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会引起肥胖吗(消化不良会引起胸闷气短吗)

文章目录:

世界肥胖日:专家提醒儿童肥胖也属于营养不良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专家表示,儿童肥胖属于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需从观念、饮食、运动等方面介入。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显著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一些人认为小孩肥胖没关系,长大自然会瘦下来,这是误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疝与减重诊疗中心主任李晓峰介绍,儿童长期处于肥胖状态可能导致青春期性发育问题、易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出现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这些影响可能一直延续到成年。

2025年3月3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疝与减重诊疗中心主任李晓峰为患者做检查。(受访者供图)

青海红十字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支永发说,儿童肥胖也是营养不良,孩子超重、肥胖是总能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失衡导致的,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还包括遗传、运动不足、压力与应激等多方面,“肥胖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身材问题感到自卑,继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专家表示,儿童肥胖的治疗主要有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等,饮食行为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点,儿童肥胖防控要把好“入口”关,选择相对低脂、低糖、适量纤维素的饮食策略;尽量减少加餐,参照“间隙性饮食”,保证夜间空腹时间;减少快餐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屏幕时间”进食 。

“要构建科学的饮食观念,如果已经出现超重、肥胖并通过饮食运动仍难控制体重的儿童,应选择医疗手段介入,进行专业的医疗检测早诊早治。”李晓峰说。(记者张子琪、央秀达珍)

减肥的尽头是养代谢,分享一个方子,助你减肥一臂之力

很多想减肥的朋友,好不容易管住了自己的嘴,管了几天,忍不住放纵了一次,体重又回到了解放前。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代谢太慢了

代谢差的人减肥是很困难的,少吃瘦得慢甚至没有任何体重变化,多吃的话,体重很快就会涨。

代谢差的身体就像一台效率低下的机器,无法有效地燃烧摄入的热量,多余的能量便只能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看看你有没有以下几个代谢差的表现:

1.少吃不爱掉称,多吃点就反弹;

2.不爱喝水,经常口干舌燥;

3.皮肤粗糙毛孔大,肤色暗沉;

4.肚子赘肉多、腿粗,肉肉松弛;

5.身体沉重,不爱活动,易困倦;

6.手脚凉,体虚怕冷,出汗不畅;

7.月经不规律,量少、痛经;

8.排便不畅,总感觉腹胀。

对于代谢差的减肥人群,减肥的尽头是养代谢,把代谢养好来,瘦得会更加轻松且不容易反弹。

跟大家分享一个方子,能够有效调节身体代谢,帮助减肥

组成:黄芪、白术、茯苓、山楂、陈皮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能够增强身体的正气,推动身体的气血运行,提高新陈代谢的动力。

白术健脾益气,帮助脾胃运化水谷,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使身体能够更好地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

茯苓利水渗湿,协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湿气,减轻身体的负担,优化身体的内环境。

山楂健胃消食,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避免因消化不良导致的肥胖和代谢减缓。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其理气的作用可以使补而不滞,让其他药材的功效更好地发挥,同时还能燥湿化痰,改善因痰湿阻滞而导致的代谢不畅。

全方,从补气、健脾、化痰、利湿等多个角度,帮助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身体代谢慢慢恢复,减肥就会轻松很多。

提醒:方子仅作为科普分享,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用药需医生辨证指导

吃饭能吃,一吃就腹胀,不消化,张大夫:寒虚体质,脾阳虚。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人日常饮食正常,饭量也不小,可每次吃完饭后却总觉得腹胀难受,甚至有种食物停在胃里的沉重感,打嗝、反酸、嗳气接踵而来,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乏力,甚至长期便溏或腹泻。

张大夫在诊疗中发现,这类症状其实并非单纯的消化问题,而与体质密切相关,尤其是寒虚体质引起的脾阳虚,更是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很多人误以为只是胃“吃坏”了,或简单归结为消化不良,却忽略了脾阳虚对整个消化系统的深远影响。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和水分,必须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转化为气血,用以滋养全身。若脾阳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食物就会在胃肠中停滞不化,产生内生湿气,进而表现为腹胀、便溏、食欲减退等症状。

寒虚体质的人群,往往表现为怕冷、四肢冰凉、舌苔白腻、脉象沉弱,这种体质的人更容易因寒邪侵袭或饮食不节而引发脾阳虚。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饮食不规律、偏爱冷饮冷食、缺乏运动,这些行为都会加重脾阳虚的症状。

现代医学分析表明,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根源,通常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或胃肠道菌群失衡有关。研究发现,受寒冷刺激或长期饮食不当,会导致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影响胃排空速度,从而引发腹胀不适。

寒性体质者胃肠壁对寒冷刺激尤为敏感,再加上脾胃功能衰弱,往往会表现为饭后腹胀、嗳气频繁、食物停滞在胃中不下的情况。西医常通过促胃动力药物、益生菌调理来缓解这些症状,但若不从根本上调整体质,症状往往会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改善。

中医在治疗脾阳虚引起的腹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张大夫指出,脾阳虚的治疗重在温补脾胃、活血化湿。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提到“脾胃虚寒者,宜温补而调之”,这说明脾阳虚的核心在于寒湿内盛,需要通过温阳健脾的手段来驱寒除湿、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理中汤是温补脾阳的代表方,由党参、白术、干姜和炙甘草组成,能够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中汤可以增强胃肠动力,改善胃排空功能,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适用于寒虚体质、脾阳虚患者的调理。

饮食调理是改善脾阳虚的重要环节。张大夫建议,寒虚体质的人群应避免寒凉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冰镇饮品、生冷水果等。这类食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加重寒湿内盛的状态。相反,可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比如生姜、红枣、山药、羊肉、莲子等,能够起到温补脾胃的作用。

生姜红枣茶是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尤其适合脾阳虚导致的腹胀、乏力、便溏患者。现代营养学也强调,温性食物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寒性体质者提高基础代谢率,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

运动对于改善脾阳虚同样不可或缺。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这会进一步削弱脾胃功能,导致气机不畅。张大夫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养生运动,这些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脾胃功能恢复。

尤其是八段锦中的“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能够有效激活腰腹部的阳气,改善脾胃运化能力。现代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显著改善胃肠道的蠕动能力,从而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针灸疗法在治疗脾阳虚引起的腹胀方面也有显著效果。中医认为,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温经散寒、健脾和胃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等。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的作用;

中脘位于胃的募穴,有助于缓解胃胀、促进胃排空;气海和关元则是补益阳气的核心穴位,能够温补下焦阳气,改善全身的寒虚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节胃肠神经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胃排空速率,缓解腹胀症状。

张大夫强调,脾阳虚虽不是严重的疾病,但若长期忽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脾阳虚长期存在,会导致湿气内生,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湿气停滞体内,不仅会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导致肥胖、关节疼痛、慢性疲劳等问题。

中医认为“湿气重则百病生”,一旦体内湿气积聚过多,很多慢性疾病会随之而来。因此,及时调理脾阳虚,不仅能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还能预防更严重的健康隐患。

现代医学也在逐渐认识到体质对疾病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寒性体质者的基础代谢率较低,更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体质入手调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在体质辨识和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优势,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在西医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温补脾阳的理念,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张大夫提醒,脾阳虚的调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患者需要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坚持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很多人习惯于依赖药物解决问题,却忽略了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深远影响。寒虚体质者尤其需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管理,减少寒冷刺激,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只有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才能让身体恢复健康平衡。

吃饭能吃却一吃就腹胀、不消化,看似小问题,却可能反映出体内阳气不足的信号。中医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脾阳虚是身体发出的预警,提醒人们关注脾胃健康,及时调整体质。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体质出发,精准调理,很多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彻底改善。健康的关键在于平衡,而平衡的核心在于阳气的充足。只有将脾胃调理好,生命的活力才能重新焕发。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