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就是缺钙?错!还有可能是这3大原因,别忽视
“腿抽筋不就是缺钙吗?为何我吃了一个星期的钙片,抽筋的症状还是没有缓解呢?”
王大爷今年65岁了,他平时由于比较注意养生,所以身体还不错。然而,最近这两天他在睡觉的时候,总是出现腿抽筋的情况,而且好几次都是因为抽筋醒来。于是,他就去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只见不少“专家”都认为腿抽筋就是缺钙。王大爷看到这个消息后,好像如获至宝,赶紧就去附近的药店买了2盒钙片。
王大爷买了钙片之后,就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服用。不知不觉一个星期过去了,王大爷发现自己抽筋的症状并没有缓解。没有办法,王大爷就去医院就诊了。到了医院以后,王大爷跟门诊医生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且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门诊医生听到了王大爷的体温以后,就跟他说道:并不是说抽筋就一定是缺钙,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具体的需要明确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才行。
可能很多朋友也和王大爷一样,认为腿抽筋就是缺钙引起的。但是,腿抽筋就一定是缺钙吗?为了让大家对抽筋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知识。
1.什么是抽筋?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就是缺钙吗?其实,抽筋是肌肉痉挛的俗称,它主要是指肌肉或者肌群不自主地收缩,是神经或者肌肉的过度兴奋引起的。一般来说,抽筋的部位主要以小腿以及足部最为常见,发作的时候可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可能大家听了上述的描述以后,还是一头雾水,别急这里我来进一步解释。通俗来说,抽筋就是肌肉不受控制的强烈收缩,收缩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引起局部明显的疼痛。这个其实也好理解,肌肉收缩得太强烈了,就有可能会引起肌肉的损伤,所以引起疼痛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少朋友出现了抽筋的情况以后,就会立刻想到缺钙,但是这二者并不完全等同。缺钙可以引起抽筋,但是抽筋的原因却不一定就是缺钙。
实际上,站得久了、走路走得久了、寒冷刺激、某些药物等,都是可以引起抽筋的。就拿走路来说吧,如果走路走得太多,那就有可能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比如乳酸。这些代谢产物会刺激肌肉,使其发生痉挛,也就是大家说的抽筋。
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他游泳游得比较好。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河里游泳,而且去的还是深水区。结果,因为深水区温度比较低,所以诱发了他腿部的抽筋。由于当时是他自己一个人去河里游泳,因此并没有人帮他度过险境,最终他被淹死了。
2.睡觉时经常出现腿抽筋的情况,需要警惕3种疾病,千万不要忽视:引起抽筋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以下3大原因,具体的总结如下:
❶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主要和年龄、长期干重体力活、开车、怀孕等因素有关。
之所以这类患者会出现腰部以及下肢的疼痛,主要与刺激了相关的神经有关。
腿部的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就可引发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强烈的痉挛,也就是我们说的抽筋。
与此同时,当下肢疼痛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就会使得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引起抽筋的症状。
❷下肢动脉闭塞症:
可能大家看到“动脉闭塞症”这5个字以后,一头雾水。
其实,说白了动脉闭塞症就是指动脉内形成了动脉斑块,这些动脉斑块使得动脉变得狭窄了,甚至完全堵塞了,进而引起肢体的缺血、缺氧。虽然说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动脉闭塞症的原因,但是考虑它和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当下肢发生了动脉闭塞症以后,就会使得腿部肌肉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给。腿部肌肉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它就会通过使劲收缩来增加血流,所以也可以引起频繁的抽筋。
❸周围神经病变:
目前来说,我国的糖尿病、高血压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如果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得不好,那时间久了就可能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
当周围神经受损以后,就有可能会导致其支配的肌肉紧张度增高,这样的话就会引发抽筋的症状。
3.如果出现了腿抽筋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在临床上,不管是什么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病因,然后针对病因下手。
假如腿抽筋的原因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那就需要对这个疾病进行专业的治疗。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控制好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内、随机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其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B族维生素、肌醇、抗氧化药等来减轻症状,也可以尝试利用针灸缓解症状。#健康明星计划#
除了对因治疗以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钙质以及维生素D的摄入,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虾米、瘦肉、鸡蛋、乳酪等,尽量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喝酒、喝咖啡这类兴奋神经的饮品。平时的时候,注意保暖,可以在睡觉之前洗个热水脚。#健康2022#
当发生抽筋的时候,可以按摩抽筋的部位,然后把抽筋的部位扳回到正常的位置。这里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否则可能会引发肌肉损伤。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锻炼身体,运动量不可太大,以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宜。#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您身边同样有需求的人,以此让更多的人受益吧!抽筋未必都是缺钙“惹的祸”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抽筋的经历。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之久。尤其是半夜抽筋,往往能把人痛醒。有些人觉得腿抽筋了,一定是缺钙了。其实,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抽筋”,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引发抽筋的五大“元凶”
缺钙 钙离子在调控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液里钙离子浓度过低时,肌肉很容易产生兴奋收缩,引发肌肉痉挛。通常低血钙性抽筋常见于老年人、绝经期妇女、缺钙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者,或是患严重肝脏、肾脏疾病的患者。所以,如果平时饮食均衡、身体健康,却经常抽筋,就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排查是否有其他原因了。
过度疲劳 长时间徒步、跑步、爬山、提重物或者常年整天穿高跟鞋的女性,运动时肌肉紧张会导致局部血管一过性狭窄,肌肉血供不佳,引起肌肉痉挛。此外,长时间运动、人体大量出汗时,且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盐,会伴有电解质(钾、钠等)大量的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这时,肌肉兴奋性异常也容易发生痉挛。
寒冷 当温度下降时,我们四肢肌肉特别是小腿肌肉的血管为了减少热量散失会收缩,于是,流经此处的血流速度变缓,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堆集过多,容易引起小腿肌肉痉挛。比如游泳之前没有充分热身就立即下到低温度的泳池里、冬天手脚保暖不充分、夏天吹空调冷气或电风扇吹脚、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等情况下都可能会引发抽筋。所以经常出现抽筋的人要注意手脚的保暖。
局部长时间压迫 当局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某一姿势时,受压过久,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代谢能力变差,肌肉中的乳酸代谢物堆积,也会发生肌肉痉挛。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肥胖、孕妇、老年人等人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小腿抽筋频繁,还要警惕血管性疾病可能,尤其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硬化时,管腔会变窄,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氧及代谢产物蓄积,会使得肢体末端因为缺血出现抽筋、疼痛等不适。如果治疗不及时,血管狭窄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外周器官营养缺乏,严重时发生坏疽等不良后果。
记住这三点 减少抽筋困扰
科学补钙并注意健康饮食 除了适当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食物和多晒太阳外,还要注意每日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坚果。
科学、适度地锻炼 首先,活动前要先充分热身,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或鞋子,以避免肌肉突然“缺氧”,引起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造成抽筋。其次,运动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剧烈运动,容易拉伤肌肉和肌腱。建议在运动之前或者运动间歇休息时可以喝一些运动饮料,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肢体的保暖 保暖对于维持四肢良好的血液循环尤其重要。血液流动通畅,才能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我们的肌细胞里,才能把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从而预防抽筋的发生。因此,腿部及足部的保暖应该引起重视,如穿长裤、袜子,避免空调冷气或电风扇长时间吹脚。也要常做肌肉伸展运动,经常按摩容易抽筋的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下肢有血栓的朋友要注意,应谨遵医嘱不能随意按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试试这样做 快速缓解腿“转筋”
当肌肉痉挛发作时,应立刻采取拉伸的方式来缓解痉挛,科学按摩快速缓解。
小腿和脚趾的抽筋 小腿和脚趾是抽筋多发的部位,如果发生抽筋可立即进行如下操作:自己坐在地上,膝盖弯曲90度左右,双手握住前脚掌或者抽筋一侧脚的大脚趾并将其扳向自己身体的方向,持续时间大约20秒,重复2-3次,可视肌肉痉挛缓解情况适当增加次数。
大腿抽筋 可将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震颤动作,随即向前伸直,这样反复多次即可缓解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抽筋的原因有很多,也可防可治,但如果短期内抽筋频繁发生,还是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治疗,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高亚南(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腿总抽筋是缺钙吗?医生:当心是这些大病的前兆!
生活中,小腿抽筋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但很少有人会把它当回事。还有人以为自己缺钙了。
腿抽筋不只是缺钙那么简单
1、缺钙
研究显示,缺钙会导致抽筋。一般情况下,钙离子可以保持肌肉的正常兴奋,如果缺乏钙离子,肌肉就会躁动,稍微受到一点刺激,就会出现痉挛,即抽筋。
通常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年纪的增长,钙的吸收能力会有所下降,钙质会流失更多,这时很容易引起抽筋;此外,如果存在挑食、维生素D3缺乏、肝肾疾病、长期服用利尿剂等情况,都有可能引起钙缺乏,从而造成抽筋。
2、运动不当
运动时容易出汗,大量流失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而长期的锻炼,会让肌肉“疲劳”,大量消耗体内的糖原,还会产生代谢物,比如肌酸、乳酸等,最终可能诱发抽筋。此外,在锻炼之前,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做够,无法充分调节肌肉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很有可能会引发肌肉拉伤、抽筋。
3、寒冷刺激
这是造成抽筋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大脑接收到寒意的时候,全身肌肉就会自动收缩,从而产生热量来温暖身体,但也会因为寒冷而产生酸性代谢物,从而诱发抽筋。
4、肢体受压
如果长期保持一定的姿势,很容易会造成静脉受压,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代谢能力下降,肌肉中的代谢物会积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小腿肌肉的抽筋。
健康时报图
小腿总抽筋当心是疾病的前兆
抽筋的发生,除了上述4个常见原因外,还有3个隐藏的疾病也会引起小腿抽筋。
1、腰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是由髓核压迫神经所致,常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在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中,腿部痉挛的发生率高达70%。
2、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如果经常抽筋,除了要注意补充钙质,还要注意心血管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比较肥胖或者已经被诊断为“三高”的人。再者,脑部疾病也要警惕,比如中风、癫痫等,也会诱发抽筋。
3、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或闭塞的,在运动过程中常会发生腿部抽筋。如果老年人患有动脉硬化的下肢,由于血液循环受阻,代谢产物无法通过血液排出。代谢物积累到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肌肉的收缩,导致腿疼痛和抽筋。
总体来说,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感觉自己经常出现腿抽筋,比如一个月内会出现两三次,疼痛缓解的时间变长时,需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本文专家:王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副主任医师(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