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耳鸣怕热(燥热耳鸣)

文章目录:

阴虚火旺型的耳鸣耳闷,有六种表现 看看你占几个

阴虚火旺型的耳鸣、耳闷有六种表现,看看你占几个?

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康雷。

对于有一些人的体质就是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如果要是刚刚发生的耳鸣了,这个时候可能除了心肝火旺之外还有伴随着阴虚的一些症状。除了有口干、口苦、耳朵胀、耳朵闷、耳鸣这些症状,可能还有手脚心热、身上怕热、晚上有阴虚出汗的情况,特别是手脚心晚上热的情况。

在发生耳鸣的时候可以吃治北地黄丸,再配合着黄连上清丸,就要养阴清热、清肝胆经的热,同时也要养跟补肝肾的阴虚、清肝肾的阴虚内热这种方法。中成药家里常备,中成药那个时候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耳鸣的症形,根据人的体质而有目的的选择,不是说任何中成药都是适合的。

送给双侧耳鸣的朋友,别再花大几千求人了!

我听很多耳鸣患者说,自己这些年耳鸣,或长期服药都不好,还经常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受折磨。其实我们说,耳鸣反反复复,那还是因为没对症下药,有些医生专门用一些有粘性的药,看上去有用但实际不起作用。

门诊病案

患者胡先生,53岁,双侧耳鸣6年多,耳鸣如蝉鸣嘤嘤声,左边大、右边小。患者自述耳鸣是小时候玩鞭炮被震的,开始堵住耳朵鸣声才会很大,现在即使不堵住耳朵鸣声也会很大,而且变成了双耳耳鸣,有时候感觉不止是耳朵发出来的声音,脑袋深处也在响,好在目前还不是很影响听力。

此外,还伴有失眠、口咽干喜冷,胃脘灼热隐痛,少气无力,五心烦躁,怕冷不经风等症状。

具体辨证

诊见:患者面色无华,皮肤差,眼睛无神,头发出油;舌红少苔,脉细弱;

分析:中医《素问五脏别论篇》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如果胃部阴阳失衡,导致津液消耗,身体就容易出现阴虚发热、胸中瘀滞和产热的症状,其表现为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少气无力,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春天怕风、秋天怕冷等。

四诊合参,辨证为:耳鸣,胃阴阳两虚证;治宜温养脾胃、养阴益胃,于是我用黄芪建中汤合益胃汤治之。(防止套用、药方组成暂不公布)

效果如何

14剂后患者反馈有效果,耳鸣声减轻了不少,而且原本24小时都能听到的,但服药后有段时间会感觉不到耳鸣的声音,比较神奇。此外,口干,胃隐痛现象减轻,仍然怕冷。

遂嘱其续服14剂,再教了患者一些食疗和按摩穴位的方法。一个月后随访反馈,耳鸣相较之前基本已经消失了,其他症状也已经恢复,患者自述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原本他还想再让我开点药,我拒绝了,我说既然好了就不需要再浪费钱了,只要随时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反馈就好。但至今无复发反馈。

什么道理呢?

益胃汤,为治燥剂,具有养阴益胃之功效;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而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具有温养脾胃,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所以两方合在一起,既能益气滋阴温阳,又能健脾补胃,正好切中病机,耳鸣自然得到治疗。

大家好,我是中医游毅医生,如果觉得我的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还请给个关注,同时欢迎评论区讨论。

6种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古代中医没有高血压,但不代表中医对高血压就无计可施。高血压的症状,常常有眩晕、头痛、耳鸣、疲劳、心悸、气短等,属于中医眩晕病的范畴。

中医治高血压需要分清证型。

一、肝阳上亢型:脾气急

肝阳上亢,类似我们平时说的“肝火旺”,这类型高血压的人往往脾气急躁

急得面红耳赤的,就是肝阳上亢的表现

还会有几种典型症状:

1、眩晕头痛、口干苦、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头胀耳鸣、舌红苔黄等肝火旺的症状;

2、以上症状劳累和情绪激动后加重

中成药

1、天麻钩藤颗粒

用于肝阳上亢,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手足震颤、失眠。

2、清脑降压片

已隐去厂家品牌

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脖颈痛、眼睛红、口苦等,或血压增高见以上症状者。

中药汤剂

1、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具体配伍、剂量因人而异,需就诊后遵医嘱)

临床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者。

2、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泻肝胆实火,现在多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属于肝胆实火者。

二、痰饮内停型:身材胖

这类高血压常见头又昏又重,像蒙了一层湿布一样,或者头重脚轻,同时还有胸闷,胃部胀满,或呕吐稀痰,吃得少,睡眠多容易困,身体倦怠沉重,大便粘腻或便秘。

“肥人多痰”,这类高血压患者常常体型比较胖。这是属于有湿浊的情况,也是我们俗称的“湿气重”。

中成药

1、半夏天麻丸

已隐去厂家品牌

用于脾虚湿盛,痰浊内阻所致的眩晕、头痛、头昏沉重、胸闷、胃部胀满。

2、眩晕宁颗粒

已隐去厂家品牌

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以及血压升高见头昏、头晕者。

中药汤剂

半夏天麻白术汤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用于眩晕,头痛,胸闷,胃部胀满,恶心呕吐。临床常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具体配伍、剂量因人而异,需就诊后遵医嘱)

三、肾阴亏虚型:老年人

这类高血压患者头痛时觉得脑袋里面空空的,还有眩晕耳鸣、视力减退、两眼干涩、疲劳健忘、耳鸣、烦热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好发于老人或身体虚弱的人

老人头晕

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已隐去厂家品牌

用于有眩晕耳鸣、内热出汗、口燥咽干、烦热失眠等阴虚火旺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具体配伍、剂量因人而异,需就诊后遵医嘱)

2、杞菊地黄丸

已隐去厂家品牌

用于有眩晕耳鸣、眼睛干涩、怕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眼部不适症状较多的高血压患者。(具体配伍、剂量因人而异,需就诊后遵医嘱)

中药汤剂

六味地黄丸加减汤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天麻、钩藤、怀牛膝

用于高血压有头痛怕热、眩晕耳鸣、口燥咽干、烦热失眠、面红体瘦、腰膝酸软等症状者。

(具体配伍、剂量因人而异,需就诊后遵医嘱)

特别提醒

1、临床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分型交互错杂,远不止上述三种类型(如还有气血不足型、阳虚型等),所以需要专业的中医医师具体辨证后调整加减,遵医嘱用药。

2、中药偏向于对症状的治疗,以及对整体身体状态的调整,而不是单纯的降血压,因此中药不能等同于西药的降压药。

3、一般情况下,西药降压药和中药可以都服用,但中药汤剂和西药需要隔开半小时以上,具体情况请遵医嘱。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

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有问题欢迎理性讨论、留言,祝诸君身体健康,诸事顺心。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