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明院士:肥胖不等于吃得好,均衡营养能避免很多疾病发生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 张瀚允 乔靖芳)“肥胖以及慢性疾病的形成往往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日积月累,大多是由不良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导致的,肥胖不等于吃得好,均衡营养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希望《临床营养学》教材的发布和推广能够培养一批真正懂得营养的专家,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健康人群拥有科学的营养处方。”
12月1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临床营养学》(第一版)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呼吁医疗从业者、医学生和普通百姓提升营养学专业素养,变被动健康为主动健康。
吉训明院士表示,营养不等于能量,一个人肥胖不代表他获得的营养是均衡的。根据发胖原因的不同,患者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饮食,均衡各项营养元素的摄入,避免因肥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吉训明院士还提到,营养调节在重症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脑卒中患者,早期炎症反应加重,后期免疫功能下降,医生如不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会使得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而如果将营养调节和药物使用相结合,则可以大幅度减少患者脑卒中的并发症,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
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临床营养学》(第一版)由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石汉平、陈伟主编,2025年春季将投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使用。
(国是健康)专家称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近日,杭州一26岁体型偏瘦的刘女士,被查出患有营养不良型肥胖。“人瘦却有小肚子”这一现象引起广大年轻网友的共鸣。什么是营养不良型肥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注册营养师范志红介绍,其实肥胖本身就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很多人虽然体重不会达到肥胖的标准(BMI>28),但体成分不良(体脂率高、内脏脂肪高),也容易出现胖人常有的各种问题,比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如果体重正常,如何有效减腹部脂肪?范志红称,重点要放在改善饮食质量、增加运动、改善睡眠三个方面。体重正常或瘦弱的情况下减肥,千万不能少吃,不可以让自己感觉饥饿。保证蛋白质供应,适当增加全谷杂粮,避免糖油混合物,远离各种类型的甜饮料。每天有至少30分钟的运动,运动总量超过一万步。每天睡够7-8小时,充足的睡眠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最后,范志红提醒,要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精神焦虑的人,很难提升睡眠质量。压力过大,就会造成血糖、血压上升的状态,身体也更不容易分解脂肪。(高晓烜 王东宇)
长知识!营养不良与肥胖会同时出现
近日,杭州一体型偏瘦女子因内脏脂肪面积108cm²、体脂百分比32.9%被诊断为营养不良型肥胖。什么是营养不良型肥胖?如何进行改善?专家科普↑(来源:科普一下)
责任编辑:丁超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