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竟对神经重症救治有这些影响!做好体重管理,穿上“隐形救生衣”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佛山市中医院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
脑卒中、颅脑损伤
老年骨折伴脑血管病等
危重疾病“赛跑”
然而,一个常被忽视的
“隐形杀手”——肥胖
却可能让这场赛跑变得异常艰难
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今年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做好体重管理,对神经重症患者的救治有何重要作用?我院NICU苏懿主治中医师和大家聊聊。
⭐️
案例引入
2024年,NICU曾收治一名体重约280斤的脑出血患者。其体形肥胖导致气管插管、呼吸机撤机困难,并发深静脉血栓。医护团队通过科学体位管理、精准药物剂量调整及营养干预等,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最终助其脱离险境,进一步康复。
苏懿表示:“NICU目前有持续生命监护、神经多模态监测以及多元化的治疗措施,在医护技的密切配合下,技术与细节的精准操作都是每一次抢救成功的关键,而体重管理,则是这场胜利中不可或缺的‘隐形救生衣’。”
肥胖如何加剧神经重症患者的风险?
据悉, NICU收治的多为急性脑卒中、重型颅脑损伤、高龄术后或伴严重并发症等患者。他们往往意识状态改变、多器官功能受损、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复杂多变,需要24小时动态生命体征监测及神经多模态监测,昏迷患者需定期翻身、吸痰。肥胖患者因体重大,更易发生压疮和深静脉血栓,不但如此,还会加剧以下风险:
⚠️气道管理风险大
肥胖患者的颈部脂肪软组织肥厚,往往容易导致气道狭窄,甚至是困难气道,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康复期撤机拔管等方面难度倍增。而神经外科肥胖患者术后出现呼吸抑制时,需依赖精准的呼吸机参数调节和气道湿化护理,否则可能因缺氧加重脑损伤。
⚠️药物代谢异常
脂肪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清除有显著影响。例如,一些脂溶性药物在肥胖者体内可能会更多地分布于脂肪组织,从而降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和生物利用度;肥胖患者使用镇静剂时易蓄积,可能延长苏醒时间,干扰神经功能评估。
⚠️“多米诺效应”并发症
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这些慢性病又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神经重症患者若合并这些疾病,在急性期及危重时,脑水肿、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将显著上升,在应激状态下血压、血糖的不稳定将使疾病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急性重症和慢性疾病相互影响,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状态,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体重管理,需从预防到治疗全周期干预
01 未病先防:科普宣教,降低脑卒中风险
为普及体重管理等健康知识,我院脑病科近年积极通过健康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从生活、饮食、作息、运动多方面向大众传授健康生活理念,提升科学体重管理意识,以帮助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病,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卒中发生率。
开展社区科普培训
02 既病防变:多科协作,改善预后
神经重症患者往往伴随多系统病变,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往往涉及多学科协作。针对复杂危重患者,NICU在医院医务科的支持下,联合神经外科、麻醉科、骨科、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其中也为肥胖患者给予针对性营养调整及康复方案,从而改善预后。
MDT多学科会诊
03 瘥后防复:康复随访,打破“恶性循环”
神经重症患者在渡过危险期后,将进入长时间的康复锻炼期,而肥胖患者常因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康复“偷懒”,甚至出现体重反弹、功能衰退。对康复转出患者,NICU也会通过物理治疗、营养支持、随访宣教等,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体重管理及健康生活意识,逐步恢复患者肌肉量,助其生活进入良性循环,从而降低再入院风险。
NICU医务人员对转出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宣教
医护康一体化超声精准评估患者状态
苏懿指出,体重管理应融入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对于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干预比抢救更有价值。从个人生活习惯的树立到国家政策支持,唯有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让更多生命远离“不可承受之重”。
(点击文字链接进入挂号页面)
文:丘富程
图: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病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分享
点收藏
科普|“中国第一胖”减重超300斤!哪些肥胖患者适用胃切除手术?
日前,“中国第一胖”半年体重狂减超300斤相关话题冲上热搜。33岁的小伙体重在半年之内由718.8斤减到400斤以下,堪称“奇迹”。
据悉,去年11月,这位名叫宇宙的超级肥胖症患者因在绝食多天后晕倒被送往中日友好医院,十几名医护人员协作15分钟,才将体重超700斤的他转送到病房。
据中日友好医院相关专家介绍,体重超大的肥胖患者,需要进行代谢减重手术,但手术的前提是体重减到500斤以下、改善呼吸功能、血氧达到95以上。此前由于太胖,宇宙的血氧饱和度只有40至50。
宇宙自称增重到700多斤只用了两三年时间,他一天吃三到五顿,每顿能吃25个包子!
为了帮助他控制体重,医院的营养师与运动康复师相互配合,为他量身定做了减重方案。入院后,宇宙几乎每天都能瘦6到10斤;第55天,他的体重终于降到了500斤以下。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杜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宇宙的案例确实不多见,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主任孟化在学术会上分享过这个案例。
“类似这种超级肥胖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需要全方位地管理。”杜磊表示,“我们也是遇到过500多斤的,这种情况,患者往往心肺功能比较差,手术风险较高。所以一般不是即刻手术,而是通过药物、中医、饮食,先把体重减一部分,再择期手术。这还需要家属有很强的决心和配合度。”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在第十人民医院肥胖诊治中心看到,前来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也不乏体重400多斤的“大胖子”。这些患者往往食欲超级旺盛,前来就医大部分是因为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
杜磊介绍称,这些患者在服用GLP-1类药物后,基本都能把体重降一部分,达到可以实施减重代谢手术的门槛。“至于术前非手术方式减重多少后可以手术,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个体化的方案。”他说道。
所谓的减重代谢手术为外科手术,被广泛接受的减重代谢手术包括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Roux-en-Y胃旁路术(RYGB)和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近年来,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及胃袖状切除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已被有关国际减重组织认定为减重代谢外科标准化术式。
在宇宙的案例中,医生为他实施了袖状胃切除术,切除了约70%的胃,以帮助他控制对食物的需求。医生还专门定制了超加长的腹腔镜手术器械。
杜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正规医院对减重代谢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把控。根据《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对于BMI≥32.5的病人,强烈推荐行减重代谢手术;27.5≤BMI<32.5可导致发生多种肥胖相关合并症以及原有合并症加重,多项研究结果明确表明,减重代谢手术对于该类肥胖病人在稳定控制体重及改善与缓解肥胖相关合并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然而,第一财经记者在相关肥胖诊治中心也观察到,一些年轻女士前来咨询专家体重相关问题时,也对胃切除术表现出兴趣,还有一些年轻问诊者的诊疗记录显示已经在韩国接受过相关的手术,并称“因国内医院不让做,才去国外做”。
对此,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减重代谢手术指征对BMI是有严格要求的,须为重度肥胖或者可导致发生与肥胖相关多种合并症的。”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肥胖与类风湿关节炎
肥胖与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有研究显示肥胖会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也可能干扰治疗效果。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控制好体重十分必要。
NO.1
肥胖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关系
1. 增加RA发病风险
脂肪组织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TNF-α、IL-6、瘦素等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加剧机体炎症状态,可能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而脂肪细胞产生的脂肪素可能打破免疫平衡,激活自身免疫反应。
2. 加重RA疾病活动度
有研究显示,伴有肥胖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拥有更高的疾病活动度(如DAS28评分),更多的关节肿胀数及压痛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也更高。
3. 降低治疗疗效
有研究显示,伴有肥胖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的疗效可能较差,因而需更高的给药剂量或更频繁给药次数。
4. 加速关节损伤
肥胖可以增加机械负荷,使患者关节负担加重,可加速关节结构破坏,尤其对膝、髋等大关节的影响更为明显。
5. 合并症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肥胖本身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因此,伴有肥胖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风险更大。
NO.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控制体重的必要性
首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控制好体重有助于降低疾病活动度,进而减轻整体炎症状态,延缓病情进展。其次,拥有合理体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生物制剂等治疗药物的反应性更好。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重减轻后,关节负重减轻,关节结构损伤风险也随之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减少。
NO.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
1. 饮食调整
参照抗炎饮食模式,推荐地中海饮食,即以富含ω-3脂肪酸(鱼类、亚麻籽)、抗氧化剂(深色蔬菜、浆果)、全谷物、橄榄油为主,限制进食糖、饱和脂肪(红肉、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等摄入,并根据BMI控制每日热量。
2. 运动干预
推荐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快走等,以及关节肌肉灵活性训练运动,如瑜伽、太极等。
3. 行为心理强化
推荐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设定体重控制目标,以渐进式减重为原则,每日记录饮食、运动及体重变化,同时强化心理建设,树立减重的信念及信心。
4. 多学科协作
在风湿科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以外,可咨询营养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减重方案,定期随访调整。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