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天牛幼虫
我发现天牛幼虫的脚很奇怪:前面部分为圆球状,最末一部分为细针状,长度只有1毫米。而且因为身体肥胖甚至无法够到支面来支撑身体,根本无法用来爬行。
爸爸说:天牛的幼虫有另外一种爬行器官,它可以仰面或腹部朝下行走,这是一种长在背部的爬行器官,它取代了胸部毫无力量的足。
如果天牛幼虫想前进,就要鼓起背部和腹部。由于洞壁表面粗糙,它可以把前半身固定在窄小的通道壁上,然后收缩后半身提上前,再鼓起后半身,支撑着洞壁,前半身缩小的同时,尽可能伸长身体,然后再把前半身鼓起来,再将后半身拖上来,这样就能在洞里前进了。
但是,它能在洞壁中行动自如,在光滑的桌面上却寸步难行。
有意思的是,天牛有一对复眼,可这敏锐的眼睛在幼虫身上却不见雏形——幼虫没有眼睛!此外,天牛幼虫一点儿听力也没有,在没有任何声音的树干中生活,听觉当然也没有用处。
一文带您了解双钩异翅长蠹
双钩异翅长蠹又称“细长蠹虫”,属长蠹科异翅长蠹属,是一种严重危害木材、竹材、藤材及其制品(含人造板、包装材料、家具等)的钻蛀性害虫,被我国列为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主多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一、形态特征
双钩异翅长蠹成虫呈圆柱形,赤褐色。头部黑色,具细粒状突起,头额前端横向隆起,头背中央有一条纵向脊线。触角10节,前胸背板前缘呈弧状凹入,两侧各有1个较大的齿状突起,鞘翅刻点清晰,条状排列,有光泽。幼虫乳白色,体肥胖,体壁多皱,12节,蛹体长7至10毫米。
二、生物学特性
双钩异翅长蠹为钻蛀性害虫,几乎终生在木材等寄主的内部生活,仅在成虫交尾、产卵时在外部活动。一年可以发生2到3代,以老熟幼虫或成虫在寄主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代成虫最早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完成一代需要约100天。部分幼虫期延长,以老熟幼虫越冬,最后一批成虫期延至3月中下旬和第三代越冬代成虫期重叠。因此,全年都能见到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成虫,冬季也有成虫活动,无冬眠现象。
三、传播途径
双钩异翅长蠹成虫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通过成虫爬行和迁飞作短距离的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为调运木材、竹材、藤材及其制品、运输工具等传带。
四、危害
双钩异翅长蠹寄主广,钻蛀能力强,食性杂,既可危害活立木,也可危害木材及制品,甚至可蛀穿玻璃密封胶。蛀孔多圆形,里面轻则蛀呈许多洞,重则蛀孔呈蜂窝状,仅剩一层纸样外壳,一触即破,使木材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幼虫坑道大多数沿木材的纵向伸展、弯曲,并且相互交错,可长达30厘米,直径为6毫米左右。坑道中充满粉状的排泄物,蛀入深度可达5至7厘米。
五、防治措施
(一)加强对双钩异翅长蠹喜食的寄主植株和木材的检查,可利用斯氏线虫A24品系2龄感染期幼虫防治双钩异翅长蠹。
(二)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水浸木材的方法,水浸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三)在疫情发生区,对建筑用材可采用5%硼酚合剂浸泡40至160分钟进行保护性处理,或在93摄氏度的条件下烘烤染虫材料10至20分钟。
(四)对堆放木箱有可能感染疫情的地方,包括其中所有物品、墙壁、柱、地面及天面,用敌敌畏500倍稀释液全面喷雾,每10年一次,连续3次。
(五)对木材(含原木、锯材)、竹材采用溴甲烷或磷化铝熏蒸处理,木制品(含家具、人造板等)厚度在2至3cm的,采用热处理(烘房温度65至67摄氏度,相对湿度80%)2小时以上。
(六)对于有疫情的木质包装箱、垫木等应作销毁处理。
六、海关检疫检验方法
(一)表面检查:检查木材、竹材、藤材或其制品、包装材料以及运输工具的表面是否有活虫爬行或死虫附着,观察其外表是否有蛀孔和蛀屑。对带皮的木材应剥开树皮观察是否有蛀孔和蛀屑。
(二)剖材检查:(1)对可疑的或发现蛀孔和蛀屑的木材要用锯和刀进行剖材检查,检查是否有成虫、幼虫或蛹。观察是否有与材料纵向平行的幼虫取食坑道,常见数条坑道并列或相互交错,坑道内充满粉末。(2)对藤料可根据其韧性作初步判断,被害藤料的韧性受影响,极易折断,据此可发现蛀孔及虫体。(3)对藤、柳制品作击拍检查:在平地上铺一层白塑料布,击拍样品,使隐藏的虫体落在白塑料布上,再用毛刷、指形管收集。
(三)饲养观察:将发现的幼虫连同被害的寄主一起放入养虫箱内,恒温(20至30℃)下饲养观察,待成虫羽化后作进一步鉴定。
图为双钩异翅长蠹。供图:昆明海关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孟慧(天津海关)
小虫子或成大产业 养殖业饲料新
来源:新华网
密密麻麻的黑水虻幼虫在变质面包、腐烂芒果或西葫芦上蠕动进食——这是加拿大温哥华郊外一间仓库里的日常景象。不过,这可不是一处垃圾堆,而是专门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的昆虫农场。
这间仓库是加拿大恩特拉饲料公司的“车间”,里面10个一组码放的大号铝罐里全部是公司养殖的黑水虻幼虫。这些幼虫吃胖后,会被烤熟、晾干、打包或榨干油,然后碾成棕色粉末,作为饲料出售。
这家昆虫农场虽然规模不大,却得到美国嘉吉公司、瑞士比勒集团等大企业投资。路透社13日评论,昆虫农场的兴起足以显示,全球食品加工巨头正不遗余力寻找有利可图的蛋白质替代来源。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及中产阶级日益庞大,过去40年来人均肉类消费增长50%,引发蛋白质供给紧缺的担忧。畜牧业通常以谷物和大豆为饲料,水产养殖业则以捕捞业副产品喂食。然而,这些传统饲料受制于气候变化或环保压力,难以满足产量日益增长的养殖业需求。昆虫农场的兴起有望填补这一缺口。
目前,北美和欧洲几家昆虫农场的产品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业的饲料添加。如果大规模运用于养殖业,昆虫饲料仍需接受更严格监管。嘉吉公司战略和技术专家贝诺伊特·安蒂克尔说:“鱼本来也吃一些野生虫子,以昆虫充当部分饲料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接受。”(袁原)【新华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