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产后肥胖的原因(中医讲产后肥胖怎么调理)

文章目录:

找到产后肥胖的真凶了!牢记这3个步骤,体重自己往下掉

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

不少女性在怀孕之前身材都是非常苗条的,但是在生完小孩之后,绝大多数的人体重都会不由自主地飙升。不仅之前漂亮的衣服裙子都穿不了,甚至就连平时走路都会觉得累。

产后女性的肥胖,超出正常范围的20%,为生育性肥胖,大约有80%的妈妈面临着产后发胖的困扰。

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多与某些内分泌代谢疾病有关。

而与普通肥胖不同的是,产后肥胖是特殊阶段的肥胖。

在这个阶段,女性由于妊娠和分娩,导致下丘脑-性腺系统的功能暂时处于紊乱状态,特别是脂肪代谢失去了怀孕前的平衡,因此产后肥胖又叫生育性肥胖。

那么,对于这一让很多产后妈妈都困扰不已的肥胖情况,应该怎么应对呢?

造成产后肥胖的原因:

内分泌变化

妊娠期间女性下丘脑性腺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导致脂肪代谢失衡,导致肥胖。胎儿、胎盘和羊水的增重约占女性产后总增重的一半,这意味着孕期增重越多,产后可能遗留的脂肪就越多。


营养过剩

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害怕营养跟不上导致孩子发育缓慢或者发育不健康,因此会进食许多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长期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就会引起产妇的肥胖。


缺乏运动

怀孕期的女性不能做剧烈运动,还要进食许多营养丰富的食物,慢慢的产妇就会发胖,不过这是正常的现象。有的产妇怀孕后就停止了一切运动,经常卧床,其实这是不对的,长期卧床缺乏锻炼会引起生理性肥胖。产妇应该经常慢走,适当的运动,一是可以控制体重,二是可以在生产之时有足够的力气。


睡眠不好

新生儿睡眠不规律,总是在晚上会醒,通常在这个时候需要产妇起来喂奶。白天照顾了一天小宝宝,夜里根本不想再起来,但是由于宝宝需要,不得不起来。所以为了避免过度疲劳和为自己节省足够的精力,还是要合理安排时间。睡眠不好也是产妇发胖的原因。


产后心理转变

产后抑郁是常见的问题。很多女性在怀孕后生活会发生改变,生活和工作无法接轨,形成一种生活脱轨,进而引起产妇心理脱轨。此时产妇会形成一种失去了自身价值的心态,如果这种心态不能得到开导,最终就有可能会演变成抑郁症。而人在抑郁的时候身体机能会发生改变,比如胃口不振和间歇性的胃口大开,这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产后减肥如何进行?

首先,制定健康合理的饮食计划

有些产妇在生完小孩后,体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反而是从坐月子开始大补特补后习惯了过量的饮食习惯。

所以,月子期间就要开始制定饮食计划,坐月子的时候不要盲目摄入高热量食物,这样对身材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饮食的摄入只要保证宝宝和妈妈都有足够的营养元素即可,多摄入一些高蛋白、高纤维食物,比如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无需过量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样有利于维持体重不飙升。

其次,适当地增加运动量

想要减肥的效果好、效率高,适当地增加运动量十分重要。对于顺产的女性来说第2天可以下床活动,产后一个星期可以选择简单的健美操,但是要控制时间以及运动强度。

比如在月子期间就可以自行练习腹式呼吸,然后随着身体恢复的越来越好,可以适当做瑜伽这类比较舒缓的运动。

生完孩子一个月可以坚持快步走或者慢跑等,来加强背部胸部以及腹部肌肉的紧致,防止脂肪的堆积。

最后,学会自我调节,养成健康观念

适当调整产后情绪,心情愉悦也有利于体形的恢复。产后女性容易有情绪上的波动,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

同时也要保持有恰当的睡眠时间,最好是控制在7-8小时,睡眠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从而导致脂肪堆积。

燕教授一直倡导要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合理,营养均衡,运动适量,作息规律。只要做到这些,你想胖都难!

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来关注公众号【减博士】了解一下吧!变美变健康通通都不是梦想啦!

健康科普堂 | 产后肥胖中医能“破”

从怀孕开始,为了能让肚子里的宝宝有充足的营养,孕妇们在吃上就下功夫,当小生命诞生后,更是在吃上大鱼大肉,汤汤水水,久而久之肚子上“游泳圈”越来越大。在产后这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产妇体重的控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

一、产后减重要适度

产妇减重做好两件事:

1.控制饮食。

2.锻炼身体。总原则除保证产出乳汁的生理需要及产妇在适宜的营养摄入基础上,选择健康的膳食结构同时坚持适当的运动,产后减重是个持久战,一般情况6个月内体重下降5%-10%是理想的减重目标,为了避免影响哺乳,保证妈妈的健康减重,减重目标为每月体重下降0.2-2公斤,产后9个月恢复到孕前体重为宜。

二、饮食结构要合理

按照健康的原则安排膳食结构,有助于调整身体代谢,减脂控制体重,每天饮食摄入能量按比例分配:

1.主食定量摄入(米面类及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视为主食)。主食三分之一以上为全谷类食物,杂粮或粗粮,这些主食可提供更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食量,调节血糖血脂减轻体重。

2.动物性食物类摄入。包括肉、蛋、奶,为避免过度摄入油脂,肉类应尽量选择瘦肉,避免食用肥肉、肉皮、动物内脏等。

3.蔬菜类摄入。原则需充足摄入,种类多样(3-4种/日),蔬菜可为母亲提供充足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既可满足产妇和宝宝的营养需要又有利于减脂。

4.油脂类摄入。食用油25ml/日,坚果30g/日,杜绝油炸及膨化食品摄入。

三、适宜运动不可少

健康生活方式应减少久坐,坚持日常活动,一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锻炼,推荐妈妈们保持40-60分钟锻炼(强度达到微微出汗),自觉心跳略加快的程度,相当于每日中等步速行走6000-10000步,但宝妈忙于带娃,运动有时是个奢侈品,因此利用零碎时间保持适宜的活动,如散步、爬楼梯、做家务,也都是活动的方式。

四、中医调理方法多

通过经络腧穴进行调理,其机理是:中医认为肥胖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津液气化异常,气机运行不畅而形成一系列病理改变,通过中医传统手法刺激腧穴来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肺脾肾功能,扶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体内的邪气,不仅能取得整体减肥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它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塑身,还能局部减肥,让产妇回归孕前优美的身姿。

具体方法及机理:

1.针灸减肥: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针刺后能抑制胃肠蠕动,并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达到针灸减肥的目的。

2.穴位埋线减肥: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使积存的脂肪消耗,进而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

3.拔罐减肥:通过拔罐时强大收拔力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加速排出。

4.耳穴疗法减肥:耳上有身体各部位反应区,通过压豆能调整机体内分泌紊乱以及内脏功能,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目的。

五、减肥误区

1.吃减肥药。腹泻利尿虽然减轻体重较快,但减去的却是水分,随着水分的丢失,体内电解质紊乱,还易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2.过度节食。节食减肥不但不能持久,而且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等。

3.剧烈运动。易消耗葡萄糖,不利于脂肪代谢,对减肥徒劳无益。

4.控制饮水量。造成机体脱水,不但对脂肪代谢不利,还能增加肝肾负担,使代谢过程中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机体自身的中毒反应。

总之,科学减肥更安全。

【本期专家】

何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辽宁省中医肿瘤学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血液病学理事、沈阳市中医协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评审专家。从事于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心脑血管、内分泌、肿瘤治疗。

产后汗多未必是“虚”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生完孩子后,很多新妈妈都会有这种感觉:即便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也是挥汗如雨,有些人认为这是产后体虚的表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潘明沃副主任医师指出,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产后出汗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好转。产后可适当进行饮食调理,但不宜盲目进补。

产后出汗

大多一周可好转

潘明沃介绍,女性在怀孕后,为了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身体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循环血容量也会较孕前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的变化,使得大量的水分和钠盐潴留在体内。待宝宝出生后,随着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机体不再需要那么多循环血容量了,之前潴留在体内的多余的水分也慢慢地排出体外了。所以生完孩子后的新妈妈都会觉得出汗特别多,但随着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泄出去后,一般一周左右的时间,这种出汗多的情况也就慢慢好转了。

对于这种生理性的产褥期出汗,新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清洗,勤换贴身衣物及床单被褥,同时还要做好居室房间的通风换气,夏季气温较高时,还可用空调或电风扇辅助降降温,但要注意风口不要直接对着产妇吹,以免受凉感冒。

“但如果新妈妈出了月子了还一直大汗不止,或是出汗的时间多发生在夜间睡着后,汗出湿衫,醒来即止,那么则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必要时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辩证调理。”潘明沃说,汗是人体津液中的一种,过多的出汗会导致产后妇女出现气虚状态,表现为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因此,当产后多汗时,可予以中医治疗。

产后超过一月还出汗较多的新妈妈不妨试试这个健脾养阴止汗保健药膳:黄芪15g、当归5g、山药10g、枸杞子10g、杜仲15g、女贞子10g、糯稻根20g、浮小麦30g,用1000ml水煮成600ml饮用,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收敛止汗功效。

产后进补

不宜太急太快

潘明沃表示,在经历了妊娠、分娩的漫长过程后,新妈妈的身体会稍微虚弱一些,产后可在饮食上适当地进行调理,以促进身体各个机能更好地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刚生完就大补特补。一下补得太急太快,反而可能会加重新妈妈的胃肠负担,造成腹胀腹泻。一般来说,刚生完孩子的第一周,正常饮食即可,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体质,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进补。

对新妈妈来说,最科学的进补是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与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新妈妈产后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不仅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还能保证奶的质量,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

新妈妈生完宝宝一周后可以适当吃一些鱼类、禽类、肉类、蛋、大豆及其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进补的量,避免大量进补高脂肪、高蛋白营养品,以免造成脂肪积聚体内,导致新妈妈便秘或肥胖,而且大量进补高蛋白食物,还可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造成宝宝胃肠功能紊乱或增加其过敏的风险。

另外,新妈妈在生宝宝的时候流失了一些血液,因此在产后也要注意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同时也要注意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和伤口的愈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