,芳芳呕吐得更厉害了。这下慌了神的爸妈,这才带着芳芳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院,从急诊辗转到了肾内科。
“怎么才来啊。”听完了芳芳的种种症状,肾内科高婵主治医师顿时感到一丝不妙。在她的门诊里,碰到不少这样的患者,凭经验觉得,此病非同小可。
赶紧进行血液和尿液的检查,结果出来,肌酐1200μmol/L!诊断结果显示,芳芳的病是慢性肾炎发展的尿毒症。
经过治疗后,芳芳的病情得到了稳定,但是等待她的是终生血液透析,直至有合适的肾源进行肾移植……
五年不体检
37岁IT男患上尿毒症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高婵医生刚刚确诊了一名37岁的年轻尿毒症患者——胡先生(化名)。诊断结果让高婵也感到无比遗憾,“要是早点来看就好了!”
胡先生平时在一家民营公司工作,工作繁忙,觉得自己年轻,不会有什么问题,足足五年没有做体检。
其实,五年前的一次体检,胡先生发现血压有些偏高,但是因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没当回事,没有定期监测血压,更没有去医院明确高血压的原因。
直到半个月前,胡先生发现自己全身乏力不适,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检查,发现血压超高,收缩压有200多mmHg!血肌酐报了危急值,经过进一步转肾内科检查,才发现原来他的肾脏出了严重问题,已经发展成了“尿毒症”。
高婵医生说,胡先生的高血压其实是肾功能不全继发的,如果五年前胡先生能够对自己的血压多上点心,也许就能发现他的肾脏疾病,早期干预,或许就能避免发展成为尿毒症。
不要对身体迷之自信
尿毒症也会盯上年轻人
以往的印象中,尿毒症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的专利,为什么年纪轻轻也会患上这种病?高婵医生说:其实相对来说中老年人比较重视体检,这类人群反而能较早地发现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年轻人读书时期基本上零体检,哪怕工作后也常常仗着年轻,不重视体检,反而成了危险群体。
事实上,通过常规体检,在尿常规和肾功能的检查上,就能发现大部分的肾脏病变。
高婵表示,一检查就查出是肾衰竭、尿毒症的病人不是个例。由于肾病早期比较隐匿,常无特异性症状,要知道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而且当一部分肾单位生病的时候,健存的肾单位还会代偿功能,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因此当早期肾功能损害时,人们往往很难察觉。当人们出现夜尿增多、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甚至头晕头痛、严重高血压等情况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肾脏损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发现就是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了。
留意肾脏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
如何发现,肾脏在求救?高婵医生说,除了看体检指标,其实肾脏病变是可以寻到蛛丝马迹的。
1
夜尿增多
健康人夜间排尿一般不会超过2次,总量一般少于700ml,排除失眠、临睡前大量饮水或进食利尿食物等因素,如果出现频繁起夜,一定要注意到医院去检查。
2
尿液改变
小便后一定要留意下尿的性状和颜色,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的,排尿以后的泡沫通常会很快消失,如果尿中泡沫增多,且久不消失,或者出现尿色改变,尽快排除肾脏疾病的可能。
3
不明高血压
如果年轻人发现有高血压,且没有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就要怀疑是继发性高血压,有可能就存在肾性高血压。
4
水肿
出现尿蛋白大量流失或者水负荷过高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水肿的情况,如果没有心脏或肝脏的其他问题,就要警惕是不是肾脏出了问题。
5
疲倦乏力,胃口不佳
大多数患者在肾功能不全的时候会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好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呕吐、头晕、心慌,这些症状可能会由很多疾病导致,其中不可忽视的也有肾病的可能。
通讯员 李煦 记者 柴悦颖
来源: 杭州日报
腹型肥胖人群暴饮暴食要当心
医生正在对患者问诊。
医院供图
武汉晚报讯(记者李丽 通讯员周珊)一日6杯奶茶配各式重口味小吃,女子患上胃食管反流症,连尿都变成“茶色”。消化专家提醒:腹型肥胖人群暴饮暴食后更易发病,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禁嘴并及时就医,以免引起食管、贲门损伤,甚至诱发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24岁的董佳颖(化名)是位美食达人,每到休假她便寻觅大街小巷品尝各类美食。上周末,董女士与好友相约到长沙某知名美食街尝鲜,糖油粑粑、麻辣仔鸡、口味虾、特色臭豆腐等重口味小吃不断,还一口气买了拿铁、鲜奶等6种口味的奶茶,边逛街边吃喝直到凌晨返汉。
“原本指望过个惬意的周末,结果却吃了大苦头!”次日醒来,董女士便感觉口干舌燥,反酸烧心,毫无食欲,想是玩得太累休息不够,谁知喝杯白开水后竟全部吐了出来,解出的小便也是茶褐色的。害怕之下,她赶紧请假来到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看病。
经详细询问病史、病情,并完善检查,董女士被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正常情况下,食管有一道完整的抗反流防御机制。接诊专家谢伶俐主任表示,患者本身属于腹型肥胖体型,腹压长期过高,猛然进食大量重口味、辛辣刺激性食物,加上熬夜、休息不足便会导致这道自然的防御屏障功能失衡;同时,超量饮用含咖啡因、高甜高糖高脂等成分的奶茶又易引起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综合影响下,董女士便突发了胃食管反流病,其出现的茶褐色尿液正是大量饮用奶茶形成的尿液沉积。
考虑患者发病急、症状典型,谢伶俐建议她立即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护胃、抑制胃酸等对症药物治疗,并反复叮嘱要加强运动、控制体重,不适随诊,定期复查。
美食好吃、奶茶好喝,均要适可而止。谢伶俐提醒,奶茶富含茶叶成分,短期大量饮用会让人过度亢奋、体力消耗,导致失眠;另外,它含有高糖、咖啡、脂肪等,也易导致胆固醇升高、肥胖,引起胃食管返流病。因此,她建议日常饮用奶茶以每次不超过200ml为宜。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体脂体重超标尤其腹型肥胖等人群,应清淡饮食,用餐半小时后可适当运动促进消化。一旦早起刷牙出现恶心、干呕,烧心、口苦、反酸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胃食管返流致病的可能。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