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肥胖病(如何治疗肥胖病卫生学)

文章目录:

肥胖症诊疗有了国家版指南,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一同了解↓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我们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大的医院建立体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诊治。

来源: 央视网

肥胖也是种病,怎样防治?专家来支招

2024年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月8日,株洲市中心医院举行多学科联合义诊,促进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中心、代谢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科室有关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营养指导和减重咨询;营养师、运动治疗师现场支招,教大家如何科学有效减重;现场还有免费测量身高、体重、血糖、血压,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人体成分分析等项目。

肥胖作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提醒,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造成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多囊卵巢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引起猝死。此次义诊,旨在让大家了解什么是肥胖,如何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法正确进行治疗,让更多群众知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健康宣教,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株洲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肝胆胰中心主任唐才喜介绍。

如何如何防治肥胖?专家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规律

要知道,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比如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限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养成食物的合理搭配以及科学饮食的习惯,包括进食时间、次数以及进食速度等科学性。

二、及时补充水分

及时补充水分,能够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基础代谢。

不仅能提高脂肪的燃烧率,同时还可以让身体变得易瘦。每天喝温热的水在2升左右,既能够有饱腹感,还可以限制饮食和改善代谢。

无论是否在减肥瘦身期间,每天多喝温热的白开水,还能够起到美容护肤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一次性不能够喝得过多,饮水的时候可以分次慢饮。

三、定制一份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每天运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定制适合的运动方式。在刚开始的时候,运动量不要太大,可以慢慢地循序渐进提升训练强度,同时要做到每天坚持。

四、保持作息规律,以及睡眠时间充足

睡眠不够会导致皮质醇的增加,进而导致人体无法很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继而导致脂肪的储存以及肌肉的消耗。

保质保量的睡眠能促进肌肉高效生长。同时,人在熬夜后还会触及食欲相关激素,从而会偏向于渴望吃高热量的饮食,同时还会失去人体宝贵的肌肉,让人进入易胖体质。

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依然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法宝。只有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才能收获健康。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来源: 潇湘晨报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 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赵迎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