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血糖22(肥胖血糖高喝什么茶好)

文章目录:

选错锻炼时间,可能越练越胖!|医学前瞻

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很多人会坚持运动,以达到控制或减轻体重的目的。然而,如果锻炼的时间选择错了,很可能越练越胖

什么时候锻炼最好?

2021年11月15日,一项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Int J Obes)杂志上的研究评估了不同时间运动的效果。这项研究由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发起,共有207位老年参与者,平均年龄64.8岁,61.4%为男性。

图源:《国际肥胖杂志》

研究结果显示:

0:00~5:00(夜间)较高的体力活动与较高的BMI(体质指数)、较高的空腹血糖相关;

15:00~22:00(下午晚些时候到晚上)较高的体力活动与较低的BMI、较低的空腹血糖相关;

4:00~9:00(清晨)较高的体力活动与较低的BMI、较低的空腹血糖相关。

不同运动时间对血糖、BMI、体脂等影响不同

图源:《国际肥胖杂志》

由此得出结论,4:00~9:00(清晨)和15:00~22:00(下午晚些时候到晚上)锻炼可能对于降低空腹血糖、减重均较好,但0:00~5:00(夜间)锻炼不仅会使体重增加,可能还会让空腹血糖水平增加。

为什么夜间锻炼可能会增重?

这项报告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给出这样的解释:

一是观察到的深夜体力活动增加,是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一个指标,而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与代谢健康有关;

另一种解释是,深夜身体活动,似乎会改变自身昼夜节律之间的一致性,这可能抵消代谢过程,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所以,如果想要晚上锻炼,最好选择在22:00之前,至于深夜的时候,还是安安静静做个“睡美人”吧,该睡觉的时间就要好好睡觉,就不要“折腾”身体啦。

图源:图虫创意

晨练好处多,需要注意什么呢?

虽然该项研究表明,晨练对于降低空腹血糖、减重的效果比较好,但我们在日常晨练时还是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对于爱晨练的老年人,冬季气温寒冷,晨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关注天气预报,看是否适合晨练,雨雪、大雾天气就不要再出门进行晨练了。
  2. 选择合适的晨练场所,如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园、广场,尽量不要选择偏僻的地方。
  3. 不要空腹进行晨练,晨练最好安排在早餐后,但不要吃得太饱,注意补充水分。
  4. 晨练前做好热身工作,穿着舒适鞋袜,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
  5. 不要空腹进行晨练,晨练最好安排在早餐后,但不要吃的太饱,注意补充水分。
  6. 晨练时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划重点:

有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晨练时一定要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如降压药、硝酸甘油、平喘药物等。有糖尿病的患者,晨练时最好可以携带一些糖果、饼干等食物,以防运动的时候出现低血糖。

如果起床困难,无法晨练,也是可以选择下午晚些时候锻炼哦,同样可以起到减重、增强体质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Albalak G, Stijntjes M, Wijsman CA, Slagboom PE, van der Ouderaa FJ, Mooijaart SP, van Heemst D, Noordam R. Timing of objectively-collected physical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body weight and metabolic health in sedentary older people: a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analysis. Int J Obes (Lond). 2021 Nov 15. doi: 10.1038/s41366-021-01018-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782736.

医学编辑:陈昉

内容策划:杜瑜

医学审核:姚俊华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

22岁小伙血糖爆表 都是“肥宅快乐水”惹的祸

萧山日报讯 炎炎夏日,很多年轻人喜欢“肥宅快乐水”的陪伴,可今年22岁的小唐却大呼:我再也不敢喝“肥宅快乐水”了!原来,小唐所说的“肥皂快乐水”就是我们常喝的饮料,因为它,小唐的身体备受折磨。

小唐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夏天最爱的就是喝饮料,但是他的喜爱程度比别人更疯狂,甚至到了把饮料当水喝的地步。久而久之,小唐体重已经接近100公斤,身体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前些天,小唐因为肚子疼来到区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找到了医院急诊科医生蓝继。早上刚走进诊间就已经汗流浃背,他手里还拿着一瓶冰镇可乐。小唐说,自己就喜欢在夏天喝冰饮料,感觉很舒服,但是近半个月来自己时常感到口渴,每天能喝上好几瓶碳酸饮料,还有小便增多的现象。一开始他以为是天气热的原因,并没有放在心上。

蓝继医生听了之后,怀疑小唐的肚子疼并不简单,也许与他饮用大量饮料的习惯有关,于是为小唐开了血常规和淀粉酶等常规检查项目,并加做了即时血糖的检查。

经过检测发现,小唐的血糖竟高达39mmol/L(正常人餐后血糖值范围为11.1mmol/L以下),血常规提示明显的血液浓缩,诊断考虑糖尿病高渗状态。

喝饮料竟喝出糖尿病,小唐这才感到害怕。好在就诊及时,小唐立马被蓝继医生安排至内分泌科进行进一步医治。经过一系列治疗后,目前,小唐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无独有偶,陈先生也是因为长期把饮料当水喝导致了肥胖,短短两三年时间,体重便从70多公斤猛增到100多公斤,肥胖带来的不仅有形体上的烦恼,他到医院检查后还发现,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医生说,幸亏发现得早,不然任其发展下去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高血压、糖尿病逐渐找上了年轻人。对此,蓝继医生建议,生活中尽量少喝饮料,特别是那些碳酸饮料,因为长期喝碳酸饮料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增高。

医生提醒:

“碳酸饮料含糖量较多,过多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增加了热量,长期饮用很容易引起肥胖。”蓝医生介绍,常喝碳酸饮料,也是引起糖尿病隐患之一。

这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负荷,损伤胰岛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从而诱发糖尿病。血糖偏高者更是不宜饮用碳酸饮料。

此外,蓝继医生还表示,爱喝饮料的市民,要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出现口渴、喝水量增多、多尿、夜尿频繁等现象出现,而且还很容易饥饿,但是吃很多也不会胖,体重反而还在轻下去……有这样的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 /身高2(米)]超过35的时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更可怕的是,如果严重肥胖,BMI大于40的时候,男性的寿命会减少20年。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

对心脏的影响 并不是说高血压继发或者冠心病继发,而是它对心功能的直接影响。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脑血管病 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根据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为22-23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实是很低的;而23-31的时候发病风险就变成40%,增加了10倍;体重指数是35的时候,女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实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打呼噜 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小瞧打呼噜,这个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危害性也很大。肥胖人群中这个病的发生率高达50%-70%,而普通人群才2%-4%。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有明显的缺氧和一定的脑损伤,这部分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很多见。

肿瘤 肥胖跟一些肿瘤密切相关,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则是前列腺癌。肥胖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无论男女,肥胖以后直肠癌的发病率都会大幅上升。

这些癌里面有一些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但是像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这些癌症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的。

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逐渐老化了,重压无疑会促进关节发生疾病,再加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的障碍,使这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肥胖青少年血管十岁就开始变硬

《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动脉血管僵硬早已不再是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说。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的硬度增加、弹性变差、脆性增加、血压波动增加,容易产生血管的斑块,造成血管阻塞。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脑溢血、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等。

近年来,动脉硬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人群中,肥胖人群为主,且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是肥胖率攀升最快的人群。

“以前大家认为动脉硬化是中老年疾病。而现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肥胖的儿童、青年会出现动脉硬化。”许之民解释,一些儿童由于过度摄入营养且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进而肥胖,肥胖造成的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时间久了形成动脉硬化。肥胖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

天天健身,为何瘦不下来

吃得更多。很多人健身后食欲大增,尤其是晚上锻炼的人和女性。当摄入热量大于消耗时,还想减脂是不可能的。

健身项目选择不对。如果健身目的只是减重,那么卧推、深蹲等刺激肌肉增长的项目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训练会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重量,导致体重从整体上增加。建议选择一些小力量练习,比如哑铃弯举或无负重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来刺激小肌群,从而减轻对肌肉横截面积的影响、避免肌肉体积增长过快,也就不会出现体重减不下去的错觉。

静息代谢率降低。减脂方法不对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静息代谢率(当你什么都不做时消耗能量的速度)开始下降。减脂的正确方法应采取“有氧+力量+放松”顺序,才能保证肌肉含量不丢失,千万不要靠节食减脂,这样只会使肌肉含量大量丢失。当肌肉丢失速度快于脂肪时,肌肉就会萎缩,最终导致静息代谢率降低。

平时不活跃。不少人喜欢集中时间健身,导致身体筋疲力尽,回家后只想“瘫”在床上,不想动。这种行为被称为“运动稳态”,即人体在一个领域增加体力活动,在另一个领域身体就会变得不活跃,对所消耗能量做出自动补偿,十分不利于减脂。因此,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轻微到中度出汗即可。这样在生活中可以使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活跃状态,如上下班骑单车、走路去地铁站、上下楼走楼梯等。

四天没睡好,脂肪就堆积

美国《脂类研究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显示,4天没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堆积,体重增加。

缺觉对健康的影响,仅从体重变化就能看出来。早期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体内瘦素水平降低18%,而饥饿素水平则会增加28%。因此觉睡不好时,更容易饥饿,而且特别偏好高碳水化合物。睡眠不足时,人们会吃得更多(尤其是高热量食物),将其储存为额外能量。这会使胰岛素骤升、脂肪快速储存,进而导致体重快速增加。所以,要想减重减脂,除了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之外,还一定要“睡饱”。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应睡够7~9小时。还有研究发现,起床后接受光照120分钟,可促进体内瘦素分泌,降低饥饿素水平。因此,缺觉人群进行户外运动并晒晒太阳,可降低睡眠不足导致肥胖的风险。

长时间使用手机,肥胖风险增四成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不只是伤眼、伤颈椎。哥伦比亚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天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人的肥胖风险增加逾四成,且更容易出现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习惯,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向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拉丁美洲会议报告,研究涉及1060名19岁至20岁大学生,包括700名女生和360名男生。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对象一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5小时,肥胖风险增加43%,同时,摄入较多含糖饮料、快餐、甜品、零食的可能性翻番。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人们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长时间使用容易久坐不动、运动量不足,从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癌症、骨关节不适等风险。

很多人看着瘦,其实偷着胖

很多人常大吃大喝、不爱运动,却四肢纤细,看上去也不胖。这类人可能体脂并不低,有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美国《体形》杂志网站刊文,提醒这类“瘦胖子”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体重管理专家劳伦·克莱恩表示,“瘦胖子”的BMI值(体重指数)通常正常或偏低,但经过检查才发现,他们会有高血糖、好胆固醇低、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等问题。因为天生瘦,这类人往往吃饭不忌口,也不爱运动,导致肌肉量偏低、维生素摄取不足,还可能出现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新陈代谢差等问题。他们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比胖人还严重。

如果符合以下多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进行过力量训练;爱吃甜食、人工甜味剂、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蛋白质摄取不足;常感到疲倦、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苹果型身材,四肢瘦腹部胖;适量运动也会感到头晕眼花。

建议这类“瘦胖子”从三方面改变生活方式:1.练肌肉。肌肉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关键,还可避免糖分进入血管,引起高血糖。建议每周至少两次力量训练。2.均衡饮食。尤其要减少糖分摄入,均衡摄取蛋白质、油脂、蔬菜、碳水化合物,尽量少吃白米精面和加工食品。3.有压力及时释放。压力大,血压也会升高,可以试试瑜伽、锻炼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保证6~8小时睡眠,让身体充分休息。(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日报)

来源:人民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