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种食物是人体的衰老加速器,每吃一口都在催你变老
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不仅受到先天基因的影响,还与自身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饮食不当也会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管不住嘴的人,老得更快!下面这些“催老”食物,一定要注意!
8种食物催人老
1、高糖食物:摧残皮肤
含糖的饮料、零食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高糖食物,还有些食物,虽然尝起来不甜,但是含糖量也不低,例如山楂、话梅、肉脯等零食。
经常摄入这些高糖的食物,会促使人体内的胶原细胞发生糖化反应,损害皮肤,导致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形成皱纹和斑点,从而促使皮肤过早老化,没有弹性、产生皱纹、脸色变黄。
另外,吃糖过多不仅会加速衰老,还会引发肥胖,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方面疾病的风险。
2、油炸食物:加速细胞氧化
油炸食物含脂高、热量高,经常吃油炸食物,除了容易引起肥胖外,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囤积,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从而加快机体的衰老速度。
另外有些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膨松剂、色素等物质,经过反复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易增加患癌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等。
3、高脂食物:导致氧化损伤
油炸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奶油制品等含油量高的食物都属于高脂食物。
高脂食物容易氧化酸败,同时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并在体内促发自由基链反应,导致机体氧化损伤,进而催人衰老。
4、酒精饮料:损伤肝脏
酒精等饮料不仅会损伤肝脏的健康,而且,也会导致酒精在体内滞留,而肝脏在清理酒精中的毒素时,产生的自由基要比人体摄入的抗氧化剂还要多,从而加速衰老到来。
5、加工肉制品:加重肾脏负担
加工肉制品指使用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等方式处理过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还包括一些熏肉和香肠。
一方面,加工肉类含盐很高,高盐会损害胃黏膜,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还会升高血压,使身体各方面受损,加快衰老。另一方面,加工肉类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长期吃会增加胃癌、结直肠癌的风险。
6、霉变食物:含大量毒素
食物发霉后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会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
不要以为高温加热可以去除霉菌。加热可以杀死霉菌,但还有很多顽强的毒素能扛住高温的考验,比如展青霉素,它可以存在于苹果、桃、梨、香蕉、葡萄、草莓、菠萝、西红柿等各种水果和果汁中。
如果苹果发了霉,这种毒素会进入苹果汁,经过杀菌处理毒素含量会降低,但无法完全消除。
7、含铅食物:损伤多种器官
有些食品制作过程中本来就要加入铅,例如皮蛋,腌制时要加些氧化铅或铜等重金属,为的是促使蛋白质凝固。
铅进入人体会对造血、肝脏以及神经组织造成损害,并引起神经障碍、记忆力衰退,还会使人面色灰暗、过早衰老。
注意这三类食物有含铅超标的可能:膨化食品,腌制食品以及罐装食品(罐头、饮料等)。
8、含铝食物:损害大脑
铝在人体内与多种蛋白质、酶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铝侵入人体后,会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减退,甚至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加速衰老。
主要含铝食物有:油条、威化饼干、膨化食品、虾片、油炸小食品等。
大家都知道饮食保健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有保健作用,也有很多食品吃多会伤身体的,以上这些食品大家不要过量食用。良好的饮食,才是健康的最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说衰老的最大表现特征就是皱纹的出现,如果能及早预防衰老,那你就会看着比别人年轻。
6招减少皱纹
要想延迟皱纹的产生,要做到:
1、多喝水
可以每天喝一些水和鲜榨果蔬汁,少喝咖啡等饮料。
2、防晒
紫外线会促进皮肤光老化,所以出门前要涂防晒,戴好遮阳帽。
3、温水洗脸
建议用35℃左右的温水洗脸,有利于保持皮肤水分。
4、补水保湿
皮肤薄、容易干燥的眼周较易出现皱纹,在真正的深层皱纹形成前,要注意补水保湿,可选择高保湿的护肤品,滋润角质层,有效预防皱纹产生,还可以配合皮肤按摩,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消除浮肿,让皮肤更加紧绷。
5、减少不当表情
如少皱眉,防止形成川字纹;少眯眼看东西,以防加重鱼尾纹;双侧牙齿咀嚼食物、不托腮,减少法令纹。
6、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熬夜、不吸烟酗酒,注意饮食均衡,保持乐观的心态。
资料:高质量生活家
编辑:沈莉娜
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找到了发胖首要外因,竟与糖摄入过多有关!
俗话说“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最新发布的肥胖地图就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与肥胖息息相关的因素中,“糖”这一普遍且诱人的调味品,已然成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外因,其过量摄入添加糖已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添加糖过量摄入是肥胖首要外因
2024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其中显示我国成人肥胖上升率为2.8%/年,儿童肥胖上升率为2.0%/年。
肥胖的趋势在向年轻一代蔓延。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2020年,我国5至19岁的人群中有37%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共有超过9704万人;到2035年,我国5至19岁人群的高BMI人群占比可能会达到72%,总人数将高达1.3亿。
肥胖趋势预测。图自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导致肥胖的因素多是多方面的,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食品添加糖/甜味剂摄入是影响我国肥胖人群的首位环境相关因素。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教授3月14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甜味饮料、吃可口的零食,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各种美味食品变得越来越易得。此外,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往往更容易选择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便宜食品,这些食品的摄入则更容易导致肥胖。
吃“糖”太多引起45种疾病风险上升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研究人员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3年4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截图
其中:
18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
10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卒中等。
7种癌症:如列腺癌、胰腺癌等。
10种其他疾病:涉及神经、牙齿、肝、骨和过敏等。
比如,每天每多喝355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1%。
远离藏在食物中的6类“隐形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韩婷2024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刊文提醒,相较于蛋糕、巧克力、糖果这些容易识别的糖分大户之外,更多的糖实际上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虽然吃起来不是甜味的,甚至打着“低糖”或“无糖”的招牌,但其实富含糖。
“隐形糖”指在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糖,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物;而不包括新鲜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粮食谷物和薯类中的淀粉。
她提示,“隐形糖”往往多习惯藏在6类食物中:
(1)饮料、果汁、风味酸奶
(2)烘焙类食物
(3)果干、肉脯类零食、膨化食品
(4)各种酱料和菜肴
(5)冰饮
(6)“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
健康时报图
健康减糖,做好这4点
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2024年在健康中国刊文介绍,生活中可以这样减糖:
1.重建大脑奖励系统
可以试着重新激活自己想要的大脑奖励系统,比如重复地获取新鲜食材,仔细品味;重复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喝含糖饮料。重复做这些,会让你记住这个循环,逐步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助你慢慢脱离糖瘾。
2.选择递进式减糖法
可以选择不同含糖量的食物,逐渐从高糖食物慢慢转化到低糖食物。
3.避免情绪化进食
人有某些情绪时,会特别想吃某些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正在靠吃东西来发泄情绪,那就不妨先尝试一些正确的情绪疏解办法,比如看书、跑步。
4.减少精加工食品
选择低脂高纤维、低血糖负荷、饱腹感强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粮、全麦面包、玉米、紫薯等。合理搭配一餐,吃够蛋白质,减少饥饿感,提高基础代谢。学会看配料表,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尽量选择新鲜、低糖水果或是含有天然甜味剂的甜味产品来满足对“甜”的感受。
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找到了发胖首要外因,竟与糖摄入过多有关!
俗话说“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最新发布的肥胖地图就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与肥胖息息相关的因素中,“糖”这一普遍且诱人的调味品,已然成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外因,其过量摄入添加糖已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添加糖过量摄入是肥胖首要外因
2024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其中显示我国成人肥胖上升率为2.8%/年,儿童肥胖上升率为2.0%/年。
肥胖的趋势在向年轻一代蔓延。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2020年,我国5至19岁的人群中有37%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共有超过9704万人;到2035年,我国5至19岁人群的高BMI人群占比可能会达到72%,总人数将高达1.3亿。①
肥胖趋势预测。图自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导致肥胖的因素多是多方面的,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食品添加糖/甜味剂摄入是影响我国肥胖人群的首位环境相关因素。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教授3月14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甜味饮料、吃可口的零食,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各种美味食品变得越来越易得。此外,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往往更容易选择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便宜食品,这些食品的摄入则更容易导致肥胖。②
吃“糖”太多引起45种疾病风险上升
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研究人员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③
2023年4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截图
其中:
18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
10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卒中等。
7种癌症:如列腺癌、胰腺癌等。
10种其他疾病:涉及神经、牙齿、肝、骨和过敏等。
比如,每天每多喝355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1%。④
远离藏在食物中的6类“隐形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韩婷2024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刊文提醒,相较于蛋糕、巧克力、糖果这些容易识别的糖分大户之外,更多的糖实际上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虽然吃起来不是甜味的,甚至打着“低糖”或“无糖”的招牌,但其实富含糖。
“隐形糖”指在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糖,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物;而不包括新鲜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粮食谷物和薯类中的淀粉。⑤
她提示,“隐形糖”往往多习惯藏在6类食物中:
(1)饮料、果汁、风味酸奶
(2)烘焙类食物
(3)果干、肉脯类零食、膨化食品
(4)各种酱料和菜肴
(5)冰饮
(6)“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
健康时报图
健康减糖,做好这4点
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2024年在健康中国刊文介绍,生活中可以这样减糖:
1.重建大脑奖励系统
可以试着重新激活自己想要的大脑奖励系统,比如重复地获取新鲜食材,仔细品味;重复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喝含糖饮料。重复做这些,会让你记住这个循环,逐步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助你慢慢脱离糖瘾。
2.选择递进式减糖法
可以选择不同含糖量的食物,逐渐从高糖食物慢慢转化到低糖食物。
3.避免情绪化进食
人有某些情绪时,会特别想吃某些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正在靠吃东西来发泄情绪,那就不妨先尝试一些正确的情绪疏解办法,比如看书、跑步。
4.减少精加工食品
选择低脂高纤维、低血糖负荷、饱腹感强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粮、全麦面包、玉米、紫薯等。合理搭配一餐,吃够蛋白质,减少饥饿感,提高基础代谢。学会看配料表,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尽量选择新鲜、低糖水果或是含有天然甜味剂的甜味产品来满足对“甜”的感受。⑥
本文综合自:
①世界肥胖联合会.《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https://data.worldobesity.org/publications/WOF-Obesity-Atlas-v7.pdf
②2024-03-14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添加糖摄入为肥胖首要外因》
③Jiang Y, Xu T, Dong W, Chu C, Zhou M. Study on the death and disease burden caused by high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take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Eur J Public Health, 2022, 32(5): 773-778.
④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BMJ.2023.
⑤2024-01-05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健康大讲堂-139】当心“隐形糖”悄悄吞噬健康》
⑥2024-03-06科普中国《为什么戒掉甜饮料这么难?| 科普时间》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