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调与肥胖症管理
来源:重庆晚报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环境中,内分泌失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这一现象往往源自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它们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体内各种激素的精细平衡。其中,胰岛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关键激素的失衡尤为关键,它们不仅调控着能量代谢、脂肪储存与消耗,还影响着食欲控制和身体组成。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或敏感性下降时,身体更容易将摄入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非有效利用,这是导致腹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型肥胖的重要原因。同时,性激素如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失衡也可能影响脂肪分布,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女性体内脂肪向腹部聚集,而雄激素过多则常见于男性型肥胖中。面对内分泌失调诱发的肥胖症,采取综合性的健康管理策略至关重要。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消费,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负担。其次,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激素的自然节律,减少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过量分泌,这对于控制体重尤为重要。再者,适量的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不仅能直接消耗热量,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同时调节激素水平,如提升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肌肉生长与脂肪减少。
一、内分泌失调基础知识:内分泌失调,这一生理现象的复杂性远超其字面所表达的范畴。它不仅仅是激素水平的简单波动,更是身体内部环境稳定与失衡的微妙较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未曾直接感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运作,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默默调控着我们的身体机能。当外界环境的压力持续累积,如工作生活的双重重压、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这些无形的“毒素”悄然间侵扰着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使得原本精密调控的激素平衡被打破。同时,遗传因素作为内在的“定时炸弹”,也可能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此外,一些特定的疾病,如垂体瘤、甲状腺疾病等,更是直接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引发更为严重的内分泌失调。具体到体重管理方面,内分泌失调的影响尤为显著。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例,这一病症不仅会导致患者感到疲惫无力、情绪低落,更重要的是,它显著降低了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使得能量消耗大幅减少。这意味着,即使患者保持与以往相同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体重也可能不受控制地增加。而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更是让身体在利用血糖时陷入困境,多余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只能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的问题。因此,面对内分泌失调带来的体重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多个方面入手,同时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原发疾病,以恢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从而有效管理体重,维护身心健康。
二、肥胖症与内分泌失调的相互作用:这个恶性循环不仅深刻影响着个体的生理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肥胖症患者常常因体重问题而遭受社会偏见和歧视,导致自尊心受损,情绪低落,甚至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又会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加剧内分泌失调的状况。此外,肥胖与内分泌失调之间的关联还体现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上。肥胖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变化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内分泌失调状态密切相关。长期而言,这将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因此,打破肥胖与内分泌失调之间的恶性循环,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这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增长、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及提供心理支持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减轻肥胖带来的健康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三、内分泌失调与肥胖症的管理策略: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均衡饮食意味着摄入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身体获取所有必需的营养素,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入。适量运动则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同时运动还能释放压力,改善心情,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充足睡眠同样关键,因为睡眠是身体恢复和激素调节的重要时期,缺乏睡眠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加剧内分泌失调和肥胖问题。药物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药物,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恢复甲状腺激素水平至正常范围,从而改善新陈代谢,减轻体重。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心理干预在内分泌失调与肥胖症管理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因情绪波动而引发的暴饮暴食等不健康行为。同时,心理干预还能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对于严重肥胖伴内分泌失调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但手术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内分泌失调类型及严重程度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手术治疗后仍需继续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维持减重效果和内分泌系统的稳定。
四、预防与监测:在内分泌失调与肥胖症的预防与监测领域,专业性的实践至关重要。预防方面,需强调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基于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定制的饮食与运动方案。同时,普及内分泌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不良生活方式的警觉性,如长期熬夜、高压力工作等,都可能加剧内分泌失调风险。监测方面,应定期进行内分泌功能评估,包括血液检查以测定激素水平,以及身体测量如BMI、腰围等,以追踪体重变化及体脂分布。此外,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如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更精准地预测肥胖及内分泌失调风险,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在探讨内分泌失调与肥胖症管理的旅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及其对健康的深远影响。通过科学的认知、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我们能够有效管理并改善这一状况。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分泌失调与肥胖症的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让我们携手努力,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采取行动,共同迎接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内分泌健康与肥胖症预防的宣传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治肥胖,先扶阳,成功率90%
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身材走样这么简单,其根源在于内分泌失调与气血紊乱。气血紊乱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要消除肥胖难题,调气血、内调是关键。
为何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与气血紊乱呢?主要有四大原因:
不良饮食:长期大量吃油炸类、蛋糕等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加重代谢负担,干扰内分泌分泌,破坏代谢平衡。还会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引发气血紊乱,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堆积,造成肥胖。
缺乏运动与久坐不动:现代人工作多久坐,身体活动少,肌肉锻炼不足,基础代谢率降低,消耗能量减少,多余能量变脂肪储存。同时,运动量少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干扰内分泌正常功能,形成肥胖恶性循环。
长期熬夜与作息不规律:熬夜打乱生物钟,干扰内分泌节律,使甲状腺、胰岛素等内分泌,分泌失衡,影响脂肪分解消耗。还会损伤肝脏等脏腑,影响气血生成与运行,导致气血紊乱,致胖。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常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皮质醇等分泌增加,导致食欲大增,偏爱高热量食物,影响脂肪分布和代谢,还会造成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加重肥胖。
肥胖的本质是综合性紊乱,饮食、运动、作息、精神压力分别从不同方面导致脾胃失调、气血瘀滞、内分泌紊乱,可概括为身体代谢和气血 “紊乱停滞”。
消除肥胖,关键在于疏通气血,恢复身体正常代谢和气血运行。
这里有个中翳调理方法:用丹参 5 川芎 5 益母草 3 泽兰 3 煮水喝,先喝 10 天,有效就再喝 20 天,对多数因内分泌失调.和气皿紊乱导致的肥胖有改善作用。
其中,“丹参 川芎” 活皿化瘀、养皿行.气,改善血液循环,为正常代谢提供良好气血环境;“益母草 泽兰” 利水消肿、祛.瘀调经,消除水肿,缓解肥胖症状。
为提升效果,可根据不同情况对方子进行加减:
- 若有不良饮食行为,加山楂 3、鸡内金 2,助于消食健脾,改善脾胃失调。
- 若是缺乏运动与久坐不动,加葛根 3、桑寄生 3,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基础代谢率。
- 若长期熬夜与作息不规律,加酸枣仁 3、百合 3,宁心安.神,恢复内分泌节律。
- 若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加柴胡 3、合欢皮 3,疏肝解郁,改善肥胖。
*注:如果对于自身情况拿不准的话,可以jia裙问我,不要盲目用方。
沉浸式减肥治疗②|想有效减肥?弄清肥胖类型是成功第一步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胖了”要减肥,但“胖了”与“肥胖症”却是不同的。“胖了”只是感官上的一种模糊概念,而“肥胖症”就属于一种疾病。医学上将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在28以上,就称之为“肥胖症”,需要进行治疗。网络上各种流行的减肥方法,常常让人难以分辨,究竟什么真是有效?什么又是“智商税”?
佛山传媒记者就深度体验三甲医院的肥胖症治疗,推出沉浸式减肥治疗系列。
第二期,为大家揭秘三甲医院的减肥方案。
要治疗肥胖症,主要先搞清楚肥胖的类型。主要有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内分泌失调性肥胖、特殊类型肥胖、肌肉肥大性肥胖等。
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导致脂肪堆积在体内所致。常见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的人群。
2、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的肥胖,常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3、内分泌失调性肥胖
内分泌失调性肥胖是由于激素紊乱导致的肥胖,常见于女性,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等症状。
4、特殊类型肥胖
特殊类型肥胖是指某一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常见于青少年,其形成原因多考虑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5、肌肉肥大性肥胖
肌肉肥大性肥胖是指由于肌肉组织的增大,导致脂肪堆积在体内所致的肥胖,常见于运动员。该类型肥胖的人群通常不伴有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四肢较细,但腰腹部较大、臀部较大等特征。
经过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魏爱生辩证,记者属于单纯性肥胖,存在脾虚、痰湿内蕴。治疗方案主要健脾、补气、去痰湿、化蕴。在3个月的治疗体验中,会在内服用药的同时,结合手法治疗,帮助皮下脂肪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也会对记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制定一套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并由专人监督,也会开展心理辅导,调节因减肥带来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药食同源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人在减肥后的生活中持续保持健康。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宋佳雨、吕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