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小孩肥胖怎么办(七岁小孩肥胖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

健康中国|儿童肥胖怎么办?儿保专家来支招

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肥胖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是一种慢性疾病,还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为1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10.4%。家长能通过哪些表现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肥胖儿童又该如何科学减肥?记者采访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倩琦。

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

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通过以下直观现象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

1.脖子后面的皮肤发黑

肥胖可以引起皮肤生理状态改变,导致黑棘皮病发生。具体而言,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呈天鹅绒状,尤其以颈项部、腋下、下腹部、腹股沟处明显。

2.睡觉打呼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殊不知,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性早熟

超重和肥胖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孩子骨龄增长快速,骨骺提前闭合,最终影响成年身高。

儿童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视

专家强调,儿童肥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

2.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容易出现脂肪肝,严重时会发展为肝硬化;

4.容易出现骨龄超前导致骨骺早闭,影响最终身高;

5.存在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6.容易合并腺样体肥大,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7.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科学减肥有妙招

专家称,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减肥的过程严禁使用饥饿疗法、减肥药物或减肥饮品,应以饮食、运动、行为矫正等综合管理,肥胖儿童、家长、医师、营养师、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

1.饮食:选对食物、科学进食、合理烹饪。

2.运动:减少静坐的时间、看屏幕的时间;多爬楼、少坐电梯;多走路、少坐车;多做家务;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每天一小时。

3.心理支持:家长以身作则;将运动转化为游戏;不以食物为奖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7岁孩子高尿酸症!小胖墩,暑假专家喊你来减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桂芳

图/医院提供

在家长眼里,小胖墩总是健康和可爱的代名词,看到孩子爱吃,吃的多,都会很开心,认为孩子胃口好,体重长的快是身体壮,殊不知如果孩子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达到超重甚至肥胖标准后反而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7岁男童患高尿酸血症

洋洋(化名)今年7岁,身高141.5厘米,体重却高达50.6公斤。更让家长傻眼的是,洋洋的血尿酸居然高达544umol/L,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得了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该出现的疾病,在儿童期就进入了新“四高”人群。主治医生告诉洋洋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把体重控制下来,并建议他到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咨询,用科学的方法控制体重。

番禺中心医院营养科医生黄换南说,其实,肥胖症对儿童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严重的,它可以影响儿童的心肺、肾脏的功能,降低免疫力,有的儿童还会因肥胖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病。研究发现,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0%的超重儿童至少有一种上述的危险因素,而20%可有两种及以上。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中年之后,但最近10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儿童数目已经翻了几倍,这些儿童以超重为主。

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体重变化。对儿童来说,肥胖不是好养的标志。孩子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重,过高过低都并非正常现象。

控制体重,莫让肥胖毁了孩子

一般来说,判断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可通过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在不同的年龄都有一定的体重范围。

根据计算发现,洋洋体重严重超标,BMI为25.3kg/m2,体脂肪率达40%。医生为他制定了标准型低碳饮食方案,通过饮食干预,同时洋洋还改掉了之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体重减了,而且血尿酸也降下来了。

干预前、中、后对比图

黄换南指出,其实,儿童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因素(琳琅满目的食品广告诱导)、遗传因素(易胖基因)、疾病因素(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质醇增多症等)等。

干预前、中、后数据列表

很多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健康威胁,对孩子进行减少食物和增加运动的减重计划,但在没有专业方案和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孩子做出改变很不容易,甚至越来越抵触,陷入体重下降、反弹、下降、反弹的恶性循环中。

医学体重管理门诊可科学减重

实际上,减重的基本原则是使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目前用于减重的医学营养方法有多种,研究发现:减重饮食的依从性高低(即是否容易被减重者接受和坚持)对减重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调整饮食营养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依从性,使减重取得较好的效果,高蛋白低升糖负荷减重饮食就是其中一种。因此,专家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医学营养减重方法。

儿童青少年肥胖如何有效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4年,全球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达到10%。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过去二三十年间,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3倍。肥胖儿童数量的增加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近年来有加速上升的趋势。7-18岁男女超重率分别从1991年的0.6%和0.9%增至2000年的11.7%和6.8%。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结果显示,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1%、15.6%、18.6%、11.8%。

从地区来看,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33.6%和23.0%;其次是沈阳、上海。调查发现,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迅猛上升趋势,平均10个孩子里就有1-2人体重超标,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学生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由其他原因如慢性病史、内分泌疾病、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引起的肥胖。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会造成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问题;肥胖是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之一,80%肥胖的儿童还将延续成人肥胖。

本课题选取北京市某区6所中小学2290名学生进行单纯性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脂肪肝、体成分等)研究,旨在为儿童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帮助。

超重肥胖对儿童健康有显著影响

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 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北京市某区7-18岁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7.3%和11.2%,肥胖率分别为15.2%和5.2%。男生肥胖发生率9-11岁较高,最高是10岁,为19.6%,超重学生比例最高年龄是12岁,为29.1%。女生肥胖发生率11-12岁较高,最高是12岁,为10.0%,女生超重率在12-13岁年龄组最高,最高是13岁,为14.5%。此次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研究指出10-15岁间肥胖发生率升高具有一致性。

(一)体重指数(BMI)均值比较。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判断超重肥胖的标准。本课题研究显示,海淀区样本学校7-18岁男、女生在体重指数BMI均值一项,肥胖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且男生大于女生。

(二)血脂谱水平比较。肥胖儿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等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特别是高甘油三酯一项,肥胖儿童组检出率(12.28%)是正常对照组(1.44%)的8.5倍,肥胖儿童组高血糖检出率(5.56%)是正常对照组(1.44%)的3.86倍。

(三)高血压比较。2290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总检出率为9.18%,其中,肥胖儿童组高血压检出率为21.49%,超重儿童组检出率为10.19%,总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男生高血压检出率最高集中在15岁,达21.2%,女生最高在12岁,为10.6%。

(四)脂肪肝比较。肥胖儿童脂肪肝检出率(34.1%)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7.1%),检出率最高为12岁,检出最小年龄为7岁。肥胖儿童患脂肪肝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儿童的76.6倍。

(五)形态指标。肥胖儿童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皮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体重指数与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显著正相关。

(六)体成分比较。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不仅与脂肪含量有关,更与脂肪分布部位有关。研究显示,随着超重程度的增加,男女生基础代谢率、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也在不同程度增加,肥胖儿童体成分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七)危险聚集性。肥胖儿童患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转氨酶、高胰岛素的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制订三级干预方案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关键时期,许多成年期疾病都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延续。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从小改变儿童青少年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组根据体检检测结果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在得到家长的知情同意后,确定干预对象,对其进行身体素质、行为、健康、运动评估,并制订三级干预方案。

(一)一级预防

干预对象:7-18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腰臀围正常的儿童青少年,特别针对7-9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

主要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指导超重肥胖儿童和家长进行合理膳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教育。具体包括不暴饮暴食,不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保证运动时间每周2-3次,每次40分钟;掌握科学的作息时间等。

此次调查显示,肥胖率最高的年龄区间为10-12岁,如果在此年龄段前加以预防,以“五多”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提高其健康素养,能够有效预防儿童肥胖。“五多”具体是指:

多动手: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儿童注意集中能力明显不足,其工作记忆负荷、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都较弱。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手工活动锻炼儿童的协调性。手指末梢有丰富的神经纤维,手工活动可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

多动腿:培养儿童的各种运动兴趣,如冰雪运动、球类运动(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棒球等)、跆拳道、游泳、跑步等,女孩可以练体操、形体、舞蹈等。研究证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额叶的运动中枢,产生多巴胺释放介质,既可以防身健体,又可以减肥增智,同时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有利于身心健康。

多动脑: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可能影响儿童的脑代谢过程,并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适量运动对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有氧运动使肥胖儿童脑血氧饱和度提高、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的营养和氧供给充分,可提高儿童脑的反应能力。

多动心:7-9岁儿童记忆力最好,理解力较差,依存性强,辨别能力还未发育成熟。所以要加强心理辅导,让儿童远离垃圾食品、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积极培养儿童的健康素养,日积月累,记忆中的信息就会成为良好的习惯。

多动口:7-9岁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同时也是语言中枢的开发阶段,让儿童多练“口才”,比如经常进行唱歌、演讲等,大声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

(二)二级干预

干预对象:7-16岁超重肥胖青少年,伴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腰臀围异常的儿童青少年。主要是10-12岁儿童青少年。

主要干预措施:以运动为主,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膳食指导、健康教育、运动处方实施和行为矫正。

1. 有氧运动干预

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归因是多食少动、缺少运动及不良的饮食习惯。2014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针对22万余名9-22 岁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的学生中,男生占73.3%,女生占79.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生身体活动不足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主要内容:

(1)运动时间:保证超重肥胖儿童每天有氧运动锻炼1小时,根据情况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

(2)运动强度:每次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一般心率标准为170减去年龄,要求运动后儿童脉搏达到120-160次/分 。

(3)运动频率:每周2-3次。

(4)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程度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网球、足球、冰球、体操、跆拳道、扔沙包、游泳、跳绳、跑步、快走、排篮球等,让学生选择适合喜欢的运动方式。

(5)运动评估:一是每周锻炼次数在1-2次,每次锻炼时间6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较大”,锻炼持续时间在12个月以上;二是锻炼次数每周2-3次,锻炼时间每次在45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中等”,锻炼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三是锻炼次数每周3-5次,锻炼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负荷的主观判断为“中等”,持续锻炼时间在3个月以上。

2. 膳食营养干预

采用平衡低热能摄入方案。一是控制脂肪摄入。少食油炸、高酯、高胆固醇食物,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量的20%-30%以内,包括主食的摄入量。二是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肥胖儿童多因水果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起代谢异常,所以在干预过程中,在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脂肪摄入量变成蔬菜水果,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三是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粗粮,少喝含糖饮料,以凉白开代替饮料,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四是控制进餐速度、培养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 。

(三)三级干预

干预对象:主要适用于7-18岁儿童青少年,严重超重肥胖,伴随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的儿童。

主要干预措施:此期需要饮食、有氧运动、健康教育、心理综合干预模式,多举并重。

肥胖儿童由于体态臃肿、行动迟缓,往往性格孤僻、不爱交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儿童青少年,一方面要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医务人员给予心理调试和疏导,另一方面要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孩子认识到通过锻炼可以改变体形、减少体重,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同时根据身心特点给予干预,增加运动量,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并监督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或每周3次体育锻炼、每次60分钟,并严格控制高热量饮食,可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配合。

建立家校合作干预共同体

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是涉及公共卫生、医学、体育、心理学、社会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学科及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支持和配合,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三级干预,本课题组对216名7-16岁单纯性超重肥胖儿童进行每天一小时、为期2年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超重肥胖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与改善。其中,29名超重、肥胖儿童恢复正常体重,41人由肥胖儿童转为超重,超重率下降了23.6个百分点,肥胖率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干预结果显示,长期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有效控制肥胖儿童体重。

在整个健康干预过程中,课题组为每个孩子记录了健康干预档案,进行连续、细致、全面观察,然后针对每个孩子观察的指标变化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从儿童生长发育曲线看,12-13岁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也是青春期,激素水平高,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此期应高度重视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对于生长发育中的肥胖儿童来讲,控制饮食不是主要手段,最好是尽早积极进行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是儿童主要活动场所,他们对儿童健康相关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趋向及行为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参与调整饮食行为习惯,学校专设体育教师负责肥胖儿童的干预活动,找出适合每个孩子的运动项目,每周进行2-3次体育运动锻炼,校医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对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给出建议,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儿童的形态发育指标、生理和生化指标,对提高肥胖儿童减肥的积极性,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久维持减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