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焦虑失眠(小儿肥胖的后果)

文章目录:

家长注意!儿童肥胖危害大,宜及早干预

5岁的离离是个小胖墩儿,爸爸妈妈看着他胖乎乎的样子,觉得特别可爱。然而,在一次体检中,医生却告知离离的爸爸妈妈,儿童肥胖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离离需要控制体重了。

体重指数可判断儿童肥胖程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儿童肥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2030年,我国7岁以上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28%,超重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人。

肥胖会对孩子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危害,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呢?这需要根据不同身高列出相应标准体重作为标准进行评价,该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普遍应用的方法。

体重指数(BMI)即体重除以身高平方(千克/平方米)可作为诊断肥胖的简易指标,不同年龄性别对应不同BMI超重肥胖诊断值。儿童正常体重(千克)估算公式:1—6岁的儿童,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 8;7—12岁的儿童,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7-5)/2。2—12岁的儿童正常身高(厘米)估算公式为:年龄×6 77。

肥胖会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功能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病因及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对机体产生不同影响。肥胖会对儿童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

肥胖会影响呼吸系统。肥胖儿童全身脂肪明显增多,呼吸肌运动受限,腹腔内脂肪的增多会使腹压增高,上述因素都会影响正常的肺通气功能,严重时会表现为头晕、乏力、疲倦、嗜睡等。由于呼吸效率降低,造成肺动脉持续高压,最终还可能导致肺心病。肥胖的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还可能导致哮喘和睡眠障碍。同时,肥胖引起的缺氧会使儿童呼吸道疾病不易治愈,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呼吸衰竭。

肥胖儿童易患消化系统疾病。儿童肥胖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严重时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疲倦无力等。肥胖严重时还会引发儿童患上胆结石和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儿童还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浓度比较高,长期下去就会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埋下伏笔。除此之外,2型糖尿病患者与肥胖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摄入的油脂及垃圾食品过多,而活动量较少所致。肥胖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以及体内的糖代谢异常,所以肥胖儿童比其他正常儿童患有2型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肥胖儿童容易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即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等。一般认为,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可诊断为性早熟。儿童肥胖易导致内分泌系统异常,性激素分泌紊乱,出现性早熟。

肥胖儿童易出现智力低下及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过于肥胖的儿童,其智商常常低于健康儿童,并且肥胖儿童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心理方面会比健康儿童更焦虑。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孤僻等消极心理,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这种心理上的疾病比身体上的疾病对孩子造成的打击更大更持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儿童肥胖的状况持续到成年,还容易患胆结石、骨关节病、皮肤病、静脉曲张、痛风、肿瘤等疾病。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早预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保持健康的体态。过于肥胖的儿童,如果符合手术指征,还可以选择减重与代谢手术这种治疗方式。

转自:科普时报

作者:古建辉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图源:摄图网

来源: 蝌蚪五线谱

小胖墩≠养得好 肥胖儿童背后的健康风险你了解吗?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

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到了19%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到2030年我国17岁以下超重肥胖人数将超过5600万

关注儿童肥胖问题 防控儿童肥胖势在必行

很多家长认为

孩子小的时候

“白白胖胖很可爱”

“能吃是福 说明健康”

……

殊不知

肥胖会对人体会造成不小的危害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群体更是如此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父母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那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又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呢?

(一)

肥胖会对儿童造成哪些危害?

*骨骼和肌肉*

过度肥胖会对发育中儿童的

骨骼和肌肉造成过量压力

导致关节、骨骼受损

甚至引起股骨头骨骺滑脱、膝外翻等并发症

*高血压*

肥胖儿童身体体积增大

使代谢总量及身体耗氧量增加

这就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随之上升

严重者可出现心脏结构受损

*糖尿病*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是体重正常人群的9.5倍

*哮 喘*

肥胖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

随着BMI值升高

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

且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

*身心健康*

可引发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问题

如情绪易激、不合群等

(二)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

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不一样

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

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

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

中国行业标准

(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三)

平时如何避免儿童肥胖发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养成细嚼慢咽的吃饭习惯

少吃外卖和高糖高热量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

加强户外运动

如跳绳、游泳、跑步、羽毛球等

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

还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身高

2023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

“肥胖防控是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远离肥胖吧~

转自:健康北京公众号

来源: 北京时间新闻

焦虑、抑郁、失眠、肥胖?你可能是压力过高,怎样科学应对很重要

你是否觉得注意力很难集中,专注力很差,很容易暴怒?

你是否深处压力的漩涡感到筋疲力尽?

你是否有太多的自责和负面情绪的体验?

你是否处于存在亲子、夫妻、同事关系紧张?

你是否无法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你是否觉得自己承受了太多愤怒和委屈?

你是否觉得只要赚了钱,升了职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你是否把幸福的定义为只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你是否日益变得焦虑、抑郁、肥胖,整夜失眠、全身疼痛?

你可能要警惕,你正处于压力过大,情绪失调的状态。

或者,你正处于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

不幸的是这些状态,都在慢慢的耗竭你的精力,让你处于崩溃的边缘。

感谢你打开了我的网页,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01人为什么要有压力?

今天,我们总是谈论如何去减压,我们很少有人去想一想,人类的压力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把压力当成你的敌人,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的了解一下你的敌人。

因为你只有了解Ta,才能很好的战胜Ta。

压力是对人类的惩罚吗?

进化论心理学给出答案: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3500万年前的一只猿类,或者是800万年前非洲丛林的人类始祖,突然听到草丛中有不寻常的声音,你是要:

 焦虑和紧张的排除是不是有猛兽出没的可能呢?

 还是很“佛系”的云淡风轻的无所谓?

住在洞穴之中的慢慢的黑夜,你是:

 时刻保持警惕想着如何应对野兽的出没?

 还是一觉睡到手抽筋的酣然而睡呢?

很显然,面对生存的危险,那些“云淡风轻”的祖先,早就进了狮子、老虎的肚子。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是人类的生存必备的能力,人类没有天生乐观和云淡风轻的福气。

压力不是人类的敌人,相反,压力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没离开过压力。

压力让我们有更好的状态来处理危险,来应对那些突发的情况。

02情绪是怎么回事?

“控制好你的情绪!”

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我们几乎在很多场合听过:领导对下属、爸爸妈妈对小孩,两个可能要进入战斗状态的人……

情绪就像是藏在我们体内的洪荒之力,如果得不到发泄,就会淹没我们,情绪就像是身体内的怪兽,随时有可能吞没我们的理智和灵魂,使我们变成自己都害怕的人。

对于情绪,我们经常的做法是:

去忽视,即使心里面不开心,还要强颜欢笑,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微笑不能解决的”

去自责,对自己的一些想法感到耻辱,不停的自我责备。

去埋葬(被剥夺的悲伤 disenfranchised grief),把一些不被周围的人接受的感受埋藏在了心里,比如:为电影明星的去世而难过等。

如果你直接忽视情绪,Ta就像一颗心灵的种子,会一不小心,越长越大。

如果你用恨去对待情绪,Ta就像是皮球一样,你越反击,Ta越猖狂,你也会被恨吞噬。

03现代人压力的特点

现代人,不需要为生存而挣扎,不用成日的担心葬身虎口。

难道现代人的压力比古代小了吗?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物质丰富,个体崛起,只要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缔造财富,收获名利。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如流,行走太快,心灵漂泊太久,无法靠岸。

很多人崇尚的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忽略往往忽略了,身心分离是是现代人痛苦的根源。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并没有减轻。

今天我们依然要面对人类生、老、病、死四大人生苦难,还要担心:

 AI机器人会不会会替代我的工作?

 我是不是该学习新技能了,要不然失业怎么办?

 要不要给孩子买学位房,房价有没有涨?

 领导今天没搭理我,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 电脑崩了,任务完成不了了!

……

这些问题,就是一根根利箭,直插人们的胸口。

现代人的压力虽然强度减轻了,但是时间更长了,很多人出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

但是上帝对人类的设计是不适应长期压力的,这也是很多疾病的根源,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阐述。

04

压力与正念


压力,现代医学称之为应激(stress),两者是一回事。

可见,压力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另外,有一本医学专著提示“75-90%的疾病与应激有关”。

压力相关的疾病包括:

 心血管

 消化系统

 癌症

 神经神经疾病

加班、猝死,几乎医学的朋友圈每个月都有点蜡烛、祈福的照片出现,朋友圈是社会的缩影,相信每一个行业都有加班、职业倦怠和过劳死的报道,这里不做累述和煽情。

这里跟大家聊一聊医学关于压力的一些进展。

有一个新出现的学科叫做“心理神经免疫学”,是一个将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免疫学家汇集在一起,共同研究压力是如何通过认知和情绪作用于大脑和免疫系统的。

结果发现:

 压力使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cytokines)会引起人们的疲劳、发烧或社交回避行为。

 压力使得人体的端粒缩短

端粒是什么不重要,以后有机会再详述。大家只要知道端粒随着岁月的增长会缩短,端粒的长度越短,越容易患上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若干种神经退行性的疾病就好了。

正念的练习除了哈佛、牛津大学为什么设立正念中心?快来认识心理学的第三波浪潮文中的好处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练习正念可以使:

 可以使细胞因子减少

 增长端粒的长度

由此可见,在压力管理中正念的地位已经受到西方科学界的肯定。

05这一门课程你会学习到什么?

笔者是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某三甲医院临床医生,“心理的力量”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压力应激管理、疼痛和药物成瘾,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省市校级市级基金6项,很多课题与压力的处理有关。

笔者专门针对以下,但不限于以下的人群设计了这门课程:

 希望可以提高专注力的朋友

 希望可以改善焦虑、抑郁和睡眠的朋友

 有慢性疼痛的朋友;

 有身心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

 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教师、人力资源、企业培训师,等专业领域的助人工作者;

 金融业、IT 业、一年级学生家长和中考、高考学生家长等处于高压族群;

 对正念静观感兴趣的人群,包括加强身心健康的人群。

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存在困扰者

通过本专栏,你会通过音频和文字学习到:

 如何用正念来提高专注力

 如何用正念来达到放松的效果

 如何用正念来缓解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等)

 正念练习的音频,可以每日随时打开“今日头条”练习

在7月到8月参加这门课程的同学,你可以免费加入笔者的“正念压力情绪管理社群”,在社群你有机会获得:

 压力情绪管理的相关资料

 压力情绪管理相关的微信直播讲座

 压力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咨询

温馨提示:

请预览首页的不适应运用正念的情况

笔者讲求身心合一,如果有躯体疾病,谨记要同时看医生,诊断和治疗身体上出现的器质性问题,不要因此耽误病情的诊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