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肥胖,但日常总觉得周身乏力,手劲小,走路慢,爬楼梯就喘?虚弱的胖子——肌少症
来源:湖北省肿瘤医院
张大妈今年六十岁,总是自称虚弱的胖子。因为她虽然看起来肥胖,但日常总觉得周身乏力,手劲小,走路慢,爬楼梯就喘得厉害,还经常容易疲劳生病。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患上了肌少症。
肌少症就是肌肉减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骨骼肌纤维体积和数量减少,以肌力下降、脂肪增多等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
患上肌少症的人典型症状就是下肢无力,常常和骨质疏松同时出现。35岁以后,人体大部分肌肉和力量开始逐渐衰退 ,以女性为例,40岁时,肌肉的屈伸力量明显小于青年时期,50岁以后肌肉力量将以每10年12%-15% 的速度下降,到了65岁,肌肌肉力量会不同程度地减少33%-35%。而男性的下降速度更要明显快于女性。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肌少症也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它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恶病质密切相关,且与抗肿瘤治疗相互影响,所以重视肌少症,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肌少症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老化、肿瘤以及营养不良。此外,久坐不动,加上不适当的减肥,也是导致肌少症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人体如果完全卧床休息一点都不动,那么肌肉力量每天都会减少1%-3%,一周会减少10%-15%,3-5周肌肉力量会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废用性肌肉萎缩,它带来的危害就是肌肉减少,肌力下降。
对于老年人而言,肌肉减少、下肢力量减弱,会导致行动不便,跌倒风险增加3倍,而跌倒造成的脑部损伤及骨折又会引发老年人“跌倒恐惧症”,使其不愿意走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怎么诊断肌少症?肌肉质量减少 肌肉力量减低(握力)或 肌肉功能下降(平常步速)即可诊断。
1.肌肉质量减少:测量方法为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肌少症小腿围界值为:男性<34cm,女性<33cm.
2.肌肉力量减低:使用弹簧式握力器,站立或坐位,伸肘测握力。肌少症握力诊断界值为:男性<28kg,女性<18kg。
3.肌肉功能下降:从移动开始,以正常步速行走6米所用时间,中途不加速不减速,并至少测量两次,记录平均速度。肌少症步速诊断界值为<1米/秒。
1. 加强运动锻炼
增加身体活动可以预防、减缓、治疗肌少症。而运动是一种主动的、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对所有人,尤其是老人,相比与其他任何干预手段,运动是最为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功能、减少/减缓慢肌少症的措施。
运动建议:
(1)为有效预防肌少症,建议中青年尽早开始持续每周 ≥ 2天的主要肌群的力量锻炼,就像钟南山院士一样。
(2)特别高龄或卧床较多的人群,可以进行轻度的锻炼,如日常的散步、出门买菜、做家务等。
(3)对于已患肌少症的患者,推荐有氧练习和抗阻运动进行运动干预。
有氧练习是最基础的练习方式,适合肌少症患者初期的运动干预。
建议每周≥ 5天 ,每天≥ 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等);或者每周≥3 天,每天20-30分钟“中-高”强度锻炼,其中高强度有氧练习不少于10分钟(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身操、游泳等)。
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强度衡量指标是极限心率的50%,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强度衡量指标是极限心率的70%。极限心率=220-年龄(岁)。举例:65岁的老人,极限心率是155次/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心率可达78次/分钟,高强度的有氧锻炼心率可达109次/分钟。
抗阻运动对保持肌肉的整体功能以及延缓衰老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肌少症患者应以抗阻运动为主,同时辅以有氧运动。
建议每周≥3 天,每天40-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其中抗阻运动(如座位抬腿、举哑铃、拉弹力带、静力靠墙蹲等)20-30分钟。
注:安全是锻炼的首要保障,锻炼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盲从,要注意循序渐进,锻炼强度由小逐渐加大,要想达到锻炼效果,更需要持之以恒。
2.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不是越瘦越好呢?显然不是,大部分老人都有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的情况。而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是维持骨骼肌健康的前提,补充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肌量。
老年人应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平均每顿摄入优质蛋白30g。
建议饮食上遵循“1个3、2个2、3个1”原则:
1个 3:每天一块3根手指宽窄薄厚的瘦肉( 75g )
2个 2:每天2两豆腐,每周2 次鱼虾( 200g )
3 个1:每天1杯牛奶(250ml)、1盒酸奶 、1个鸡蛋
3.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除了能调节钙磷代谢及维持骨矿盐外,还是人体多种细胞的转录因子。低维生素D水平可导致明显的II型肌纤维萎缩,并与肌肉减少症有着密切相关。成人每日推荐摄入 200 U/天,老年人推荐摄入400 U/天,并注意适当户外活动和光照。
亲爱的中老年朋友们,
如果不想让自己
成为
那个“虚弱的胖子”,
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爬楼梯喘的厉害,脖子肿查出甲亢,开始吃药之旅
我大概是在2005年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甲亢,暑假期间感冒去医院,医生发现我脖子粗看着异常,提醒我尽快去抽血做甲功5项,第一次听到到这个新鲜的词汇;看到抽血报告的时候,数值已经很高,于是开始漫漫的吃药之路,当时有的症状:脖子粗,吃非常多但不发胖,脾气暴躁,心率失常手抖厉害,眼凸,当时上大学,宿舍住六楼,每次爬上去都喘得厉害,当时还纯粹的以为是爬楼导致的。
治疗过程中吃的药记不太清了,一直吃到2007年大学毕业吧,药也不是很贵,但是要每日吃,在饮食方面有很多改变,不要吃太多海鲜,过咸过辣,保持心情愉快,平时海鲜是吃不到,但是海带要少吃因为含碘高;吃药大概一年以后,身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之前的84斤,大概胖到100一点,我个头也不高,差不多就是160cm,感觉变成一个小圆球,医生解释说可能是跟药有点关系,外形这个变化当时给我还是带来一点心理负担,因为面临毕业,要去实习以及找工作,担心形象不好。不过真的毕业开始工作,就很快瘦下去,因为上班真的比上学辛苦太多啦。
吃药一年以后,所有的数值恢复到正常,医生建议先不要停药,至少要稳定2-3年左右才再停,因为怕复发,2007年尾,医生让我可以尝试的去慢慢停药,把剂量先减少,比如原来一次要吃2粒,一天3次,改为一次1粒一天2次,到一天一次,慢慢的停掉。
在吃药的这几年中,平均每三个月就去抽血检查一次,其中2007年的时候我到了深圳,找到第一份工作,这份工相对轻松,办公室环境同事也很好,经常出去运动锻炼打乒乓球羽毛球,心情比较愉快的一年,2008年年初换了工作,开始改做销售,出去外面跑市场,那一年无论工作压力还是经济压力都比较大,销售没有完成任务就没有奖金,底薪也不高,自己觉得既然上班有收入就不应该再伸手问父母要钱,没有钱了也不好开口,吃的也特别差,下班为了省公交车费,有时候步行一个小时回我的出租屋,就在这段时间,甲亢复发了,医生提醒我,一旦复发,就很容易再次复发,一定要好好的吃药维持,于是又回到吃药的漫漫之路。
很多人甲亢发发现得晚虽然没有到癌症,但是外观上有的变化已经非常严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搜索一下,我个人是第2次复发停药以后的三年左右时间,症状恢复了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例外,脖子不仔细看发现不了比常人粗,不过颈纹很严重,因为由粗到细,皮有点松垮,虽然有点影响外貌,但是相对健康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
2008年开始吃药一直到2010年初的样子,第二次停药,这段时间也差不多是三个月左右检测一下数值,都是正常的,这次吃药的就没有发生肥胖,这点我还是挺欣慰的。
第二次停药截止到今天,已经9年多的时间, 从原来三个月检查一次,变为6个月检查一次,最近这三年,开始每年再做一次甲状腺部位的彩超,以及其他的体检,我现在从事的属于医疗行业,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个检查的重要性,也有顺便做过相关癌症基因的检测,其中有个甲状腺方面的基因位点突变,也是提醒我这方面尤其注意。其中在2010年的时候,我一个好朋友,因为失恋,整天郁郁寡欢有点抑郁,等到她2015年重新谈恋爱结婚以后开始备孕的时候,居然也发现甲亢了,指标超标,说其实个人的情绪如果经常很大波动,心有郁结,都可能诱发,后面也是吃药维持,停药以后再开始备孕,因为孕期如果发现甲状腺,也是很麻烦的,严重的话对胎儿很大影响,可能会流产,畸形,或者脑部发育问题。
所以啊,剩女剩男们呀,咱们快乐的单着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多与父母沟通,舒缓一下她们的心情,虽然嘴巴上在骂你,但是都可能私下在偷偷抹眼泪呢。
现在甲状腺癌越来越年轻化,跟环境食物以及现在的社会压力都有关系,甲状腺问题不一定都会演变成癌症,但是我们遇到的时候也一定要积极的应对,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相关的检查要增加多一点,因为你的风险是比普通人更高一些的。
最后就是,无论大家是否认为是心灵鸡汤,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焦虑,暴躁,统统丢掉,凡事要想开一点,不要太多的难过抑郁,找方式舒缓高房价高物价带来的压力,可以的话,找一个懂自己的人,一起正面迎接生活。
从爬楼气喘到健步如飞,防己黄芪汤改写肥胖人生
在中医理论里,肥胖的成因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紧密相连,且有着细致的分型。常见的肥胖中医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虚湿阻型:这类肥胖人群多因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在体内停滞积聚,进而引发肥胖。外在表现常为肢体困重、身体浮肿、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等。李大姐就属于这一类型。
胃肠实热型: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得胃肠积热,胃火亢盛。表现为食欲旺盛、容易饥饿、大便干结、口臭、舌苔黄腻等。
肝郁气滞型:多因情绪长期抑郁、焦虑,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症状包括胸胁胀满、情绪波动大、月经不调(女性)、肥胖多集中在腹部等。
脾肾阳虚型: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脾阳又依赖肾阳的温煦。当脾肾阳虚时,身体的运化和代谢功能减退,水谷不能充分转化利用,就会形成肥胖。常伴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黄帝内经》曾记载 “谷气盛而血脉衰,故善肥” ,揭示了肥胖多由饮食不节制,摄入过多油腻、高热量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功能不堪重负所致。脾主运化,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输布至全身的重要职责。一旦脾虚失运,水谷便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化为痰湿、脂膏在体内堆积。同时,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导致痰湿凝滞,加重肥胖程度。
今天就来说说患者李大姐,她身形臃肿,脚步沉重,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显然被肥胖困扰已久。
示意李大姐坐下,开始详细问诊,从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到过往病史,每个细节都不放过。问诊结束后,为她把脉,感受到浮而无力的脉象,按之绵软,如同轻触漂浮在水面的棉絮。接着,我请她伸出舌头,只见舌苔白腻,舌体边缘布满清晰的齿痕,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之象。结合这些症状,我判断李大姐属于脾虚湿阻型肥胖,根源在于体内湿气过重,脾脏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摄入的食物无法有效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反而堆积成脂肪。
我向李大姐详细阐述了中医对肥胖的认知、不同分型以及她的具体病情,她听得十分专注,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迫切渴望找到解决办法。根据李大姐情况开一副防己黄芪汤,这副经典方剂对改善李大姐情况很有帮助。
【防己黄芪汤】
黄芪、防己、炙甘草、白术、大枣、生姜。用水煎服,每日2次。
方中,黄芪,它就像身体的‘能量补充剂’,具有强大的补气固表功效,能让你充满活力,提升精气神;防己好似一位勤劳的‘清道夫’,专门负责将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让身体恢复清爽;白术 是调理脾胃的‘专家’,擅长健脾祛湿,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使食物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不再转化为赘肉;炙甘草起着‘协调者’的作用,调和诸药,让各种药材协同发挥最佳疗效;还有生姜和大枣 它们既能散寒养血,又能巧妙地改善药汤的口感,让你服药时不那么抗拒。”
李大姐眼中虽仍有疑惑,但还是选择信任我,决定按方抓药。
再次见到李大姐时,她一进门便满脸喜悦。她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变化:“大夫,喝了您开的药,我现在上楼梯轻松多了,体重也在慢慢下降。” 看着她的改变,我内心充满成就感,随后耐心提醒她,除了坚持服药,还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疗效,彻底摆脱肥胖的困扰。
注意:方剂中没有标明具体克重,因一人一方个体化差异,不可按方照搬,一定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