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肥胖症的症状(少儿肥胖有什么危害)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危害大!医生支招科学饮食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儿童及青少年因肥胖患病率上升,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赵红梅提醒道,家长不要过度喂养孩子,以免造成儿童肥胖发生。

这是由湖南省儿童医院举办的小胖墩瘦身夏令营,旨在帮助8至14岁肥胖青少年儿童集学习科学减肥知识、科学运动训练、健康营养膳食。(受访单位供图)

赵红梅表示,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长期过量饮用含糖饮料、缺乏体育运动都可能造成肥胖。肥胖容易诱发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家长应鼓励孩子适度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吃动平衡。

“近年来,我们接诊了很多因过度摄入奶茶等含糖饮料的儿童,这些儿童不仅体重超标,还出现了糖尿病前期的症状。”赵红梅说。

孩子们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举办的小胖墩瘦身夏令营营区内。(受访单位供图)

对此专家建议,合理饮食,避免肥胖发生。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是要做到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并可搭配菌藻类食物,合理摄入水果,注意果汁不能替代鲜果;二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比如鱼、禽、蛋、瘦肉等;三是规律进餐,定时定量,足量饮水,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食用零食,避免晚上吃得太饱,造成消化不良。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摄入过多高油脂、高糖的食物,要让青少年儿童保证“吃动平衡”。

赵红梅提示,针对超重青少年儿童如何合理减重的问题,目前保持合理饮食和锻炼是主推方法。青少年儿童瘦身不能盲目强调减重,应在确保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基础上科学瘦身,可以选择慢跑、慢走、健身操、游泳、跳绳、呼啦圈等有氧运动项目。应避免孩子脂肪增加过快,多让孩子吃新鲜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避免摄入过多咸菜、腊肉、咸蛋、罐头食品等。鼓励孩子适度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吃动平衡,避免发生单纯性肥胖,增加患病风险。

记者:帅才、胡函博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来源: 新华社

儿童肥胖知多少?

2017 年 10 月 11 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卫组织在《柳叶刀》中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去四十年中,世界各地5 岁至 19 岁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人数增加了十倍。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 2022 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数将超过中度或重度体重不足人数。

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症。

1. 婴儿期(即1岁以内的孩子)

在婴儿期,孩子活动范围小,吃的食物又营养丰富,加上有的父母给孩子进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么一来,便出现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孩子,到二三岁后肥胖现象可以改善,但有一部分则持续发展,一直维持到成年。

2. 学龄初期(即6-8岁儿童)

这个时期的儿童,就餐常不够规律,且有进食过快的习惯。有专家认为,进食过快与肥胖有关。另外,学龄初期的儿童多注重吃主食,而且吃得多,对吃蔬菜则往往忽视。其结果是使体内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1岁以内的体重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前半年: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7

后半年: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4.2 (月龄—6)×0.4

一般情况下,1周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约9千克。

2~12岁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体重,可按以下公式推算:

体重(千克)=(年龄—2)×2 12=年龄×2 8

例如,一个6岁的儿童,其标准体重为6×2 8=20千克。

1、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例如每次婴儿哭闹时,就立即喂奶,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给婴儿喂高热量的固体食品,使体重增加过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过度营养等,均可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丧父或者丧母、被虐待、受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3、缺乏运动

儿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动不便,便不愿意活动以至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肌病或严重智力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能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4、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近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5、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肥胖与糖尿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另一方面,在2型糖尿病的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腹部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者。

肥胖儿童由于血液里的脂肪含量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因此容易产生高血脂。我们的调查发现肥胖儿童中有高血脂者占13.2%。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又称为肝脂肪变性,是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造成的。

早期可没有症状,随着脂肪堆积的增加,可渐渐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表现。轻、中度脂肪肝多数是可逆的,经过减肥、调整营养结构,脂肪肝可以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如果掉以轻心,发展下去则可能合并脂肪性肝炎,到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

肥胖者发生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肥胖者的4~5倍。许多研究也已证明,儿童时期的肥胖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肥胖儿童有可能在青春期即发生冠心病,过早地出现高血压,而且往往比较难治。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

肥胖儿童常常在夜间睡眠时出现阵发性呼吸暂停,即所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综合征与肥胖、气喘有关,发病隐匿,患儿睡眠时可有打鼾,面色发青,有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往往由旁人发现,患儿醒后精神难以恢复,疲惫不堪,睡眠质量差。

1.行为治疗

教会患儿及家长行为管理方法,年长儿应学会自我监测,记录每日的体重、活动、摄食及环境的影响因素等情况,并定期总结,父母帮患儿评价执行治疗的情况及建立良好的饮食与行为习惯。

2.心理治疗

肥胖症患者一般有自卑感、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对患者应表示同情, 鼓励患者克服悲观情绪,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同时耐心仔细介绍肥胖症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个体进行分析与指导, 使患者能认真正确接受治疗。鼓励患者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正确认识自身形体的改变,积极参与到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中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制订减肥计划必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达到目的,以免造成对人体不必要的损害。除了医学上的应对,孩子们的心理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应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通过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会他们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周围环境的异样眼光。遇到社交难题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为孩子营造一个包容与理解的成长空间。

(注: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儿童体检】孩子养的胖=有福气?错!儿童肥胖的危害你可不要小视!

肥胖已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而儿童肥胖更是越来越常见。据《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达到了24.2%,比10年前上升了8.7%。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胖一点没关系,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更喜欢用“白白胖胖”来形容孩子,觉得孩子长得胖乎乎的,说明健康,而且看上去更可爱。体重的监测是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基本指标,家长们往往比较关注儿童体重的低下而忽略了肥胖。

【孩子多胖算胖?】

儿童时期有两个脂肪组织增长的敏感期,第一个是在1岁以内,第二个是在青春期前。1岁以内时脂肪组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加,第二个时期,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肥胖儿童的脂肪体积和脂肪细胞数目比体形正常的同龄人更大、增长得更多。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长营养科学知识的不足和传统的一些错误观念。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快,过多的给孩子补充维生素,蛋白粉等营养物质,结果反而造成孩子身体负担;还有一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觉得孩子胖点没关系,以后长个子了自然就瘦下来了,

结果耽误治疗干预时间;

2、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查发现,很多肥胖儿童的家庭饮食以肉、蛋、鱼为主,烹饪方式多煎、炸、炒,粗粮、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进食少。再加上大部分儿童都喜欢吃甜、油炸的食物,如糖果、饮料、汉堡、薯条、炸鸡等,这些食物含热量很高,过多摄入,容易引发肥胖。另一方面,就是儿童的运动时间太少,久坐不动使脂肪越积越多,导致肥胖;

3、遗传因素:肥胖发生年龄越小、越严重,遗传因素导致的可能性越大;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症性腺功能减退、高胰岛素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下丘脑-垂体病变等;

5、内环境的改变:肠道菌群变化能与肥胖的发生相关;

6、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创伤或心理异常等,可导致儿童过量进食;

7、药物影响:导致体重增加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癫痛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儿童肥胖危害要知道】

肥胖将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具体有以下几点:

1、出现各种高指标:比如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脂异常;

2、引起肝病的发生: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升高);

3、导致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肥胖患者过多脂肪沉积在颈部,颈围直径增加可导致上气道狭窄,致睡眠时上呼吸道机械负荷增大,气道变窄、塌陷和气流阻塞,导致呼吸暂停;

4、影响孩子未来身高:一方面肥胖多的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会分泌少量雌激素,雌激素多会促进骨龄增长,压缩身高增长时间。另一方面肥胖者血糖水平高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5、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肥胖女童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上升。肥胖男童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影响雄激素分泌,可能出现阴茎、睾丸发育不良。肥胖还可以导致成年后的不孕、不育等;

6、造成心血系统的危害:调查发现肥胖儿童在青春育期之前就可发生动脉内膜脂肪堆积和纤维斑块形成,肥胖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肥胖是儿童罹患高血压的危害因素之一。再次,儿童肥胖可引起心脏负担增加,心脏功能降低,又由于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导致发生冠心病,从而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

7、影响孩子关节发育:容易出现下肢关节疼痛、下肢对齐不良、骨折等;

8、影响心理健康:肥胖会进一步引发孩子自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儿童体重管理,家长要重视起来】

1、专业评估:先由儿童保健门诊医生对肥胖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以判定儿童肥胖发生的病因,是否合并肥胖相关综合征的症状,以及对肥胖儿童进行潜在并发症的评估。

2、系统化治疗: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使体脂减少并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又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肥胖或伴有肥胖并发症的儿童,需要病因治疗或相应的并发症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针对儿童超重或肥胖的最基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进行饮食调整:

1)控制食物的总量,各类食物的搭配原则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设计的“平衡膳食宝塔”和“平衡膳食餐盘”,分为优选(绿灯)食物、限制(黄灯)食物和不宜(红灯)食物3类,均衡的饮食结构可保证生长发育所需;

2)不建议通过过度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3个月)快速减重,避免出现减重-复胖的反跳循环,禁止使用缺乏科学依据的减肥食品和饮品;

3)在两餐饥饿间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限制富含精致糖的糖果、糕点、饮料等以及含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在饮食行为上,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

4)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进食时看电子产品。

  • 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

2017年发表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

  • 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 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抗阻活动,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
  • 超重、肥胖儿童 建议在达到一般儿童推荐量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达到有氧运动3-5次/周和抗阻运动2-3次/周,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身体活动强度

具体项目

久坐行为

在坐姿、斜靠或卧姿时的“屏幕时间”活动(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或阅读、画画、做功课等

低强度身体活动

在平坦地面缓慢步行,站立时轻度的身体活动,如整理床铺、洗碗、演奏乐器等,呼吸频率及心率稍有增加,感觉轻松

中强度身体活动

以正常的速度骑自行车、快步走、爬楼梯、滑冰等。需要适度的体力消耗,呼吸较急促,心率较快,微出汗,但仍可轻松说话

高强度身体活动

搬运重物、快速跑步、激烈打球、踢球或快速骑自行车等。需要较多体力消耗,呼吸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大幅增加,心率大幅增加,出汗,需要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

  • 进行睡眠干预:

睡眠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发现存在睡眠障碍,应先对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干预,同时要养成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如良好的睡眠规律、睡前避免参与较兴奋的活动等。

【医生呼吁:儿童体检要前置,不要拖到孩子健康出问题】

儿童期是个动态成长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高、体重及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特点。孩子6岁前的健康,可左右其一生的成长,一旦这时期的病患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可能困扰孩子一生!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小草莓健康计划开启2.0时代,为0-14岁的儿童量身定制分阶段体检套餐,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需求!

  • 早发现早干预:及时发现孩子成长发育中的关键问题,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 关注每个细节: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健康监测和保健指导,确保健康成长;
  • 个性定制体检: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方案,避免一刀切;
  • 历次阳性对比:体检结果将建立健康档案,并形成历次阳性对比,健康轨迹一目了然;
  • 花对每一分钱:该做的一项不漏,不该做的一项不做,避免过度医疗。

小草莓呵护检(适用于:0-14岁有基础体检需求儿童)

体检范围:儿童体格发育与健康状况评价,耳及听力保健、眼及视力保健、口腔保健、儿童生长发育专项检查,适用于有基础健康查体需求儿童。

小草莓成长检(适用于:0-14岁有全面体检需求儿童)

体检范围:包含儿童体格发育与健康状况评价,耳及听力保健、眼及视力保健、口腔保健、婴儿运动能力评估、儿童神经发育专项检查、语言发育检查、儿童生长发育专项检查及超声检查、检验检查、放射检查,适用于有全面健康查体需求儿童。

小草莓精细检(适用于:5-14岁处于成长问题高发期、对体检有精细需求的儿童)

体检范围:针对5-14岁高发成长问题(身高、性发育、过敏、注意力、肥胖、脊柱侧弯、鼻炎、口腔保健、眼及视力保健、耳及听力保健等)设计的体检套餐,适用于处于成长问题高发期、有明确查体目的、对体检有精细需求的家长儿童,或成长发育出现轻微偏离的儿童。

编辑:曹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