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型肥胖症状(脾虚胖的表现)

文章目录:

你是哪种“胖”?痰湿、气郁、脾虚……不同证型,“瘦”法不一样

前不久,35 岁的张女士因肥胖问题前来就诊,身高160,体重就达到了180斤。近两年来,她的体重持续攀升,尽管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张女士自述平日总感觉身体困重,尤其是晨起时更为明显,整个人懒洋洋的,毫无精神,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更让她忧心的是,近期体检发现,除了体重超标,她的血压和血糖数值也亮起了红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和高血糖前期。

在现代医学中,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糖调节异常。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综合判断为脾虚湿盛型肥胖。针对她的情况,医生采用了健脾利湿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饮食和运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女士的身体困重感减轻,食欲恢复正常,大便也逐渐成形,体重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血压和血糖数值也趋于稳定。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可见血淤、气滞者。

中医肥胖分型及对应治疗

脾虚湿盛型

症状:形体肥胖,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食药推荐:可选用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这些食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功效。例如,薏苡仁粥就是一道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将薏苡仁与大米一起煮粥,经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的症状。此外,还可将茯苓、白术等煮水代茶饮。

胃热滞脾型

症状:形体肥胖壮实,多食,脘腹胀满,胃脘灼痛,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多为体壮的中青年肥胖者。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通腑泄浊。

食药推荐:可选用黄连、黄芩、大黄、荷叶、山楂等。黄连、黄芩能清热燥湿,大黄可通腑泄浊,荷叶、山楂则有消脂化积的作用。比如,用荷叶、山楂泡茶饮用,能帮助清除体内积热和多余脂肪。但需注意,大黄等药物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损伤正气。

脾肾阳虚型

症状:形体肥胖,四肢不温,怕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健脾利水。

食药推荐:可选用肉桂、附子、干姜、山药、芡实等。肉桂、附子、干姜能温补肾阳,山药、芡实则可健脾止泻。如用肉桂、干姜煮水,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既能温阳散寒,又可改善脾胃功能。同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肝郁气滞型

症状: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食药推荐:可选用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川芎等。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例如,将柴胡、枳壳、白芍煮水饮用,有助于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此外,玫瑰花茶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经常饮用。

痰浊内阻型

症状:形体肥胖,身体沉重,头晕目眩,胸闷脘痞,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理气消脂

食药推荐: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瓜蒌等。半夏、陈皮、茯苓是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苍术能健脾燥湿,瓜蒌可宽胸化痰。如用陈皮、茯苓煮水,加入适量冰糖,既能化痰祛湿,又可改善口感。同时,应减少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痰浊。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治病最看重的就是辨病、辨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在众多的患者当中,有刚刚患病的,有久病成医的,有理性分析咨询的,有直接拿自己做尝试的。主任秉持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想要和大家分享重多关于中医的知识,所以一定是要为更多人负责的。现在不标明剂量,以后也不会。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请找专业人士,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肥胖是脾虚,消瘦也是脾虚!2个中成药,脾胃好了,胖瘦都不怕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春日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小区的长椅上。李芳坐在那里,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日渐圆润的身材。她回想起半年前,自己还是个苗条的模特,如今却因为不明原因迅速发福,眼看就要失去心爱的工作。正当她陷入沮丧时,一位面带慈祥的老太太缓缓走来,在她身边坐下。

老太太似乎看出了李芳的心事,轻声说道:"姑娘,你看起来有心事啊。"李芳抬头一看,发现老太太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不禁对她产生了一丝好感。于是,李芳将自己的烦恼倾诉而出。

老太太听完后,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说道:"其实,肥胖和消瘦都可能是脾虚的表现。" 这句话让李芳惊讶不已,她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老太太继续解释道:"我年轻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遇到一位老中医,教会了我调理脾胃的方法,不仅解决了体重问题,还让我的身体越来越好。"

李芳听得入神,追问道:"老奶奶,您能告诉我具体是怎么调理的吗?"老太太笑着说:"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但是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输布精气。当脾胃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导致肥胖或消瘦。"

李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太太接着说:"当时那位老中医给我推荐了两种中成药,一种是健脾益气的,另一种是理气化湿的。这两种药配合使用,效果非常好。"

听到这里,李芳的眼睛亮了起来,急切地问道:"老奶奶,您能告诉我那两种药的名字吗?"老太太慈祥地笑了笑,说:"药名我可以告诉你,但是具体用法还是要去咨询专业的医生。一种是参苓白术散,另一种是香砂六君子丸。"

李芳连忙掏出手机记下这两个名字,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这两种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回到家后,李芳立即打开电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她发现,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六君子丸确实都是传统的健脾益气药方。 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功效。香砂六君子丸则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木香、砂仁等药材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的作用。

李芳越研究越感兴趣,她发现这两种药的组方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根据《中药学》一书记载,参苓白术散中的人参可补气健脾,茯苓可利水渗湿,白术则能健脾燥湿。这些药材的组合,正好针对脾虚湿盛的症状。

而香砂六君子丸则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理气药木香和砂仁,以及化湿药陈皮和半夏。《中医内科学》中提到,这个方剂不仅能健脾益气,还能理气化湿,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气滞湿阻的患者。

李芳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篇发表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上的临床研究报告。该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联合香砂六君子丸治疗脾虚证肥胖患者,在改善症状、调节体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让李芳更加确信老太太的话不是空穴来风。

然而,李芳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药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她查阅了更多资料,发现调理脾胃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之道,强调了合理饮食和作息的重要性。

李芳决定从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她开始按时作息,不再熬夜;饮食上,她避免了生冷、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她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如按揉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帮助促进消化。

随着时间推移,李芳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材开始慢慢恢复。 不仅如此,她的气色也变得红润起来,整个人精神焕发。这些变化让她重拾信心,在工作中也表现得越来越出色。

一天,李芳在公园晨跑时,又遇到了那位慈祥的老太太。老太太看到李芳焕然一新的样子,欣慰地说:"姑娘,你看起来气色真好!"李芳激动地向老太太道谢,分享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悟。

老太太听完后,欣慰地点点头,说:"你能有这样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你自己的努力。药物只是辅助,关键在于你调整了生活方式,让脾胃得到了休养生息。"

李芳深以为然,她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感慨万千。她意识到,健康的身体需要全方位的呵护,不仅仅是依赖药物,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这次经历,李芳对中医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她明白了"脾为后天之本"的深刻含义,理解了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她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起居,学会了倾听身体的声音。

李芳的变化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她的同事们看到她的改变,纷纷向她请教健康之道。李芳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鼓励他们关注脾胃健康,调整生活方式。她甚至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健康心得,吸引了不少粉丝。

随着对健康的理解不断深入,李芳萌生了一个想法:她想要系统地学习营养学和中医基础知识。 她相信,将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更多人实现健康生活。

李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报读相关课程,她惊喜地发现,现代营养学中的很多观点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比如,现代医学强调的膳食均衡,与中医"五味调和"的理念不谋而合;现代营养学提倡的少食多餐,也与中医"不妄作劳"的原则相符。

在学习过程中,李芳接触到了更多关于脾胃健康的研究。她了解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膳食模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医调理脾胃的原则。这让她更加确信,古老的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李芳的学习和实践,不仅让她保持了健康的身材,还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她开始在一些健康讲座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人认识到脾胃健康的重要性。她的故事也被一些健康类杂志报道,成为了很多人健康生活的榜样。

回顾这段经历,李芳常常感慨:原来肥胖和消瘦都可能源于脾虚,而调理脾胃不仅能解决体重问题,还能全面提升身体健康。她庆幸自己遇到了那位慈祥的老太太,开启了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如今的李芳,不仅在模特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还成为了一名受欢迎的健康生活倡导者。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健康的秘诀,往往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呵护脾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拥有理想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肥胖的孩子也是脾虚?听听医生怎么说

小雄的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医生在指导饮食、建议锻炼的同时,开具了一张中药处方。妈妈看着处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药啊,孩子已经很胖了,为什么还需要健脾胃呢?健脾后不是更能吃了吗?医生解释道,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脾虚惹的祸!

95%~97%肥胖患儿均属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出生体重过大或小于胎龄等。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有关,痰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古人云“肥人形盛气衰”,“肥人气虚有痰”,均提示肥胖症的体质特点在于“虚”,是由于脾肾脏腑虚弱,津液失常,痰湿、膏脂内停,停于皮下则出现肥胖。由于脾虚导致肥胖的患儿常常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自觉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腹满,挑食、偏食,尿少,便溏,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舌淡胖。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饭量不大,但体重却居高不下,喝口凉水都长肉的体质。所以,脾虚除了传统意义上可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落后外,还能导致水湿停聚,体态肥胖的“虚胖”。这类患儿导致脾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给孩子进食过多肥甘厚腻之品,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古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虚所导致的肥胖除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行为矫正外,中、重度肥胖儿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中焦脾胃,化湿祛痰为原则,达到减食而不厌食,减肥而不腹泻,减体重而不减力的目的。相比较药物治疗,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等。肥胖治疗的关键重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体育锻炼,控制高热卡食物摄入量,持之以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陈自佳 主任医师吴力群)

来源: 光明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