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肥胖后一直肥胖(出生就胖)

文章目录:

出生是个巨大儿,今后肥胖风险高,准妈妈一定要做好预防

在传统观念里,生个大胖小子是个天大的喜事。鲁迅的小说《风波》的,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因为她生下了九斤,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子只有六斤。

如今,巨大儿的出生体重也在不断刷新纪录,别说是九斤,14斤都不止了。2012年07月25日,湖北省鄂州市一医院妇产科诞生的一名巨婴,体重达14斤2两!而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重的婴儿,是1955年出生在意大利,体重高达20斤4两。

事实上,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就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的数据,女孩出生体重在5斤6两到7斤4两,男孩在5斤8两到7斤8两,较为合理,低于5斤或超过8斤属于不足或过重。

如果宝宝出生时体重过重,超过8斤在,我国定义为“巨大儿”,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胎儿出生时体重超过8斤分娩时产妇的死亡风险会大大增加,即使在医疗条件相对完善的今天,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不能生就得剖腹产,增加产妇的痛苦不说,宝宝今后容易持续超重或肥胖。最近我们在临床上还见到一个2岁5个月的男孩,体重已经达到64斤,极重度肥胖,很可怕,他的出生体重达9.2斤,属于巨大儿。

但由于经济条件好了,孕期吃的好了,运动少了,出生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在加剧。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巨大儿仅为3%左右,目前我国发生率已达到7%~8%,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10%,个别医院竟达到12.5%。

巨大儿对母婴均可能带来不良影响。而妊娠期糖尿病、肥胖或过期妊娠都可能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因此,妈妈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科学的管理自己的体重,慧吃惠动。

1. 准妈妈要科学安排孕期每日饮食总能量。合理搭配主食、荤菜、蔬菜、水果、奶类、脂肪及零食,做到营养均衡,又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

2. 主食要粗细搭配。最好每顿饭有不少于1/3~1/2杂粮或全谷类。控制主食总量,每日大概250~350克,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及加餐中,每顿80~120克生重主食。适当进食薯类食物,但应作为主食的一部分。

3.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尽量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瘦肉类食物,如鱼虾、瘦猪肉、牛肉等及豆类制品、低脂奶类。平均每日大约鱼虾类50~100克、瘦肉类75克、豆腐50~100克或豆腐干50克、低脂奶300~400毫升。每周可安排3~4次鱼虾类,其中包括1~2次海鱼,每顿100克的鱼虾(生重可食部分,不包括骨头或壳)。

4. 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限制红肉的摄入,不过多的选择猪肉、牛肉、羊肉,少吃五花肉、蹄膀、肋排、黄油等,汤以素汤为主,少食骨头汤、老母鸡汤、蹄膀汤等荤汤。

5. 注意蔬菜的摄入。每日食用500克左右,尤其注意摄入绿叶蔬菜,最好占到蔬菜的一半。控制炒菜的用油量,否则进食蔬菜的同时也会进食较多的油脂。

6. 每日安排200~300克水果。水果营养丰富,适量进食有利于母婴健康。

7. 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20~25克,盐每人每日5克以内;烹调食物避免油炸、煎、熏等方法。

8. 坚果类营养丰富,但油脂较高,不宜多吃。在低脂饮食基础上,可以少量进食坚果,每日2个核桃或一把南瓜子。

9. 少食精制糖。如精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蜂蜜等;少吃甜食类如冷饮、巧克力、甜饼干、甜面包、果酱、糕点、月饼等;少喝熬煮时间过长或过细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粥。

10. 餐后半小时,最好有适度运动,30~60分钟。很多准妈妈吃饱后,喜欢坐着或躺着一直持续几个小时不动,这种做法显然不妥。餐后有一定的运动量,有利于消耗能量。

11. 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进程。当发现胎儿增长过快时,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营养门诊咨询,合理调整饮食,避免隐性糖尿病的发生。一旦确诊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则要控制好血糖避免胎儿体重增长过快。

巨大儿长大后更容易肥胖吗 | 科普时间

医学上将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的新生儿叫作巨大儿。巨大儿通常与母亲的身体素质有关,例如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或者存在孕期代谢和内分泌变化异常等因素。

01

巨大儿是否等同于肥胖儿

从体内脂肪组织多少看,大部分的巨大儿出生时就是肥胖儿,但也有少数例外,如个头(身长)大的新生儿,虽然体重超过4000克,但因为体重中骨骼和肌肉比例高,脂肪并不多,不是肥胖儿。

相反,这类巨大儿因其良好的骨骼和肌肉更有利于生长发育、降低日后肥胖发生风险。

02

巨大儿日后易肥胖的原因

肥胖与脂肪细胞的数目与大小密切相关。胎儿期的最后三个月是脂肪细胞急剧增加的时期,巨大儿在出生时体内的脂肪细胞数就比正常新生儿多出1~2倍。

在随后的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等脂肪细胞急剧增加的时期,本来就很多的脂肪细胞数进一步增加,这些增加的脂肪细胞数将会伴随其终生。

儿童长胖主要是受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影响;成人变胖则是体内存储的脂肪越来越多,导致脂肪细胞体积变大的结果。所以,巨大儿无论在儿童青少年期还是成年后都更容易发生肥胖,而且减肥也要更加困难。

知识扩展

人是怎么变胖的

人变胖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和/或体积增大。体积增大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但数量增多主要集中在胎儿末期、婴儿期、5~7岁脂肪重聚期和青春期。青春期后脂肪细胞数量就基本固定了,因此成年变胖是脂肪细胞体积变大的结果。

儿童变胖与成人变胖的区别

成年后脂肪细胞不再增多,成人变胖是因为脂肪细胞变大。儿童长胖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结果,同时也有脂肪细胞的增大。

肥胖新生儿一出生体内就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脂肪细胞,在随后的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其脂肪细胞增殖开始得也比同龄人更早、速度更快,但结束时间一样,这就导致每次快速增殖后,肥胖儿童较正常孩子多出几倍的脂肪细胞。

这些多出的脂肪细胞将会伴随孩子一生。结果是小时候胖,成年后肥胖的概率高达75%;如果小时候体型正常,长大后肥胖概率只有10%。

文字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守护 健康成长》

策划:谭嘉 王宁

编辑:王宁

巨大儿长大后更容易肥胖吗 | 科普时间

医学上将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的新生儿叫作巨大儿。巨大儿通常与母亲的身体素质有关,例如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或者存在孕期代谢和内分泌变化异常等因素。

01

巨大儿是否等同于肥胖儿

从体内脂肪组织多少看,大部分的巨大儿出生时就是肥胖儿,但也有少数例外,如个头(身长)大的新生儿,虽然体重超过4000克,但因为体重中骨骼和肌肉比例高,脂肪并不多,不是肥胖儿。

相反,这类巨大儿因其良好的骨骼和肌肉更有利于生长发育、降低日后肥胖发生风险。

02

巨大儿日后易肥胖的原因

肥胖与脂肪细胞的数目与大小密切相关。胎儿期的最后三个月是脂肪细胞急剧增加的时期,巨大儿在出生时体内的脂肪细胞数就比正常新生儿多出1~2倍。

在随后的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等脂肪细胞急剧增加的时期,本来就很多的脂肪细胞数进一步增加,这些增加的脂肪细胞数将会伴随其终生。

儿童长胖主要是受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影响;成人变胖则是体内存储的脂肪越来越多,导致脂肪细胞体积变大的结果。所以,巨大儿无论在儿童青少年期还是成年后都更容易发生肥胖,而且减肥也要更加困难。

知识扩展

人是怎么变胖的

人变胖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和/或体积增大。体积增大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但数量增多主要集中在胎儿末期、婴儿期、5~7岁脂肪重聚期和青春期。青春期后脂肪细胞数量就基本固定了,因此成年变胖是脂肪细胞体积变大的结果。

儿童变胖与成人变胖的区别

成年后脂肪细胞不再增多,成人变胖是因为脂肪细胞变大。儿童长胖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结果,同时也有脂肪细胞的增大。

肥胖新生儿一出生体内就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脂肪细胞,在随后的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其脂肪细胞增殖开始得也比同龄人更早、速度更快,但结束时间一样,这就导致每次快速增殖后,肥胖儿童较正常孩子多出几倍的脂肪细胞。

这些多出的脂肪细胞将会伴随孩子一生。结果是小时候胖,成年后肥胖的概率高达75%;如果小时候体型正常,长大后肥胖概率只有10%。

更多内容推荐阅读

本书就儿童最常见、最重要、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科普讲解,以期为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

文字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守护 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