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高血压要吃药吗(肥胖高血压吃哪些食物好)

文章目录:

高血压可以直接吃药吗?重症医生:相比之下,这5种治疗更为重要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朋友会吐槽,生病了就要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好讲的。如果您真是这样认为,那说明您至少犯了2个错误,分别是:高估了药物的作用,低估了其他治疗方式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古人说的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说的是最厉害的将军是没有特别大的战功的,因为他会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样道理,真正厉害的医生不会太出名,他们不会在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才施以援手,真正的大医是治未病的,就是在疾病刚开始出现苗头,大家都不太当回事的时候,他就开始治疗,并且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但患病的朋友并不会感到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贡献。

人们会把那些起死回生、药到病除的医生奉为传奇,而对于那些致力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医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样的道理,朋友们之所以血压一高了,就跑到医生那里开药,因为吃药这个动作是非常确切的,而且,血压也是实实在在的降下来了。给人一种药到病除的感觉,但现实却是,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真正可以解决问题,却是被朋友们严重忽视的治疗方式。

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盐的摄入,研究发现,在不影响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盐的摄入,可以使血压下降2-8mmHg。看到这串数字,有的朋友会感到不屑,降幅才这么点,这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但朋友们有没有想过,这只不过是众多策略中的一个。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疾病,因此,应对策略也应该多点开花,不要妄图用简单办法去解决复杂问题,这样做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中。聊到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到底摄入多少盐才比较安全呢?

我国指南建议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进一步将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以进一步增强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把盐的摄入量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对于血压控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种方式与个体敏感性也是密切相关的,高血压朋友受益会更显著。

第二个措施是有效控制体重,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超标问题在国人中愈发严重,超重和肥胖会带来诸多的健康问题,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很多朋友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体重超标导致的。张医生身边很多肥胖的高血压病人,仅仅通过有效减重,就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了。

聊到这里,张医生想提醒朋友们的是,要想实现这种效果,一定要在患病的早期,反过来说,患病的时间越久,减重对血压的影响越差。有的朋友看到这,会感到失落,因为他们的病程早就超过了10年,这时候减重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张医生想说的是,只要您属于体重超标的病人,减就比不减强。

第三个措施是合理的体育锻炼,这个道理朋友们都懂,但合理的体育锻炼到底可以使血压下降多少,朋友们却知之甚少,其实这个答案还是蛮复杂的,根据多项研究显示:长期坚持常规的有氧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3-15 mmHg,舒张压降低2-10 mmHg。若结合体重管理,降幅会更大,比如减重5公斤,收缩压可额外降低5 mmHg。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与长期收益相比较,短期效果更让人感到振奋,统计数据提示我们,单次中等强度运动后,血压可能下降5-20 mmHg,敏感人群可能更显著,比如一次30分钟运动后,收缩压降幅可达20 mmHg,甚至30 mmHg以上。不过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需长期坚持才能维持。

正因如此,张医生建议高血压朋友选择有氧运动方式,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5-7天、每次30-60分钟,并配合医生指导。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血压下降幅度会受到运动频率、强度及个体健康状况影响,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监测血压变化。

第四个建议是去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内分泌和神经调节、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情绪管理是高血压防控的重要环节,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内卷非常严重的社会中,每位朋友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特别像张医生这种中年朋友,工作上,上挤下压,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非常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所以,要做好自我条件,必要时,需结合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方式去放过自己,不要不好意思。

最后是戒烟限酒,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根据现有资料,戒烟本身并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限制饮酒可使血压下降,可使收缩压降低约2-4 mmHg。有研究显示,饮酒量减少67%时,收缩压平均下降3.31 mmHg,舒张压下降2.04 mmHg。

若长期坚持戒烟和限酒,收缩压平均可能降低超过10 mmHg,但这一数据需结合个体差异及其他生活方式调整。正因如此,高血压病人应严格限酒,男性每日酒精量<25克,女性<15克,并建议彻底戒烟,以改善整体健康。

从上面的描述中,朋友们可以看出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可以让血压大幅度下降的,而且,越是高血压的早期,越是年轻病人,这种效果就越明显,可以超越任何一种降压药的疗效。

让我们再回到今天的问题本身,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 2 亿人!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想提醒朋友们的是,高血压不是个能随便对待的“小毛病”。降压药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糖果”。

对于一些刚刚发现高血压,且血压只是轻度升高,同时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能并不需要马上吃药。只需要先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减少熬夜、增加运动、控制饮食中的盐分摄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多朋友的血压是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并长期保持的。

然而,如果血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或者同时伴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疾病,那降压药可能就成了“救命稻草”。但张医生想提醒朋友们的是,在决定是否服用降压药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搞一刀切。生活方式的调整永远是控制血压的基础,但在必要时,降压药的合理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高血压患者能否直接服用降压药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必要时降压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一切应听从医生专业评估。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高血压,保持健康!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头条首发大赛##万能生活指南##冬日生活记录#

肥胖人群怎样吃?可以吃药或手术减肥吗?健康减重这些误区要避免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公斤—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称:“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是超重范围,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这些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然而,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称:“如果是超重状态或者肥胖状态,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要进行控制,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减肥需长期坚持 减肥药不能滥用

不论是饮食还是运动,减肥都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然而,生活中一些人希望走捷径,通过吃药来实现减肥。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减重神药”的司美格鲁肽被人们追捧。

在我国,司美格鲁肽目前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重的处方药,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超适应症滥用的情况,一些并没有糖尿病的人用这种药来减肥,其原理是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延缓肠胃蠕动,降低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这似乎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无需经历任何痛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身材。

司美格鲁肽作为处方药,虽然医院管控严格,但线上购买却比较容易。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发现,仅需对个人信息进行实名制,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并点击“已线下就诊并使用过该药物且无不良反应”的确认键,即可开方购买。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有关药物滥用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尤其现在大家都想减肥,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就是真正整天把减肥挂在嘴边的人并不是说肥胖的人,反倒是一些体重正常的人或者稍微重了一点的人整天去喊减肥,他们就希望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去减点肥,所以就用药。”

医生介绍,从国外的临床数据来看,司美格鲁肽确实有减肥的功效,并已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作为减肥药上市。但是,这种药的“减肥版”在我国还没有获批。即使“减肥版”在国内获批上市,因为是处方药,所以注射前也应当到专业减重中心或医院做相关检查评估,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从而以更小的副作用取得更好的获益。

张鹏医生称:“我们国家对司美格鲁肽批准的适应症目前只限于肥胖型二型糖尿病治疗,单纯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血糖控制不好,它可以是二线治疗,同时要求BMI(体重指数)超过25。如果没有达到用药指征,不要瞎用药,其实用药所带来的风险远远超过受益。”

医生提醒,使用司美格鲁肽可能发生低血糖、急性胰腺炎等不良反应。

张鹏提醒称:“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一个就是作用到中枢,我们就会担心长期刺激中枢受体会不会引起除了不想吃饭,还会引起一些情绪的问题,比如说抑郁,它让胃肠道蠕动减弱,甚至不蠕动,是不是又会担心造成胃瘫、肠瘫、肠梗阻的问题。”

去年我国实施减重代谢手术超35000例

一些人在运动、饮食和药物干预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手术达到减肥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实施减重代谢手术超过35000例。哪些人适合手术减肥?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呢?记者探访了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病房。

在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病房,记者见到来自黑龙江的李女士,她本身就是一位口腔科医生。身高160厘米的她,从青春期开始发胖。这些年来,先后尝试过节食、吃减肥药、参加减肥训练等方法减肥,但都反弹了,现在体重飙升到了200多斤。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她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以肥胖为核心的代谢综合症,包括血糖的增高、胰岛素增高、血脂增高、血压增高,同时合并脂肪肝,她关节有问题,然后晚上睡觉打呼噜,我们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迫不得已,李女士决定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减肥。她选择的袖状胃切除手术是减重代谢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四分之三左右的胃,留下的部分大小如香蕉,形状像袖子,因此称为袖状胃。手术前,主治大夫张鹏与李女士充分沟通,包括手术的风险、副作用等等。

医生介绍,减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一般来说患者只需住院一周,回家休息一周就可正常工作了。减重手术有严格的指征要求,只有在运动、饮食和药物干预效果都不理想的前提下才考虑手术。

去年,北京友谊医院一共做了445例减重手术。张鹏医生说,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并不肥胖的人为追求苗条要求做减重手术。

医生提醒,减重手术只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后续还得靠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来保持。

来源:央视网

肥胖人群怎样吃?可以吃药或手术减肥吗?健康减重这些误区要避免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公斤—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称:“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是超重范围,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这些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然而,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称:“如果是超重状态或者肥胖状态,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要进行控制,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减肥需长期坚持 减肥药不能滥用

不论是饮食还是运动,减肥都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然而,生活中一些人希望走捷径,通过吃药来实现减肥。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减重神药”的司美格鲁肽被人们追捧。

在我国,司美格鲁肽目前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重的处方药,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超适应症滥用的情况,一些并没有糖尿病的人用这种药来减肥,其原理是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延缓肠胃蠕动,降低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这似乎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无需经历任何痛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身材。

司美格鲁肽作为处方药,虽然医院管控严格,但线上购买却比较容易。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发现,仅需对个人信息进行实名制,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并点击“已线下就诊并使用过该药物且无不良反应”的确认键,即可开方购买。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有关药物滥用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尤其现在大家都想减肥,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就是真正整天把减肥挂在嘴边的人并不是说肥胖的人,反倒是一些体重正常的人或者稍微重了一点的人整天去喊减肥,他们就希望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去减点肥,所以就用药。”

医生介绍,从国外的临床数据来看,司美格鲁肽确实有减肥的功效,并已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作为减肥药上市。但是,这种药的“减肥版”在我国还没有获批。即使“减肥版”在国内获批上市,因为是处方药,所以注射前也应当到专业减重中心或医院做相关检查评估,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从而以更小的副作用取得更好的获益。

张鹏医生称:“我们国家对司美格鲁肽批准的适应症目前只限于肥胖型二型糖尿病治疗,单纯用二甲双胍的时候,血糖控制不好,它可以是二线治疗,同时要求BMI(体重指数)超过25。如果没有达到用药指征,不要瞎用药,其实用药所带来的风险远远超过受益。”

医生提醒,使用司美格鲁肽可能发生低血糖、急性胰腺炎等不良反应。

张鹏提醒称:“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一个就是作用到中枢,我们就会担心长期刺激中枢受体会不会引起除了不想吃饭,还会引起一些情绪的问题,比如说抑郁,它让胃肠道蠕动减弱,甚至不蠕动,是不是又会担心造成胃瘫、肠瘫、肠梗阻的问题。”

去年我国实施减重代谢手术超35000例

一些人在运动、饮食和药物干预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手术达到减肥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实施减重代谢手术超过35000例。哪些人适合手术减肥?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呢?记者探访了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病房。

在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病房,记者见到来自黑龙江的李女士,她本身就是一位口腔科医生。身高160厘米的她,从青春期开始发胖。这些年来,先后尝试过节食、吃减肥药、参加减肥训练等方法减肥,但都反弹了,现在体重飙升到了200多斤。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她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以肥胖为核心的代谢综合症,包括血糖的增高、胰岛素增高、血脂增高、血压增高,同时合并脂肪肝,她关节有问题,然后晚上睡觉打呼噜,我们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迫不得已,李女士决定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减肥。她选择的袖状胃切除手术是减重代谢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四分之三左右的胃,留下的部分大小如香蕉,形状像袖子,因此称为袖状胃。手术前,主治大夫张鹏与李女士充分沟通,包括手术的风险、副作用等等。

医生介绍,减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一般来说患者只需住院一周,回家休息一周就可正常工作了。减重手术有严格的指征要求,只有在运动、饮食和药物干预效果都不理想的前提下才考虑手术。

去年,北京友谊医院一共做了445例减重手术。张鹏医生说,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并不肥胖的人为追求苗条要求做减重手术。

医生提醒,减重手术只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后续还得靠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来保持。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