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孩子肥胖

文章目录:

癫痫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服药后肥胖的情况

在癫痫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发现自己在服用抗癫痫药一段时间后体重增加了,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癫痫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服药后肥胖的情况呢?

首先,部分抗癫痫药物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血糖水平出现波动。当血糖升高时,身体会分泌胰岛素将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逐渐导致体重上升,这种代谢的改变是患者体重增加的一个潜在因素。

其次,有些抗癫痫药物会影响食欲调节中枢,尤其是常用的丙戊酸钠。服用后会让患者产生更强的饥饿感,所以正常的饮食量就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患者会不自觉地增加进食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饮食,摄入的热量大于身体的消耗,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最后,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还会干扰体内激素的分泌与代谢平衡,比如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当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时,新陈代谢就会减缓,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降低,即使饮食和运动没有明显变化,体重也很容易上升。

对于因服用抗癫痫药而体重增加的患者,可以直接停药吗?

如果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之后,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肥胖现象,此时切不可自主停药。最为妥当的做法是先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医生会凭借自身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予以全面评估,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是否有必要更换为其他种类的抗癫痫药物。

与此同时,患者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配合也至关重要。我们建议患者在饮食上,要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帮助控制体重。

因服用癫痫药物导致肥胖的患者可以减停药物吗?

国庆长假即将结束,长假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相信少不了各种美食的诱惑。一不留神,体重又蹭蹭往上长了。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问题导致单纯性肥胖的人逐年攀升,除此之外癫痫患者常因药物副作用往往有超重和肥胖、腹型肥胖的风险。

造成癫痫患者肥胖影响因素颇多,如食量、饮食结构、生活节律、运动量、遗传、职业、服用药物、情绪、地域等。

由于癫痫是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癫痫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用药,抗癫痫药物导致体重改变的情况相当普遍。但在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肥胖,这可能是抗癫痫药物导致的代谢失调。

频繁的癫痫发作,易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致使部分癫痫患者暴饮暴食,由于家属怕发作引起意外伤害,往往限制患者的正常活动,这无疑增加了一定肥胖的风险。

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加巴喷丁等都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有大概40%-50%的癫痫患者出现超重或肥胖的现象,并且多药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更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面对不断增加的体重,相信有不少患者在考虑减药停药的问题。那么,因药物导致的肥胖可以减药停药吗?我们该如何控制体重呢?

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部分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但也有少数不良反应会危及生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行走不稳、记忆认知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肥胖、消瘦、致畸、骨质疏松等。面对这些情况不用慌张,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或根据自身情况更换药物。

癫痫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切忌自行减药停药。减药,停药过程需根据个体病情有所不同,但通常需要1-2年。因为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癫痫类型、既往治疗反应以及患者个人情况,仔细评估停药复发风险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才可考虑开始逐渐减停抗癫痫药物。如在减药过程中再次出现发作或病情明显恶化需暂停减药,及时复诊。也有部分癫痫患者因情况特殊需终生服药。

如何控制肥胖呢?

1、合理选药

当患者体重明显增加时,应及时告知其主诊医生,由他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抗癫痫药物。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激素水平、血脂、血糖等指标。

.2、合理饮食

①癫痫患者应做到规律进餐,少吃零食。
②每餐进食的食物尽量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③饮食中需增加脂肪的摄入,脂肪可以延缓胃肠道排空时间,由于减少了精制糖的摄入,脂肪在不完全氧化在代谢中产生酮体。酮体对大脑有镇静作用,能起到控制癫痫的目的,并且酮体可减少饥饿感,有益于控制体重。
④增加蔬菜的摄入,尤其是色彩鲜艳的蔬菜营养价值更高。
⑤减少含糖较高的水果摄入,可搭配多种维生素补充剂。

孩子咳嗽憋气 竟查出一身病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

近日,6岁女孩小彤因“咳嗽、憋气、颜面浮肿”被紧急送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结果查出肺动脉高压、高血压、肝功能损伤等一系列问题。医生说,这是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并发症。经过治疗,目前小彤的病情已明显好转。

当时,小彤在儿科呼吸哮喘门诊完善了各项检查,诊断为腺样体肥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生介绍,小彤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慢性缺氧,进而引起了后续一系列并发症。治疗后,小彤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明显改善,憋气、颜面浮肿等症状消失,血压也稳定了,终于恢复了高质量睡眠。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陈凌副主任表示,睡眠障碍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也会发生在儿童身上。睡眠障碍可能继发于多种身体疾病,如癫痫、睡眠肌肉痉挛、偏头痛、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等。另外,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影响儿童睡眠。

中山医院儿科呼吸组专家陈琪主任医师提醒家长,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影响生长发育。充足的睡眠对儿童至关重要,睡眠可促进体格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还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记忆的储存有密切关系。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身材矮小、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等。

影响情绪和行为。睡眠与儿童的情绪、学习和注意力密切相关。持续睡眠不足,儿童容易感到疲劳不适,注意力、记忆力受损,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冲动、出现攻击性行为。

导致肥胖。睡眠不足是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因为睡眠不足可导致食欲调节变化,儿童进食量增加,体重就会增加。

引起多种疾病。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儿童,更易患糖尿病、高血压,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猝死风险增加。

【提醒】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做睡眠监测:小婴儿出现张口呼吸、反复觉醒、情绪行为异常;学龄儿童出现白天嗜睡、晨起头疼,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生长发育滞缓,认知功能缺陷;晚上入睡困难,睡觉打鼾、张口呼吸、梦游、说梦话、遗尿等;癫痫、肥胖、抽动障碍患儿也需要在常规检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睡眠监测。

来源: 厦门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