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引发胸痛(肥胖引起胸痛)

文章目录:

男子运动后胸痛,专家:切莫大意

44岁的王先生(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正值壮年、热爱运动的自己居然会被这个“心痛”的病盯上。

家住长沙的王先生,非常热爱运动。令他苦恼的是,最近经常觉得胸口闷痛,尤其在运动后愈发喘不上气,感觉胸口像巨石压着一样。察觉到身体“不对劲”后,王先生便来到家附近医院进行检查,却没有找到不适的原因。最后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型)。经及时治疗,王先生于9月28日好转出院。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专家呼吁大家增进对心脏健康知识的了解,守护这颗每日跳动十万余次的身体核心。

激烈运动突发不适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内一科主任曾妍结合王先生外院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详细了解病史后,建议他做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令人意外:王先生运动时心率达到140才会出现胸闷胸痛不适,并且随心率增加而加重,休息后缓解,考虑为运动状态下的心肌缺血。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分析,王先生被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型),收治入院治疗。

“为什么之前的心电图检查没有查出来这个问题呢?”王先生疑惑地询问。

“您的病情是运动到一定程度后不适症状才发生。”曾妍指出,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发现休息状态下进行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她介绍,心肺运动试验是国际公认的评估心肺功能的“金标准”。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得出的检测者运动时的心率、血压、吸氧量、心肌耗氧量、心电图等数据,对辅助临床诊断、指导康复治疗、评判康复治疗均有帮助。

结合王先生长期抽烟的情况以及心肺运动试验等检查结果,曾妍判断其病因为血脂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狭窄,及时为其制定了个体化心脏康复方案。

精准治疗从“心”出发

内一科针对王先生的具体情况,分阶段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心脏康复方案。曾妍介绍,心脏康复是被全世界认可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手段之一。心脏康复包括药物、心理、运动、戒烟、营养“五道处方”。

“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们真的非常专业。我感觉自己重获新生了!”经过1个月的心脏康复治疗后,王先生胸闷胸痛不适明显缓解,身体状态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出院当日,他向内一科医护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出院后要继续坚持心脏康复,特别是戒烟很重要!”曾妍对王先生进行了出院的康复指导。她指出,心血管疾病保守治疗多采取先药物稳定病情,再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心脏康复具有二级预防作用,可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提高患病后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最主要的是可以降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

曾妍指出:当前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发病趋势,主要与吸烟、熬夜、不健康饮食、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等有关,严重者会猝死。她建议市民选择低盐、低脂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心态平和。如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干扰血脂代谢的疾病应进行积极治疗,减少发病的可能。

“这几类人群要特别小心!”曾妍提醒,45岁以上、肥胖者、有血脂家族病史者、经常参加应酬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者都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至少每年要检查一次血脂、血压等指标。如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切莫大意,市民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排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李俊 江芷仪

来源: 潇湘晨报

患者“三高”肥胖,频繁阵发胸痛,剧烈运动时卒死,原因?应对?

【猝死】

临床常见,以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体人群的80%以上。

【病因】

1、冠心病、急性心梗是中老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多数都是曾发生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梗的早期。

2、心源性猝死患者多存在心脏器质性疾病,多是由于恶性心律失常导致。

【猝死诱因】

1、猝死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2、青壮年猝死多发生于运动中或运动后,剧烈运动是猝死的诱发因素。

3、猝死家族史者猝死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过量饮酒、过度惊吓、极度精神刺激、过度熬夜或情绪变化等与猝死的发生有关。

4、斑块破裂和血栓脱落以后引起猝死。机理是心脏血管梗塞,剧烈的胸痛,引起猝死。

【运动与卒死】

1、常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卒死病死率。

2、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能增加猝死风险。

3、体育锻炼与猝死的关系可能呈U型曲线。

4、运动诱发的卒死在全部卒死者中占比约5%,剧烈运动是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员发生卒死的“扳机点”。

【怎么应对呢?】

1、预防心脏性猝死

一是戒烟、规律锻炼、适量饮酒、健康膳食,注意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二是高危人群,应该到医院进行心脏筛查。

三是对于运动员,建议35岁以下运动员完善心电图,35岁以上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实验,积极做好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筛查。存在猝死高危因素的青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

2、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存在明确指征者应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

3、进行心肺复苏,进行生命支持,保持呼吸通畅,可大大的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4、对猝死幸存者或有症状性的心力衰竭或心肌病患者,应入院积极抢救。

周必强医生从医40年,专注脊柱相关疾病,每周五下午、周六上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神经疼痛MDT和脊柱疼痛MDT专科坐诊。

男子胸痛以为是“心梗” 原来是胃病作祟

“我以为自己得了‘心梗’,但医生已帮我排除心脏方面的疾病,却还让我去找外科看看,实在弄不懂!”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虚惊一场的刘先生满腹狐疑,嘀咕着找到了外科的王知非主任。

详细检查了解病史后,王主任笑着对刘先生说,你没走错门,一个月来,你是第4位疑似“心梗”等心脏疾病转到我这儿的病人。

刘先生年过四十,明显发福。事发当天,他突然一阵胸痛,肥胖、天冷、胸痛,联系起来不就是“心梗”吗?家人忙将刘先生送到省人民医院。所幸,经过相关检查,心内科排除了心脏疾病。

王知非主任检查后,诊断刘先生为胃食道反流引起的非心源性胸痛。对症治疗两天后,刘先生明显感觉好转。

胃食管反流为何会引起胸痛?王主任解释,一方面胃内食物和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心脏和食管共同的痛觉传入神经,大脑会感觉到胸痛;同时,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痉挛,这种痉挛会产生跟心绞痛相似的疼痛;此外,部分胃酸反流到咽喉,甚至跑到气管中,引起胸痛气促等症状。

王知非主任说,心源性胸痛多见于心脏大血管疾病,表现为突发胸痛,感觉有石头重重压在胸口,伴有胸闷、气短,放射到颈部、左侧肩背和手臂,有濒死的恐惧感,病情变化很快。而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通常跟反流相关,如饱食、弯腰或平躺等体位改变后容易出现。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为13.5%,具有认知度低、误诊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有的患者胸痛10多年,一直被当作心脏病,这并非个例。”王知非主任说。

他提醒,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心源性胸痛。同时,接近年底,聚餐增多,工作压力增大等,也是胃食道反流病发生更频繁的时候,非心源性胸痛随之增加。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患者出现胸痛及不明原因胸痛,首先应到医院排除心脏方面疾病,以免耽误抢救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