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体检时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怎么办?来看专业解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入园体检时间。体检时一些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什么概念?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今天,就让静安区妇幼保健所的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家长们解读。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1个标准差,但<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超重;如果身高(身长)别体重(或年龄的BMI)≥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属于肥胖。
可见,超重和肥胖是指儿童体重和身高(身长)的比例超出了一定范围。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
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外出就餐或吃外卖过多、看屏幕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等);
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
超重和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健康的体重非常重要,因为超重或肥胖可能对儿童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血脂异常、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
●内分泌系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性早熟、女孩多囊卵巢综合症
●呼吸系统: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消化系统:脂肪肝
●心理问题:自卑、胆怯、孤独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01 体重、身长(身高)管理:
定期监测体重和身长(身高),≥2岁儿童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在原有体重基础上体重增长要少于2kg。
02 饮食管理(控制肥胖的关键)
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少吃煎炸以及快餐等高能量食品。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食谱。
树立健康的饮食行为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过饱,不吃夜宵、少吃零食、减慢进餐速度、细嚼慢咽、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及外买食物次数,家长避免把不健康食物带回家。
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建议调整用餐顺序,餐前先喝汤,以素汤为主,增加饱腹感,避免过食。
03 适当运动
限制孩子观看屏幕的时间(电视及其他电子产品),避免2岁以下儿童看电视,2-6岁儿童每日观看屏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学龄前儿童在全天内各类型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如快走、跑步、球类、游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04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避免过分严格地限制某些食物,如儿童特别喜爱的,可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给予。
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全家共同参与,共同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而不仅仅针对儿童一个人。
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长期保持健康的家庭饮食和行为习惯,
才能达到有效干预。
体检发现“体重超标”怎么办?中西医结合有优势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体重超标。体重超标不仅影响外在形象,更给健康带来诸多隐患。那么,当体检发现体重超标时该怎么办呢?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体重超标带来的健康问题
体重超标,即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来说,BMI 在 18.5 至 23.9 之间为正常,超过 24 则为体重超标。体重超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 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容易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从而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糖尿病:体重超标是 2 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3.骨关节疾病: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容易导致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
4. 癌症:一些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如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等。
西医治疗体重超标的方法
1. 饮食控制
计算热量摄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计算出每天所需的热量,然后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一般来说,男性每天摄入的热量为 1500 - 1800千卡,女性为 1200 - 1500千卡。
均衡饮食:保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瘦肉、鱼类等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控制饮食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可以使用较小的餐盘和餐具,控制食物的分量。
2.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消耗热量,有助于减轻体重。
力量训练: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增加日常活动量:尽量减少久坐时间,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上下楼梯、站立工作、做家务等。
3. 行为干预
改变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减少压力等。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心理调节:体重超标的人往往会面临心理压力,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4. 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肥胖的患者,在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减肥药物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等,但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 手术治疗
对于极度肥胖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减肥手术有胃旁路手术、袖状胃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中医治疗体重超标的方法
1. 中药调理
辨证论治: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等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对于脾虚湿盛型的肥胖患者,可以采用健脾利湿的方剂,如参苓白术散等;对于肝郁气滞型的肥胖患者,可以采用疏肝理气的方剂,如逍遥散等。
单味中药:一些单味中药也具有减肥的作用,如山楂、荷叶、决明子、茯苓、泽泻等。这些中药可以通过促进消化、利水渗湿、降脂等作用,帮助减轻体重。
2. 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和代谢水平,达到减肥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天枢、中脘等。
耳穴贴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部的特定穴位上,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有助于减轻体重。
3. 推拿按摩
腹部按摩:通过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脂肪堆积。按摩时可以采用顺时针方向,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
穴位按摩: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可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减肥。
4. 食疗养生
根据中医的食疗理论,选择一些具有减肥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苦瓜、芹菜、木耳、海带等,合理搭配饮食,达到减肥的目的。
一些中药也可以作为食疗的材料,如山楂、荷叶、决明子等,可以泡茶饮用,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重超标的优势
1. 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重超标,可以综合运用西医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以及中医的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食疗养生等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体重超标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西医则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和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比单纯的西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副作用较小,安全性更高。中医治疗主要采用天然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对身体的损伤较小;西医治疗则可以在必要时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会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4. 预防复发,长期效果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还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脏腑功能、改善代谢水平、增强体质等方式,预防体重的再次反弹。中医的食疗养生和养生功法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长期保持健康的体重。
总之,当体检发现体重超标时,不必惊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西医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以及中医的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食疗养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体重,改善健康状况。同时,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体重超标的发生,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
王一战
副主任医师
专长:中风病、失眠、肥胖、代谢性慢病、疼痛类疾病等及针灸降糖降脂;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出诊时间:健康管理门诊 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
供稿:健康管理部
编辑:宣传中心
北京发布体检统计报告 超重肥胖成居民最大健康问题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尹力)2015年度,北京共有374.9万余人次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显示,与往年不同,超重肥胖取代血脂异常成为北京民众的最大健康问题。
北京市体检中心于20日发布《2015年度体检统计资料报告》。该报告对全市473.7万体检人次的数据进行采集、整合、筛查以及统计分析。在健康体检方面,北京市具有健康体检业务资质的206家医疗机构共完成健康体检374.9万余人次,其中男性体检203.9余万人次,女性体检170.9余万人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2014年“北京市健康体检阳性体征统计表(男/女)”中指标调整,2015年从事健康体检医疗机构使用新统计报表进行报送,异常指标检出率前十位顺位与往年有所不同。
其中,男性健康体检异常体征检出率排名前十位的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甲状腺结节等。女性健康体检异常体征检出率排名前十位的为乳腺增生、超重肥胖、甲状腺结节、血脂异常等。
报告分析指出,从北京近几年的重大异常体征检出率数据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都是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高危因素。
专家表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
此外,报告中还涉及2015年度98万人次专项体检结果,其中高招体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67216人,中招体检(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检)89213人,机动车驾驶员体检798486人,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驾驶员体检840人,教师资格认定体检20194人,药品从业人员体检12103人。
依据报告,北京青少年健康的高招、中招体检数据显示,其视力不良以及超重肥胖问题仍比较突出。2015年,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9.28%、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20.36%和14.45%;初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1.95%,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4.71%和10.27%。
北京已连续6年发布《体检统计资料报告》,其为北京体检行业的有序发展、合理布局以及保障市民获得良好健康服务权益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是北京医疗卫生数据的有益补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