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受伤(胖人伤口容易愈合吗?)

文章目录:

腹部肥胖,心脏受伤

来源:健康时报网

“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2020年11月28日,由上海德达医院主办的第三届‘德知妳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活动日上,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特聘顾问医生李楠博士提醒,腹型肥胖女性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也更高。

李楠博士指出,腹型肥胖,不仅体现在形体上,更多的是脂肪组织的异位储存,即脂肪从皮下分布转变为内脏分布,如储存在心脏心包外膜、肝脏内、胰腺内和肾窦内。她强调,“需要及早干预、预防、和治疗腹型肥胖,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相结合。”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从2004年起,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56%,已超过男性。研究显示,女性初潮、妊娠、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女性情绪波动、被动吸烟等因素,都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症状更隐匿、不典型,在同样的发病情况下,预后也要比男性差,危害也更严重。

对于女性来说,不光腹型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主诊医生和亚萍博士介绍。“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降低血糖、降低尿酸、控制体重,也可以改善心理应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和亚萍博士同时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并根据危险分层,确认运动处方是否需要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执行。“运动处方属于医疗级别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能够在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

肥胖让肾脏“很受伤”

【肥胖让肾脏“很受伤”】健康提示 “慢性肾脏病”是继高血压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慢性肾脏病”是挥之不去的噩梦;而在超重或肥胖者的身上,“慢性肾脏病”更是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如何才能避免肥胖对肾脏的伤害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宁波白领每天只走2000步,竟把脚踝走伤了?!医生紧急提醒……

来源:宁波晚报

45岁男子踝关节积液、足跟水肿,不是因为其他疾病,竟然和体重太大有关;18岁男孩一上体育课就脚痛,动不动扭伤脚,也是太胖惹的祸……5月29日是全国爱足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负而行,足以支撑”。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门诊,医生每天都能接诊至少一两例因为肥胖导致足踝损伤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医生第一个建议是减重

18岁男孩有着四五十岁的脚踝

正是体重太大惹的祸

“医生怎么办?他还这么年轻,脚踝就这么脆弱,去年已经扭伤了两次了。”今年18岁的小江(化名)被一脸焦虑的妈妈带进了诊室。原来,小江虽然看上去壮壮实实的,但脚踝却特别脆弱,他一跑步脚就痛,上体育课的时候常常跟不上大部队,经常被批评。小江自己也很苦恼,不是自己要偷懒,而是他一运动脚踝就会痛,去年已经两次在体育课上跌倒扭伤,每次都要休息好一阵子才能重返体育课。

骨科中心足踝外科病区主任陈良主任医师为小江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的足踝部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韧带有了扭伤,其次足弓也有塌陷的情况,已经接近平足的状态。因为足弓塌陷,导致踝关节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关系,出现了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踝关节周围出现了很多增生的小骨头,这使得踝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

“我们正常人下蹲整个脚掌是可以着地的,但这个孩子因为踝关节受损,下蹲的时候只能脚尖着地,所以他下蹲很困难。”陈良说,从影像片看,18岁的小江有着四五十岁年纪的脚踝。经过综合研判分析,这都是体重过大惹的祸。

原来,小江身高1米70左右,体重超过了100公斤,体重指数达到了35kg/m^2。

陈良建议小江,必须尽快减重,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游泳等对足踝压力小的运动方式,运动时要加强防护。此外,还建议小江暑假时接受微创手术,修复受损的韧带,去除增生的骨质。平时则穿足弓支撑鞋垫,让足底的压力分配得更为合理。

多走几步足跟就痛

45岁男子脚踝被自己的体重压伤

肥胖引起的足踝受伤不止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中年群体也是高发人群。今年45岁的王先生(化名)是一位白领,平时工作主要坐在办公室里,上下班两点一线,平时运动也非常少。

王先生的身体一直不错,但最近几个月来,他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耐用,只要多走上几步就会觉得脚跟痛,越走疼痛越厉害,休息后疼痛才会缓解。“我以为自己走多了,没想到即使走得再少,脚跟还是会痛。”王先生说,他每天的微信步数不超过2000步,看着同事们每天一两万步也没事,他决定去医院看一看。

“这位患者的踝关节有积液,跟腱也有水肿的情况,在排除了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后,判断这位患者就是因为足踝关节负荷过重导致踝关节损伤。”陈良介绍,王先生身高1.80米,体重106公斤,体重指数达到33,正是长期足踝部压力过大,导致一系列损伤。陈良给出了对症治疗方案,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要减重。

陈良医生在为患者检查

胖到足踝受伤的人有不少

要想保护足踝健康首先要减重

“像这样因为肥胖导致足踝损伤的患者,我每次坐门诊都能接诊至少一两例。”陈良主任介绍,今年爱足日的主题是“减负而行,足以支撑”,强调了足踝部位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因为足踝不仅是支撑我们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还在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力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足踝部位的负担更重,容易引发一系列足踝疾病,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平足等。因此,减轻体重对于足踝健康尤为重要。

为什么肥胖人群足踝容易受伤?陈良介绍,体重过胖会导致下肢关节都承受更重的压力,所以更容易受伤。

对于肥胖人群,足踝科医生有哪些保护足踝的建议?陈良介绍,首先是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减轻体重,可以显著减少足踝的负担。其次,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鞋子的支撑和缓震性能能够有效减少足踝的压力。最后,平时可以进行一些针对足踝的强化和伸展运动,以增强足踝的力量和柔韧性。运动前要充分热身,特别是足踝部位的热身运动。运动时做好足踝防护,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运动后要注意拉伸和放松足踝。此外,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足踝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冷敷,必要时及时就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庞锦燕 通讯员 郑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